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教育專家李躍兒去年賣掉了房子補貼自己開辦的幼兒園芭學園,這樣,2011年他們才剛剛好沒有賠本。
芭學園多年來累計的利潤全部在去年變成了成本,老師的工資占到了收入的50%,其他的費用占50%,李躍兒面對我們,平和的語氣中也飽含著無奈。沒有什么可貼了,她今年必須開始絞盡腦汁思忖開發其他的產品服務支持芭學園的教育,不懂商業、不懂管理的畫家李躍兒,還得考慮如何將芭學園“恰當地擴大”和“去李躍兒化”。
成長遇困的不只是主張“美好教育”的芭學園,義務舉辦兒童國醫啟迪班的清新中醫診所也如是,自安慧東里搬到北沙灘地方擴展之后,清新中醫幾乎連房租也很難承擔。診所所長楊志勛老教授已經將自己的全部積蓄墊付了進去,并且搭上了在清華、北大等學校上課的費用來維持。
為孩子開辟一方心靈的凈土,更教給他們做事、做人的方法,這些教育機構在倡導好的教育理念,但事情運行得并不那么順利。眼下家長們對教育都舍得花錢,可只有龍文教育、巨人之類的培訓機構錢比較好賺,因為他們是與體制捆綁在一起的,能手把手助力孩子小升初。
堅持教育理念的機構不得不面對資本困局,也必須去梳理做大還是不做大的三千煩惱絲,更要沖出中國式壓力去創辦者化,竭盡全力將理念傳承下去。他們多是揣著夢想的理想主義者,他們懂得教育,但不懂得商業。
在盈利和堅持教育上找到一個平衡點,太難。中國的應試教育體制中,應試利益鏈條下的機構們本身也尋摸不到良好的商業模式,繼續在“惡性”惡循環。有人選擇市值,有人選擇了尊重,有人獲得了大筆金錢上市,有人步履維艱。
“不財富”的煩惱
“砸鍋賣鐵”辦不起“美好教育”
芭學園5年沒有漲學費了,去年漲了一次,李躍兒在思考是不是還得再漲一點。因為原來他們收到的伙食費連買原材料都不夠,面臨物價上漲、人力成本上漲等,芭學園依然還差錢。
但漲學費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在大量投入了教學、教師培訓后,李躍兒今年開始絞盡腦汁思忖為芭學園創收。不擅商業運作的她開發了一些新項目,比如辦親子班、建山林拓展基地。
他們租了一片山林對外開放,設計項目家長和孩子一塊參加,芭學園去觀察家長的教育行為對孩子的方式是不是有問題,幫助家長看到并且給出方案。這樣應該可以掙一部分錢支持幼兒園,李躍兒現在思考的是把這些服務做成完整的產業鏈后能不能保證芭學園健康地活下去。她不得不去算每一筆令她頭疼的賬。
平均一個老師帶三個孩子,李躍兒不愿意為了維持營收在現有的條件下多招收孩子,人多了一定會影響質量。她也不敢接受加盟,因為那一定有著難以預料的風險,而且,在她看來,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人,必須經過三四年培訓才能做教育。她也婉拒了數家風投,她更害怕幼兒園被資本捆綁后教育理念難以放手實施。
從來沒有考慮過要靠辦幼兒園賺多少錢的李躍兒即使是“不財富”,也難敵這個繁蕪社會下做素質教育的紛擾。
發愁的人當然不止李躍兒,楊志勛也在掙扎著。同時還是著名中醫、中國著名軟科學專家、北京市政府顧問的楊志勛,從清新中醫的少年中醫班成立起直到現在,已經不記得自己墊付了多少錢進去。
如今已經年近七旬的他,早先自己幾十年做國家戰略的專家費,以及給企業做咨詢的咨詢費,悉數投入到了兒童國醫啟迪班。搬家后有了大一些的地方辦學堂,可每年60萬的房租壓在楊志勛身上,讓他感覺有點力不從心。
教育還是盈利
“每一點痛苦都會經歷一遍”
