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更多以人為本、注重人力資源的優秀企業設立企業診室,讓員工得到便利、及時的診治,協助企業打造常態而高效的職工醫療福利體系,形成員工的整體健康與企業管理目標一致的健康管理模式,是企業診室的核心要素。
僅半個月的時間,來自聯想集團的員工李剛(化名)精神狀態就有了明顯的好轉,而在半個月之前,由于受到頸椎病的困擾,李剛氣色暗淡心情失落。入駐聯想集團的北京京朋匯名老中醫堂(以下簡稱京朋匯),通過為李剛把脈診斷,為他開具了調理方案。
“在單位就診非常方便。平時沒有時間去醫院就診,即使去醫院,還要等很長時間才能就醫,非常麻煩。京朋匯入駐聯想企業,為員工的健康管理提供了非常高效的健康服務平臺,這個平臺能為我們的身體預警、診治,解除很多身體上的后顧之憂。”李剛如是說。
聯想集團是京朋匯打造“企業診室”的一個引子,京朋匯董事長邱琳的目標,是為更多以人為本、注重人力資源的優秀企業設立企業診室,讓員工得到便利、及時的診治,協助企業打造常態而高效的職工醫療福利體系,形成員工的整體健康與企業管理目標一致的健康管理模式,是邱琳的一個愿景。
邱琳的愿景,正在變成現實,并逐漸得到企業的高度認同。
企業診室受捧
11月22日,在接受記者采訪之前,邱琳正在和北京某IT企業的高管就設立企業診室合作一事商討相關細節。
與北京國家圖書館相望而居的京朋匯,是一家以“傳承中醫藥文化,發揮中醫優勢,創新傳統醫療服務體系,改善現代人的生存質量和健康狀態”為使命的高新技術企業,是“高端中醫醫療服務機構”的倡導者,“中國式健康管理”理念和服務模式的開創者和篤行者。
作為“中國式健康管理”這一概念的提倡者,邱琳有著親身的體會。“過去消費者對健康管理缺乏一個全面認識,因為對健康的概念是建立在企業每年一次的常規體檢上,因此,很多人提到健康管理時,都會認為每年的體檢就是健康管理,這是狹義的認識。而真正的健康管理,健康檢查是最初級的,也是最基本的內容。全面健康管理的范疇不僅包括膳食、運動、心理的建議,咨詢、就診服務等等,還應該包括亞健康的干預、疾病的干預與第二意見,這是一個系統的綜合管理學科。”
過去的常規體檢,缺少對員工健康的整體認識與可持續關注,或者說深入程度不夠,而企業診室的設立,正起到拾遺補缺的作用。
北京某公司的高管劉先生,最近正在北京空軍總醫院住院就診。單位每年一次的例行檢查,各項指標始終在正常范圍內,但他卻經常感到腸胃不舒服,后經中醫診療,確診為腫瘤,第一時間入住醫院接受檢查。劉先生對記者表示,常規的體檢越來越有局限性,每年都是固定的幾個檢查項目,發現疾病的概率很低,特別希望體檢標準有明確的劃分,而且體檢也需要打破瓶頸。
這其實是一個共性的問題。北京一家IT企業的高先生認為,每年體檢只是一次常規項目,我們更希望在日常遇到各種問題時,可以第一時間近距離向醫生問診。比如我們工作中常見的勁椎預防與治療,感冒或其他癥狀,都希望第一時間和醫生溝通。企業診室是我們需要的,可以不用去醫院,而通過企業診室和醫生交流,就能解決我們常規小疾病的就診問題。而且在為員工建立健康檔案的過程中,對重大疾病進行早期防范和預警,這既是對員工負責,也是對企業負責。
“每年體檢總是那幾項,有些項目查來查去毫無意義,比如年年要測身高,我都成年人了,年年測這個和我的健康有多大關系?再比如證明我不是色盲,一次兩次還不夠嗎?”高先生的觀點頗具代表性。每年重復的體檢項目中,不少人認為有很多項都是在浪費時間,再加上每次體檢時總要排上很長的隊伍,很多人失去耐性,放棄體檢,但由此也為健康隱患埋下風險。
對京朋匯來說,這正是一個機會。我們選擇那些注重人力文化與人才資本、管理意識很先進,具有國際化視野的企業,這樣的企業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我們所提出的“讓員工健康管理為企業管理目標而服務的概念”,與他們形成合作關系,既是為他們的員工提供便捷高效的健康服務,同時也能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通過設立企業診室,員工遇到健康困惑,不僅能第一時間就醫問診,減少病假時間,降低個人健康憂慮,而且對員工的工作效率是有效提升的。更重要的是,這種“防患于未然”的部分費用安排,對企業醫療福利費用的整體水平,既是經費使用效率的提升,又是實際開支額度的節省。這筆賬其實不需要細算,看看國際知名的幾大保險公司的國際通行高端醫療險,以及國內幾家保險投資集團,他們對“健康醫療”的動作及投資力度,就可想而知。“等到問題發生以后再去作為,企業花的永遠是大錢,而造成的也往往是重大損失。”邱琳指著網頁上對沈飛集團董事長羅陽病逝的報導,十分感慨。
