【摘要】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中國煤炭行業安全生產的嚴峻局面已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減少或避免對礦工生命和健康的傷害,實現煤礦企業的健康良性運行已迫在眉睫。本文通過國家煤炭工業嚴峻安全形勢分析,引發出安全教育培訓的相對滯后帶來了潛在安全危機。針對我國煤礦安全教育培訓現狀,結合各類事故的教訓、規律、管理經驗,經過綜合分析、研究設計出一套新型的安全教育培訓模式,使我國煤礦取得可觀的安全和經濟效益,保證煤礦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煤礦 安全培訓 安全文化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心下,經過各地區、各部門和煤礦企業的共同努力,煤礦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趨向好轉,但形勢依然嚴峻,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部分煤礦企業勞動定員標準執行不嚴,甚至沒有定員標準,勞動組織管理混亂,超定員組織生產等是造成重大傷亡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過分析我國煤礦發生事故的原因表明:與管理措施不到位或缺乏有效管理措施有關的事故占事故總起數的48.7%,占死亡人數的48.1%,而特大事故則都與管理不善有關。每年由此造成的死亡人數超過3000人,經濟損失超百億元。同時,煤礦重大動力災害的威脅還極大地限制了礦井生產能力,導致礦井機械化裝備的效能只能發揮60-70%,降低了生產效率,每年經濟損失達數百億元。
造成我國煤礦安全狀況差的原因,除我國煤礦地質條件復雜、自然災害嚴重、裝備不良科技水平低等因素外,在煤礦安全管理方面存在很多原因,有很多管理問題需要解決。搞好安全管理是防止傷亡事故和職業危害的根本對策。造成傷亡事故的直接原因概括起來不外乎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但其本質的原因是管理和環境的缺陷。防止傷亡事故和職業危害,歸根結底應從加強和改進安全管理做起。搞好安全管理是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的基本保證。安全技術和勞動衛生措施都有賴于有效的安全管理,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三分技術,七分管理”,硬技術的發揮,有賴于軟科學的保證。當前,我國許多礦山企業,特別是大批中、小礦山,技術、經濟力量薄弱,為實現安全生產,更加需要突出安全管理的作用。安全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安全培訓,搞好安全培訓,有利于改進企業管理,全面推進企業各方面工作的進步,促進生產發展,提高經濟效益。
1.加強安全知識培訓,創新培訓方式、方法
作為高危行業的煤炭行業,進行煤炭生產不僅需要懂生產經營管理、懂專業技術的人才,而且需要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操作熟練、安全意識較強的生產一線從業人員。這些人員的管理水平、技術素質、責任態度、安全意識如何,直接影響著煤炭安全生產的大局。據目前鄉鎮煤礦情況看,現狀與要求相差太遠。據此,加強安全技術培訓已成為當務之急,這是短而快、效率高的有效途徑。
為有針對性的做好我礦職工安全培訓教育工作,要不斷地探索和創新新形勢下職工安全培訓教育的新途徑,改變以往單純古板的教育方式,采取多種措施加強員工的安全知識培訓,以真正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識。
1.1實物模擬教學法
采取以實物和模擬為主的“實物模擬教學法”。例如:在試驗室里模擬“瓦斯煤塵爆炸”場景,培訓效果非常好。
1.2事故案例教學法
把歷史上發生過的煤礦事故進行分類整理,對各種事故發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防范、發生事故后如何處理等對礦工進行有針對性的安全知識培訓。把對安全知識模糊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提高礦工安全生產的自覺性。