一年前,他們開始不得不兩條腿走路,專門開設了企業班教授國醫。一方面是因為那些企業家的強烈要求;另一方面是為了可以幫忙分擔一下每年60萬的房租。
清新中醫也在探索一些方法期待有更多盈余能夠支撐孩子們的各種班。楊志勛琢磨這期的培訓班結束之后,成立一個清新中醫的民辦非企機構,把清新國醫做成社會公益的普及教育,接受社會的捐贈,讓政府和企業家參與進來,建立一套完善的機制,將來再去專注培養精英以及去做關于教育的研究。這是楊志勛的最理想狀態。
李躍兒也期待“夠富有”后把自己的芭學園搬到偏遠的農村去,試著去改變那些地方并繼續作研究。
和他們相比,作為教育培訓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學而思的日子滋潤得多,融資、上市,不斷規模再擴大。但他們也要面對來自投資方的壓力和社會的質疑。
經歷過融資、上市的學而思、學大、安博都并不輕松。在盈利與教育、管理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并不容易。前年,學而思上市之際,俞敏洪對學而思的幾個年輕創始說:“我曾經歷的每一點痛苦,你們都會經歷一遍?!?/p>
毫無疑問,在平衡教育質量和投資人利益回報之間,應優先考慮教育。
學而思沒有放棄努力,他們也更多把一些品格、素質教育納入到了教學中作了一些變革。
一直在學而思學習的張小穩回家后對媽媽高興地演說,原來枯燥的應用題變成了有趣的動畫。比如像甲以16km/h速度追趕以9km/h跑的乙,多長時間能夠追上這樣的傳統應用題。在現在的學而思,老師會放孫悟空追趕白骨精的動畫作為演示。同學們的興致一下子就來了。
學而思其實也開始思考企業的下一程——企業的核心價值,據學而思副總裁樊保國介紹,學而思的老師幾乎都是各大名校的畢業生,他們從畢業開始就進入學而思,經過幾年的成長學而思已經培養出一批優秀的教師資源。學而思一直沒有快速擴張的原因之一也是希望培養出合適的老師后再去開班授課。
“我們的成長速度很慢,融資的錢大部分都花在了課件的研發創新上,我們的課件從PPT換成ICS2.0(智能教學系)已經投入了七千多萬?!睂τ谝患疑鲜泄径?,這樣的投入無疑意味著要扛住來自資本方面的壓力。“我認為這樣的做法才是真正的、長期地對投資人負責?!狈硎?。
樊保國坦誠,他個人特別反對的一句話就是“輸在起跑線上”,孩子的人生路很長,在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階段的成功和喜悅。但是家長們都是帶著需求而來,作為培訓機構他們只能是在自己的范圍內給予孩子更加生動的課程,為教育質量負責。“我一直建議家長要選擇適合孩子的課程?!?/p>
俞敏洪指出,民營教育機構改變不了現有的教育體制,但他們在自己的范圍內也可以選擇伸還是縮。
相比較而言,首創0~6歲一體化教育模式,讓親子園與幼兒園互動發展的紅黃藍在盈利和教育間則游刃有余。如今紅黃藍已經發展到全國300個城市,建立起500個親子園,并不斷研發,也在早教的基礎上開始做家庭教育產品。經過多年摸索,紅黃藍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路,讓孩子在快樂、輕松的學習狀態下培養各種藝術素養和品格的同時,也創造了公司價值。
“童話大王”鄭淵潔之子鄭亞旗創辦了寓教于樂、互動交流兒童網絡社區平臺Z星球,目前已有百萬個孩子注冊,短期內鄭亞旗不計劃靠它賺錢。
