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任何角度說,不論對中國還是世界,中共十八大都是極其重要的。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報告中指出:只要我們胸懷理想、堅定信念,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頑強奮斗、艱苦奮斗、不懈奮斗,就一定能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一定能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如果把這段話用民間語言復述,就是:“不怕慢,就怕站?!比绻驹谀莾涸俅騼杉?,就更完了。
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其實,收入倍增并非難事。據國家統計局資料,扣除價格因素,2010年中國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速約超過8%。據測算,今后8年,只要GDP年均增速保持在7%-7.5%之間,只要居民收入與GDP增速同步,增長7.2%,居民收入倍增就成為可能。
近10年來,中國GDP年均增速都在10%左右。眼下要保持在7%~7.5%之間是有困難的,外需乏力,內部產業升級艱難,但中國特色的貨幣政策能化腐朽為神奇。中國基礎貨幣的投放體制相當豆腐渣,貨幣政策的水閘輕飄飄,時常大水漫灌。
那么,這些年中國的貨幣發行量翻了多少倍?不管是央行還是國家統計局都沒有提供數據,倒是基層官員有個說法。據報道,佛山市財政局局長黃福洪日前表示,財政工作就要“敢于舉債”,他舉例說,以1978年作為基數,中國財富增長了300倍,但中國貨幣投放量增長了9000倍。也就是說,當年的1元錢等于現在的30元錢,35年的通脹率至少是30倍。
對于改革,被視為民營經濟保護傘的胡德平說:我想說一句話,“改革不可廢,承諾不可棄。”一位企業家說,中國最大的信托組織是中國共產黨,負有“信托責任”。從一個方面說,群眾把自己、未來交給執政黨,黨就要對人民和民族的命運負責。既要深化改革,又要兌現既往對人民的承諾。這兩者完全同步,確實很難,但是仍舊要不斷地去落實,這是我們作為執政黨的責任。
胡德平說:比如,國有企業改革,要注意到是國家在委托你,在信托你搞好這個“國有資源”。國有企業是人民的受托者,所有權是誰的?收益權,受益人是誰?國企改革反映了黨的意識形態,代表改革的傾向,不能出現壟斷現象。國有企業不能講“利潤最大化”,否則就是與民爭利,另外,國有壟斷企業要講市場法則,不能用行政指令的方式收購整合資源,否則就是“國進民退”。
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的話似乎印證了胡德平的說法,在接受專訪時他表示,他所代表的企業家階層“是很軟弱的階層”。軟弱表現為如下兩點,其一是不敢抗爭:“面對政府的不當行為,企業家沒有勇氣、也沒有能力與政府抗衡,只能盡量少受損失。”其二是缺乏公共關懷:“我們只想把企業做好,能夠做多少事做多少事,沒有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p>
企業家是軟弱的,哪個階層不軟弱?工薪階層不軟弱?《工資條例》喊了多年也沒出來。最近的消息是,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某知情人士處獲悉,《工資條例》并沒有被放棄。什么話?“并沒有被放棄”,聽這口氣就讓人心里涼了半截。看來不是盡快推出的問題,而是仍然游蕩在“放棄”與“不放棄”之間。
對于工資條例“千呼萬喚不出來”的原因,此前有媒體報導說,條例出臺受“壟斷行業反對”而夭折。這個說法應該是真的,絕大部分民眾期望通過工資條例獲得某種好處,只有壟斷行業害怕因為工資條例失去原有的好處。壟斷行業高薪是靠壟斷地位實現的,是在壟斷地位實現壟斷利潤后,獲取壟斷高薪的。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發布的2011年《中國薪酬發展報告》顯示,部分行業工資上漲過快,2007年企業高管與農民工工資收入差距最大曾達4553倍??梢哉f,壟斷行業高薪是社會貧富的焦點,其不合理性帶來的社會矛盾越來越凸顯。所以,工資改革的核心問題,就是嚴格限制高管對其收入的制定權。這一條不解決,其他都是浮云。
改革必須一步步走下去,骨頭必須得一口口啃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