1.3安全圖標教學法
根據作業的實際情況,設計一系列安全圖標,圖文標示非常清楚又生動易記,在工區和工作面懸掛、張貼,使礦工隨時隨地受到安全知識的警示,強化其“自保、自控、自防”的安全意識,起到警鐘長鳴的作用。
1.4現場安全技能演示法
請煤礦安全專家、工程技術人員、高級技師對員工在本崗位上進行專門作業技能演示、技術觀摩、技術問答等,利用現場指導演示等方法,加強對礦工安全作業技能教育,對礦工進行安全素質培訓,增強礦工在煤礦安全生產中“自保、自控、自防”的本領,提高礦工學習煤礦安全知識的實用性,增強了學習的直觀性、實效性。
1.5網絡形象教學法
充分發揮局域電子網絡的優勢,制作圖文并茂,動畫效果好的VCD進行教學,增強礦工對煤礦安全事故發生原因的直觀印象,加深對安全知識的認識和理解,使安全知識的教學更有趣味性,激發礦工學習的興趣,增強了礦工對安全知識的記憶。不僅能主動遵守作業規程,不違章作業,而且會自覺地抵制管理者的違章指揮,防范不安全事故的發生。
另外,必須堅持“培訓--考核--合格--發證”持證上崗的要求,一定要通過嚴格的考核來保證培訓質量,不合格者不發證,無證者不能上崗。特別是培訓及考核工作必須依法進行,違者必須追究法律責任,嚴肅處理、視作破壞安全生產論處。
2.培育先進安全文化
根據對煤礦企業所發生的眾多傷亡事故進行統計分析的結果來看,絕大多數事故都屬于責任事故,是由于煤炭從業人員(包括煤礦企業的經營者、管理者以及生產作業人員)素質的欠缺,尤其是安全素質的低下所引致的。而安全素質低下的突出表現即安全意識的欠缺,也即對于中國的煤礦企業而言,從業人員普遍存在安全意識不足的弊端,這種安全意識的不足由于和煤礦企業的職業高風險性結合在一起,就造成了煤礦企業傷亡事故多發的被動局面。而這種普遍的思想意識上的缺陷只有通過涵蓋范圍廣、涉及企業全員的、以塑造正確安全價值觀、強化安全意識為目標的安全文化建設加以彌補改造才能長久有效;只有靠安全文化去熏陶,才能形成員工自覺的“自我監管”以更好地避免事故的發生。
因此,必須應大力加強安全文化建設,全面實施思想發動、管理拉動、全員聯動、創新促動的“四輪驅動”戰略,不斷創新安全文化建設的內涵和外延,形成獨具特色的安全文化氛圍,這將會有效地促進全礦的安全生產。
一是思想發動,培育理念,讓員工“想安全”。各礦應大力實施“四個一”的安全教育工程:切實構筑以工業廣場、生產辦公樓為主的安全教育“一條龍”;以入井口到井下運輸大巷為主的安全教育“一長廊”;以科隊學習室為主的安全教育“一園地”;以電視、櫥窗、板報為主的安全教育“一陣地”。
二是管理拉動,規范行為,促員工“守安全”。該礦領導應自覺學習《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安全職責,積極倡導并努力建設礦井安全文化,并把質量標準化建設當作“安全工程”、“礦井形象工程”來抓,實行隨時抽查和定期檢查相結合,抽檢和交叉檢查相結合的形式進行質量標準驗收。
三是全員聯動,提高素質,使員工“會安全”。應在全員安全管理上下工夫,在生產實踐中推行“六線五員”齊抓共管模式:“六線”即黨、政、技、工、團、退;“五員”即:黨員、發揮黨組織的監督和保證作用;崗員,發揮共青團的青安哨兵作用;網員,發揮網員的群眾監督作用;安全員,發揮安全員對現場事故的控制作用;協管員,發揮退休家屬的宣傳和規勸作用,使安全防線更加牢固。
安全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安全生產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通過安全文化無形的“軟約束”,使安全行為從他律走向自律,彌補制度和監管的不足,形成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取得企業安全生產效益和員工安全健康雙贏。
由此可見,從建立一套符合員工心理需求和安全生產實際的安全技術培訓工作機制,并輔之于靈活多樣的培訓形式,對于安全技術培訓工作更好地服務于安全生產管理,真正落實“人人都是安全員”的制度,建設本質安全型礦井,不僅是當務之急,也是治本之舉。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201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