做Z星球之前,鄭亞旗在北京SOHO現代城的寫字樓里開辦了皮皮魯大講堂專事教育。小時候沒有去學校讀過書的他,在鄭淵潔當年編寫的10本教自己學習的教材的基礎上,和父親一起,教授給孩子們作文、法律和道德等課程。
可當資本要來的時候,他們也不得不考慮要擴大講堂的規模。
“去創辦者化”
“選擇性“恰當擴大
大講堂上課的孩子們越來越多,只有這兩個父子兵老師,這讓鄭亞旗感覺異常累。鄭亞旗在尋找一個復制講堂的模式。如何既不影響定位、品質,又做好,最終去鄭氏父子化,他也一直在探索。
無獨有偶,楊志勛和李躍兒也面臨著未來如何擴大和復制模式的問題。教育遠不是一兩個人的教育,他們最終要做的,還是要讓自己的教育理念傳承下去。
好的老師太難找,培養難度也相當大,楊志勛一直還在摸索。在清新中醫,他教給孩子們的不止是醫學,也有更多的思維方法和做人的道理。因此,要成為清新中醫的老師首先要對這種教育相當認可和相當虔誠,不貪財,人品唯上。
清新中醫培養毛毛雨班、基礎班、啟蒙班的老師相對容易,楊志勛手把手三輪教學下來就能勝任,可越往上走越難。培養一個好的老師對于楊志勛來說也是“扒層皮的事”,要講究緣分。
培養并管理好師資力量需要一個沉淀的過程。這直接決定了這些教育機構能否做大規模,完成標準化。不止是楊志勛的感慨如此,李躍兒也如是。
李躍兒最害怕的是那種不愛孩子的老師。因此,自芭學園2004年在北京生根起至今,她一直都是堅持在自己的火眼金睛下親自一個個去挑選老師。讓老師不是為了職業去愛孩子,而是發自靈魂地愛,哪怕老師笨一點,培養起來難一點,都不要緊,李躍兒愿意付出努力,給他們時間,真正激活他們內心的感受力,像金字塔一樣把身上散發的能量作用下去。
芭學園已經辦了8年,如今,她發現老師沒以前那么好招了,她得想一些辦法留住他們。比如給他們期獎,在芭學園呆一年多少錢,第二年多少錢,等等。“老師干不下去的話,那就是真的內外交困?!崩钴S兒說。
在李躍兒看來,他們現在做的就是讓芭學園健康地活下去,“好不容易8年的時間把這個教育模式做出來了,不要在教育模式做成的時候就死了?!彼钩校鋵嵃艑W園就面臨這個問題,被市場擠壓可能會擠壓死。
她說,“沒有規模化早晚被擠死”,但是否規?;欠褚吖净芾磉@條路,她也一直在矛盾在猶豫。李躍兒完全沒想到自己會從一個畫家的身份跳轉到企業家的角色上來,根本就沒有做過企業,也沒有想到有一天必須把教育做成一個企業,“但不企業化管理的話各部門難以管理,所以一步步推到了這兒?!?/p>
如今150多個員工要管理得當,對于李躍兒來說,著實是項技術活兒。這也難怪,天涯論壇上一位在西安做過培訓的人感慨,有些機構剛開始就面臨倒閉,做這行的人必須既懂教學又懂市場營銷,擁有一定管理經驗的人才能做好。
目前教育市場種類繁多,各種機構、學校層出不窮,教育機構不規?;赡苊媾R早晚被擠死的危險,而勝出需要的是產品、營銷方式、市場推廣等方式的標準化、流程化,需要執掌人懂點管理,懂點商業,能摸索一些教育之外的東西。
李躍兒的思考結果是“恰當地擴大”芭學園,為了李躍兒式教育理念的傳承。
在教育理念的傳承上,不僅要等待這些機構們摸索出可以復制講堂的模式,而且需要社會更多人的認同,包括厘清來自家長、來自政府等方面的中國式壓力。
一個月需要給孩子支付3600元學費,看起來價格不菲的芭學園擁躉無數。從最初來到北京只感染到6個家長,到現在全國各地只有寧夏和西藏沒有芭學園的粉絲,其他各省都有芭學園的粉絲群,大家向往并且要學習這個教育。李躍兒說,“我覺得即使我現在死了已經很值了?!毙湃涡枰獣r間,困局中的她并不覺得委屈,希望拼命能把教育做到哪一步就哪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