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如戲,以此來比喻陳平的人生或許再合適不過。去年我們還在陳平位于北京天通苑的辦公室里長敘。而今天,人去樓空。只有他的座右銘還孤寂地掛在那里,像是證據一般陳述著主人戲劇化的跌宕起伏。
3月初,陳平被卷入輿論的漩渦:星辰急便資金賠光,老板跑路的微博和新聞鋪天蓋地席卷而來。陳平曾對加盟商說:阿里巴巴投資的7000萬,自己的5000萬全部賠光了,“我已傾家蕩產”。這一切不是沒有征兆,去年陳平在面對我們關于與阿里巴巴的關系時,陳平的沉默就已出賣了些許被掩藏的真相。
陳平的辦公室里掛著兩個座右銘,一個是30歲時自己書寫的“成事在己”,另一個是50歲時的“路遙無為”。陳平曾指著這些卷軸告訴我們,以前總覺得明天就是自己的末日,明天公司就會垮,所以一定要抓住人生把想做的做完,而到了知天命之年反而覺得人生的路還很長,應當順其自然,無為就是有為。
人是何其難以改變的動物。陳平的急躁、沖動并未隨著年齡與閱歷真正衰減。離開宅急送的陳平急于想證明自己曾經的決策是對的,急于想再造一個完全屬于自己的、完全由自己操控的“快遞王國”。但是快遞行業生長的環境已經很難滿足他迅速發展的欲求,急不擇路,敗走麥城。
經歷了諸多風雨后,陳平常常想,如果當時能夠冷靜,留下來解決矛盾,“今天的宅急送,應該不亞于順豐”。
在50歲創立星辰急便的時候,陳平說要用五年的時間成功。兩年過去,星辰急便深陷囧地,現在陳平又說再給他三年時間,他一定可以摸索、建立起較好的物流快遞商業模式。時間和那些競爭對手們還能給他機會嗎?
兄弟不和打破平衡
是將才卻缺少大智慧
陳家三兄弟本是令人艷羨的家族。1994年,陳平和哥哥陳東升、陳顯寶赤手空拳在北京做起了送快遞的買賣,成立宅急送快遞公司。冬天,大家在平房里圍著一個鐵皮爐子煮東西吃;夏天,談事情得鉆到蚊帳里躲著蒼蠅、蚊子和臭蟲。
創業雖苦,但抓住機遇的陳平獲得了巨大成功。到2004年,宅急送總資產超過2億元,員工8000名,成為“2003年中國成長企業百強”第4名,并榮獲“2004中國最具競爭力的物流企業”稱號。
那個年代,人們哪里知道順豐創始人王衛,陳平是行業里惟一能站在鎂光燈下的人物。那時的順豐還屬于“黑快遞”,幾百個客服躲在一個倉庫里,窗戶被封得密不透風,門口還要用小賣部當掩護,腳下一個警鈴,遇到情況暗門里的客服要抱起電腦就跑。
快遞發展的車輪滾滾向前,陳平在宅急送擴張激進,時時有資金缺口,但該公司幕后有個性沉穩的陳顯寶和陳東升控制風險,雙方在家族斗爭中也能大步前進。2008年,陳平的改革令宅急送危在旦夕,三兄弟紛爭不斷。而順豐已經成立順豐航空,擁有了兩架貨機,大踏步占領民用高端快遞大半江山。
陳平另起爐灶創建星辰急便后,這種扮演幕后“反對者”的角色消失,陳平的冒進行為沒有了約束,其危險性在三年內便迅速顯現出來。
比起順豐在珠三角錘煉多年方舉步全國,星辰急便行事顯得過于風風火火。“收購鑫飛鴻就是一次賭博,做生意都是這樣。”陳平如此評價他拋開董事會的意見,執意孤行收購鑫飛鴻的舉措。
不注意把控各方平衡一直是陳平的軟肋。當年他在宅急送進行大刀闊斧式的改革,最后出局,留下陳顯寶掌控局面。其實,兄弟三人中老大陳顯寶當年是被過繼到姑姑家,按說一起長大的老二陳東升和陳平關系會更好。但是在宅急送的那場變動里,為人持重的陳顯寶和陳東升站在了一起,陳平的激進風格在其為人上的不夠圓滑可以略窺一二。
陳平是將才,卻不具備一個企業家運籌帷幄的胸懷和大智慧。
無論如何,說起他們兄弟三人不免讓人傷懷。“這些年,我們兄弟之間,把商業發展放在第一位,兄弟歸兄弟,商業歸商業。這段時間,家族的反應大家也能看到。”星辰急便出事后,陳平的只言片語或許能夠看到同苦易同甘難的兄弟現實,宅急送在此之前是有投資星辰急便的計劃,但是最后又改變了,陳平說他們兄弟之間關系非常敏感。
與順豐王衛上演交錯人生
今后道路依然迷茫
有人說,星辰急便怎么會倒掉呢?創始人陳平曾經用15年的時間,積累了難得的快遞行業的管理經驗,從宅急送出來少說幾千萬的股票變現,不僅有大小投資商和隨身帶出來的各位物流高管及親信,更有后來馬云7000萬的投資,可謂是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但是再次創業的陳平并沒有跟上電商快速發展的腳步。在獲得大量投資之后,自建物流已經成為電商關注的核心問題,大型電商在核心城市都有自建物流。
“市場發生變化了。我做宅急送的時候哪里有這樣的事情?那時候市場切成幾段,我以為電子商務也是這樣的。”陳平說。
C2C不成,B2C也被自建物流擋住了,成立已逾兩年的星辰急便在兩次嘗試中資金損失嚴重,更嚴重的是,還不知道生存空間在哪里。以個人名義與鑫飛鴻簽下協議,并幫鑫飛鴻償債。但這一收購尚未成功,繃緊的資金鏈就使得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陳平太急了,他繞在自己設計的圈子里出不去。面對蜂擁而至的媒體,他一面說電子商務把難啃的骨頭給快遞公司,邊遠地區的單子做一票虧一票;又說如果星辰急便重新啟動,肯定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到電子商務或者電子商務企業物流輻射不到的地方去做。
不過至少有一句是中肯的,他說,宅急送15年來一直是做直營的B2B項目物流,自從2008年起,快遞市場眼花繚亂,一般人根本看不明白,之前也沒有想到會遇到這么大的困難。
如今的順豐已是聲名大振,2011年銷售額約為160億元。投資人肯花50萬就為讓人牽線和王衛見上一面。而陳平要面對公安系統、郵政總局的監督,清償債務。
“如果這次星辰急便起不來了,我也不會離開這個行業。”陳平劫后接受采訪時表示。
是啊,他如何舍得離開?是他把物流快遞的概念帶到中國,是他第一個提出云快遞、落地配,20多年來看著中國快遞物流業從無到有,感情太深了。“就此放棄,這不是我陳平的人生,即使跟別人打工我也不會離開快遞物流業,我會一直工作到最后。”
遭遇快遞行業,是陳平的幸運,也是悲情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