上述IT企業高管對記者解釋,之所以選擇與京朋匯合作設立企業診室。一是解決員工就診問題,這是企業對員工真正的人文關懷;二是為員工設立健康檔案,能為他們的身體做出預警機制,提高員工與工作崗位、工作強度的適配度,減少員工患重大疾病的概率。同時,在企業的內部。能享受到平時在各大醫院“一號難求”的名老中醫上門巡診服務,也不需要付出設立“醫務室”的其他管理成本。通過高性價比的服務提升了原有醫療福利費用開支的經費效率,這是我們愿意設立企業診室的最重要的因素。
健康管理的社會責任
投行出身的邱琳對健康管理很執著。
“健康醫療作為醫療行業的一個細分,是未來醫療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一定會有很大的市場。現在,中國的醫藥體系與醫療服務體系,基本還是建立在以‘疾病’為中心的‘疾病防治’體系,這種圍繞疾病的醫療模式,導致整個醫療體系對‘人的整體健康’缺乏理論支持與服務體系,人文關懷不夠,不符合現代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趨勢的需求。”
現在的社會發展,已進入到家庭買臺車不算一件大事的階段。一臺車可以用上十年、二十年,因為會有汽車4S店為我們提供車輛維修與保養服務。而我們的軀體要伴隨我們走過七、八十年人生道路——當我們每5000公里把車開到4S店進行常規保養的時候,可曾想過駕車跑完這5000公里的軀體,也會需要一個“健康4S店”進行常規保養?這個“健康4S店”在哪里呢?傳統以疾病為中心的醫療體系,只是汽車的維修站,或者可以說是“廢舊車場”,只提供維修及零部件更換服務,而常規保養由誰來完成呢?目前的醫療體系無法回答這個問題,而京朋匯試圖通過“企業診室”,幫助企業完成這部分功能,讓企業能夠為員工提供動態醫療關懷服務。目前而言,這種以企業為組織單位的市場尚處于非常初期階段,需要一個培育的過程,但我們有信心培育市場和消費者。
早在2008年,京朋匯創業團隊就前瞻性地認識到醫療資源的不適配和不均衡,健康醫療的理念缺失,已嚴重影響職場精英群體的健康狀態與生命品質,并造成國家醫療衛生開支的極大浪費。因此,基于對中醫哲學思想的深刻理解,對中醫核心優勢的充分認識,京朋匯率先提出“優質稀缺醫療資源,要更關注國家經濟建設主力軍”的醫療服務思想,并踐行建立“中醫醫療分級服務體系”,凝聚眾多的國醫大師,名老中醫,以“最好的醫、最優質的藥材、最見效的自然療法”專注于優秀企業、社會精英的全向健康。
站在企業管理的角度對員工進行健康管理,可以提高組織的效率。由此,京朋匯以超前的“健康醫療”服務理念,與心懷天下的名老中醫們一起,提出一個“企業診所”的概念,希望能深入企業的不只是中醫健康咨詢,而是更像一個延伸服務的社區醫院,從醫院為“企業診所”輪流派駐醫生,在企業為有需要的員工提供問診、治療、理療等服務。
京朋匯開展“企業診室”的業務,對企業的選擇也有自己的標準。“京朋匯的名老中醫團隊代表的是中醫醫療的核心資源,是一支技術力量和醫德水平都非常高的專家隊伍,所以我們會選擇與我們的資源相匹配的企業。大體上有兩個標準,一是企業的社會形象很好,社會責任感強;二是企業的發展周期讓員工的工作壓力大,強度高,而企業地處醫療資源相對匱乏的園區,我們更希望為這一類企業服務。”邱琳說。
其實,企業診室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基于企業對健康管理的認知程度。一個有遠見的企業,在倡導社會責任時,首先要強調對員工的社會責任和人文關懷。企業診室在滿足企業需求時,在中醫創新方面樹立了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