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去朋友家,朋友極力推薦左小祖咒的歌。聽過之后,我不得不承認,以前我對左小祖咒的認識太過片面。
在我記憶中,左小祖咒的歌一般都是很難聽得懂且無法找到共鳴的,甚至,無法讓人耐著性子聽完整首歌。但這一次,我卻對左小祖咒有了全新的認識。對于左小祖咒的歌,盡管我完整地聽完了兩首,但我的形容依舊不會改變,很難找到共鳴,至少,在我看來我對音樂的追求還不足以領略到其中的優美和動聽,但左小對音樂的執著和堅持卻讓人感動,至少,已經感動了我。許多年過去了,依舊是那略帶滄桑、悲涼、如醉酒后夢囈般的唱腔,盡管如此唱法得不到大多數人的認可,卻依舊堅持著自己獨特的音樂路線從不曾改變。
我們回過頭去看看,不論是曾經文藝演出的常客,而今憑借一曲神曲《忐忑》紅遍全世界的龔琳娜;還是當年用獨特嗓音唱紅《咚巴拉》,2012年春晚高唱《萬物生》而大放異彩并已更名為薩頂頂的周鵬,似乎都與最初的自己有了很大的轉變,可以說是因為某種程度上的轉變而迎來了藝術生涯的第二春。只有,左小祖咒依舊堅持著,堅持著自己的音樂風格,堅持著自己的左式唱腔。
從小我們就被父母和老師教導凡事要持之以恒,只有堅定自己的信念、堅持不懈地努力,我們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荀子·勸學》中有“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這是老生常談了,雖說我們大多都很清楚貴在堅持的道理,但也有一部分人對此有些誤解,常常越了界,一下子從“堅持”跳到了“固執”,這就不好了。
說到這里,我不得不提一下之前鬧得轟轟烈烈、沸沸揚揚的“韓方”之爭,我們不去判斷到底是韓少真的有代筆之人,亦或者是方先生嘩眾取寵,而是要說另一位參與了這次斗爭的張先生。
這位張先生絕對堪稱固執第一人,從最初誤認為一首插科打諢的《臥春》是柳子厚之作而大費周章地連發數篇博文指責韓少有人代筆,到被網友譏笑怒罵而顏面盡失地刪除該文,再到“韓方”之爭升級后再次在微博里力挺自己之前的言論,其死不認錯的做法,真可謂是執迷不悟、冥頑不靈了。
而最近因為“活熊取膽”事件,公然在新聞發布會上大贊“熊被取膽時看起來還挺舒服”的某協會會長更是將“固執”一詞演繹得淋漓盡致。明知有錯而頑固抵賴、詭辯的做法令國人反感、憤怒、指責。不得不問一句這位會長先生:古人尚且知道過而能,改善莫大,您認個錯能死么?
這些看上去與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似乎很遠,但如若我們不幸遇到如此固執己見、冥頑不靈的伴侶或是領導,其中的艱難和苦惱可想而知。
所以,為了你所愛和愛你的人能夠更幸福,為了你所在的企業和你的下屬能夠更壯大和更忠心,還是奉勸各位固執者,不要拿著固執當堅持,成在堅持,敗在固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