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人民幣國際化水平的日益推進,而伴隨人民幣國際化所帶來的好處,也存在著挑戰。人民幣匯率問題就是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如何處理人民幣匯率問題,形成有效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發展成熟的國內金融市場,才會進一步提升人民幣國際化。
【關鍵詞】 人民幣國際化 人民幣匯率 國內金融市場
人民幣國際化意味著國內外資本市場對人民幣的運用將更加廣泛,資本項目開放程度將加深,中國經濟與其他經濟體之間的關聯更加緊密。人民幣匯率是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的核心問題,一直以來人民幣都不斷的進行升值,而進入2011年12月份以來,出現人民幣即期匯率連續9天跌停,一改之前對人民幣的升值預期。匯率有升有貶是市場的正常反應,但是出現這樣連續跌停的情形,就需要重新考慮人民幣匯率的浮動機制的問題,人民幣國際化與匯率、金融市場之間的關系問題。
1.當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自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中國政府明顯加快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一方面表現為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的啟動和全面鋪開,2010年6月22日,國務院六部委發布《關于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的有關問題的通知》,增加了國內試點地區,不再限制境外地域,試點業務范圍擴展到貨物貿易之外的其他經常項目結算。另一方面表現為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快速發展。2010年7月19日,中國人們銀行與香港金融管理局簽署了修訂后的《香港人民幣業務結算協議》。該協議簽署之后,香港銀行對金融機構開設人民幣賬戶與提供各類服務不再存在限制,個人和企業之間也可以通過銀行進行人民幣資金的自由支付與轉帳,極大地刺激了香港與內地之間的跨境人民幣貿易。此外,源于對人民幣升值預期,也是香港離岸市場人民幣存款不斷增加的原因。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快有幾方面的原因。首先,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美聯儲的量化寬松政策已經造成美元指數的顯著貶值,美元購買力被削弱,美元的持續貶值可能是一個中長期現象,引發市場對美國國債信用風險的擔憂。這就意味著中國政府持有的美國國債將面臨通貨膨脹,美元貶值及地收益率的威脅。因此,通過擴大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降低對美元的依賴程度,有助于中國政府控制與美元及美國國債相關的風險頭寸。其次,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加速崛起,2010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對于中國來說,提升人民幣國際化水平,減少使用第三國貨幣進行跨境貿易和投資時的依賴,已經成為中國政府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內在動力。同時,人民幣國際化水平提升也意味著人民幣在國際經濟,政治中的地位的提升,也意味著中國在世界經濟舞臺上可以通過制定國際金融規則來體現國家長遠利益和經濟目標。
2.人民幣國際化與匯率波動
從2011年12月的人民幣匯率連續跌停的情況來看,從宏觀經濟層面上說,影響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市場預期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事實上最近幾個月確確實實GDP增長下滑,另外CPI也下滑,還有監導性的指標像PMI也都下滑了。出口明顯下滑,最近幾個月由于受到外部的經濟危機,各種外部因素需求下降因素影響,出口也嚴重下滑。第二,市場擔憂中國金融系統的風險要增加,主要是基于房價下跌調控導致,可能會影響銀行體系的潛在風險,不良貸款的上升。第三,歐債危機導致對美元的避險需求上升,美元的匯率在升值,反過來就壓迫人民幣貶值。
除了經濟自身的原因外,在資本完全流動的情形下,匯率對貨幣需求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貨幣的替代效應,國際資本流動效應上,同時匯率波動也會通過這兩種效應引起貨幣供給的變化,因而匯率對資本管制國家國內貨幣數量的影響取決于貨幣需求匯率彈性與貨幣供給匯率彈性。匯率對貨幣需求的影響還取決于匯率預期以及預期的形成方式。貨幣需求不僅僅依賴于收入與利率,而且可能受匯率的影響,貨幣需求明顯依賴與預期匯率波動和外國利率。在當前中國資本項目管制情況下,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國際資本流入效應大部分是追逐中國很高資產價格收益和人民幣升值收益的熱錢,只有當國內外利率差很大時,國外利率才可能對這部分貨幣需求有實質性的影響。
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也影響著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在缺乏相關人民幣投資渠道的情況下,快速擴張的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個人和企業愿意持有人民幣從而享受人民幣升值的收益。一旦這種預期有所變動,或者中國經濟有一定波動的時候,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上,大量拋售人民幣的情形就可能出現,這也可以解釋前期人民幣連續跌停的原因之一。
人民幣即期匯率連續跌停并不能說明人民幣就此進入貶值通道,在目前經濟形勢下,中國經濟的確存在一定的風險,如地方融資和房地產信貸等,但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沒有變。人民幣匯率出現跌停只是局部調整,總體來看,人民幣會保持穩中有升的趨勢。
3.應對人民幣國際化背景下的人民幣匯率問題
3.1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由于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依然存在低估,同時中國政府選擇人民幣對美元名義匯率小幅、漸進的升值策略,導致市場上形成了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在單邊升值預期下,任何主體都愿意選擇持有人民幣資產,而人民幣的國際化必然會導致中國外匯儲備的加速累計。打破人民幣單向波動預期,擴大人民幣兌美元的波幅,盡可能規避利用人民幣匯率的升值預期進行的國際套利行為。促進人民幣在離岸市場上的國際化進程。
3.2有效控制香港的離岸人民幣業務的風險,擴大其他區域的人民幣離岸業務。目前,人民幣在香港已完全可兌換,如果對香港人民幣離岸業務不加控制,未來風險較大。亞洲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危機國家都有合法的離岸外匯交易,結果導致國際投機資本攻擊本幣匯率帶來本幣大幅貶值。危機期間,新加坡、馬來西亞先后關閉了本幣匯率離岸交易市場。當前人民幣離岸業務的外匯交易同樣面臨較大風險。
3.3提供人民幣回流的相關渠道,在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上相關渠道。目前在香港人民幣市場上的人民幣的投資渠道主要有人民幣存款、在香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機構投資者投資于內地的銀行間債券市場、香港發行的人民幣計價的IPO。這四種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與香港其他同類產品相比,并不占優勢,目前香港市場上的人民幣投資渠道相當匱乏。而人民幣存款規模一直保持增長,很大程度上源于對人民幣持續升值的預期。因此,需要拓寬離岸人民幣的投資渠道,促進人民幣回流中國。
3.4完善國內金融市場,匯率、利率等金融價格的市場化。國內金融市場欠發達,不能提供多樣化的人民幣金融產品,制約了人民幣回流以及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在資本項目管制沒有放開之前,利率和匯率市場化實現之前,進行人民幣國際化,為國際投資的套利和套匯提供了巨大利潤空間,中國將因此遭受巨大福利損失。因此,不失時機地推進匯率、資本管理改革,完善我國資本市場,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提。
結束語
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經濟走出去的必然趨勢,是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需要。而人民幣匯率、中國國內金融市場與此密切相關,只有在構建了良好的國內的金融市場、建成有效的匯率形成機制的的前提下,才能有效、穩步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參考文獻:
[1]李躍強. 人民幣國際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經濟縱橫,2011,(4).
[2]何偉、陸曉琴、唐雪花,希臘債務危機視角下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研究. 財政金融,2010,(06).
[3]肖衛國.股票市場、人民幣匯率與中國貨幣需求.金融研究,2011,(04).
[4]張明.人民幣國際化:基于在岸與離岸的兩種視角.金融與經濟,2011,(08).
(作者單位:惠普全球軟件開發中心 重慶分中心)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201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