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英語教英語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作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英語 教學 作用
在課堂上,英語教學是在老師的指示與講解中,學生的配合與互動的過程,整個過程的中心點應該放在學生身上。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重要思想,從學生們的生活入手,因材施教。在教學中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按照英語教學的原則,仔細講解基礎知識,重點培養學生英語口語的交際能力,給學生多創造一些更好的學習語言的環境,多提供一些英語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充分了解英語、接觸英語、運用英語,爭取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展示他們的創造才能、更好的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具有較強的主觀能動性、主動觀察、主動思考、主動回答,讓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得到提高。
1.用英語教英語符合語言學習的規律,能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
學習任何一種語言的過程都是很復雜的,我們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大腦便開始形成了習得語言的機能,為以后語言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從而奠定了較強的發展基礎,然而社會環境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語言的學習實際上是通過聽與說相傳,需要通過身邊的氛圍去實現。學生英語學習的最佳環境,應該如同幼兒學習母語一樣,具有良好的社會環境,最好融入其中,這樣準確流利的口語的形成。然而,我國的客觀條件決定了不能獲得那樣的語言環境,但我們在英語教學中可以努力為學生營造這樣一種氛圍,用英語教英語有利于創造這種氛圍。從舊中國的教會學校外國人用英語講課到今天許多學校聘用外教,以及許多教學有成的英語教師用英語上課,其教學效果比較顯著,都證明了環境對學習英語的重要作用。
2.用英語教英語有助于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在新教材中,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態度從被動變為主動,讓學生對教材更加感興趣,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現在中學生學習英語的兩極分化現象非常嚴重,原因在于學生沒有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機,學習英語沒有恒心。中學生學習英語并非一開始就缺乏學習興趣,而是一個從好奇到厭倦再到放棄的一個心理過程。心理學研究證明,輕松愉快的學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效果。教師與學生之間生動的口語對話,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以及他們的反應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們表達英語的能力。讓學生具有更多的想象空間,在良好的學習語言的環境中接受新的知識的時候具有一種新鮮感,易于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Open your books.這一句子,教師反復說幾遍配以動作,無須說漢語“打開書”學生便能明白。用英語教英語,教師在情景中教,學生在情景中學、練,這樣學生的興趣盎然,注意力持久。
3.全英式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新編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明確規定:“中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這一表述明確指出了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進行交流。聽是人們交際活動基本的方式。弗里斯(Fries)說:“學生學會說英語的前提首先是聽。”亞歷山大(Alexander)說過:“掌握一種語言,首先是聽懂,聽懂的比重占百分之九十,能聽懂你才覺得舒服,聽不懂就覺得不自在。”說是一個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說的素養先有說的動機,而聽得懂是前提。初學者往往要經過母語到外語這
樣一個心譯過程。在中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最好用學生能夠接受的、簡單易懂的英語給學生傳授英語知識。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而且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簡單的英語學習氛圍,這樣學生能夠盡可能的從母語中擺脫出來,逐漸的形成一定的英語心譯能力,進而達到不加思考的直接的用英語表達的心理過程。中學英語教材內容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融知識、趣味、實用為一體,為用英語教英語提供了必要條件,僅有這些條件還不行, 還要靠教師充分利用這些條件。中學英語教學對教師的素質要求之一就是用英語教英語。然而當前中學英語教學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教師用漢語教英語,學生用漢語標注英語的不良傾向。
4.教師在英語教英語課堂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4.1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
一個合格的中學英語教師除了具有較好的政治素質與職業道德,還要具有較為廣博的業務知識和較強的能力素質,以便勝任教學工作;同時,一名合格的中學英語教師一定要具有較強的心里及審美素質,能夠從各方面開發學生心智,根據學生類型的不同因材施教。教學方法越先進對教師要求越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外語教學質量曾提出“五個因素,一個公式”。公式為:教學質量=(學生+教材+社會環境+教學方法)乘以教師,括號內的四項和是十分。教學質量的高低與教師得分和乘積大小有關。綜上所述,教學的質量是與教師的素質是密不可分的。要做到用英語教英語,首先要不斷加強英語教學理論和英語教學法知識的學習,用心理學、教育學、外語教學心理學、美學武裝自己;其次要提高業務素質,不斷學習英語專業知識,具有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再次要了解社會的發展,不斷吸收新知識,悉心研究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方法,拓展視野,充實自己,提高英語教學的技能。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用英語教英語的水平。
4.2加強課堂教學是教師的首要任務
4.2.1課堂教學情景化。一名合格的中學英語教師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作用,盡量的學生打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外語的環境,學習任何一種語言最好能夠處于特定的語言環境中,這樣才會有意義。從起始階段,堅持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師生之間的交流盡可能用英語。中國中學生學英語是在漢語的氛圍下進行的,新教材集知識趣味實踐于一體,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生活情景對話,有利于創造英語情景,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營造英語氛圍,設計生活語境,將枯燥的內容寓于有趣的情景教學之中,通過直觀教具如實物、卡片、學生身邊熟悉的人或物巧設情景,讓學生的聽覺、視覺積極參與,使情景教學直觀化,具體化和交際化。如購物,借物品,吃飯,上學,聊天等內容,教師可以在上課過程中指定學生分情景扮演角色,增加了實踐機會,以便學生更好的掌握所學知識。這樣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把課堂教學變為趣味十足的英語交際場所。
4.2.2課堂教學趣味化。現行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列入教學目的,充分說明了興趣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所以,培養學生的興趣至關重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目標,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配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利用直觀教具,電教手段等,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加強直觀藝術感染,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教dangerous(危險)一詞,用手指著教室內電源插座作插入狀,說It’s dangerous.學生便能很快理解該詞的使用環境。對于具有語音室、幻燈機、投影等條件的學校,宜發揮自身的有利條件,充分利用。對于條件稍差點的學校,因地制宜,努力創造一些可能的條件如制作教具卡片、繪制圖畫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直觀形象為英語教學服務。
4.3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同樣也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內容,它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繼續。當前中學生的英語課外活動缺乏應有的指導,或者放任自流,或者成了補習輔導課。而真正的課外活動應成為學生運用所學語言的重要場所。例如組織學生舉辦“英語園地”、“書法展覽”、英文打字、辦英語墻報、學唱英語歌曲、排練英語節目等,豐富學生的“英語生活”,活躍英語氣氛,增長英語知識,培養英語的交際能力。例如開展英語角活動,可以讓每位學生盡量用學過的英語表達某一主題或想法。在學完初中英語課本(新編教材)第22單元What a Good Kind Girl后可組織學生討論交流What do you think of Liu Mei? Do you often help old people?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hen you meet with old people? 這樣課內課外學生都能運用英語交際。開展經常性的英語課外活動不僅有利于培養興趣,同時有助于增長學生的英語知識,提高學生的四會能力,是一種不可缺少的教學輔助手段。
參考文獻:
[1]王初明.《應用心理語言學》.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2]梁儀.《英語教學法研究》.北京出版社.1999.
[3]彭在義.俄語成語釋源[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作者單位:綏化學院外國語學院)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201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