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輔導員是一種職業(yè),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幫助學生改造自我,積極主動地要求學生做好學校的事務,在這其中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重中之重,因為不僅是對學生教育的義務,更是照亮學生前進方向的一種推動力和指引力。文章擬將著重闡述輔導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與難點,從而提出人性化管理在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應用。
關鍵詞: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性化管理是指學校教育管理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和利益,尊重學生的價值和人格,滿足其自然性和社會性的合理要求,充分發(fā)揮輔導員和大學生的主體性,實行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體是人,教育管理必須尊重人性,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促進人的全面健康發(fā)展,尊重人性是指尊重人的自然性、社會性和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把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發(fā)展作為根本,真正做到依靠學生,尊重學生,發(fā)展學生,以促進人的發(fā)展作為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
一、輔導員工作中人性化管理的內涵
理想信念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集中表現。“有了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人就獲得了人生的方向和動力,也就必然有充實的精神生活。青年大學生是社會中最具有開放意識,知識水平相對較高,對現實不滿足,無盡追求理想主義的一群人。”理想信念包含豐富的內容:一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三是人生理想。但是不可否認富有理想的青年學生存在著理想模糊、錯位,信念不堅定等情況。曹麗瓊老師對青年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狀況作了描述和分析:“50% 左右學生的理想信念評價為強或者較強,仍有50%左右的學生的理想信念為一般或較弱,甚至為弱。”這里的理想信念是指大學生一般性的理想信念。李剛老師認為 :“理想信念的第一個瓶頸是崇高信仰與現實利益之間的脫節(jié);第二個瓶頸是正確信念與不良‘潛規(guī)則’之間的沖突。”
二、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
高校輔導員工作的開展,本質上是引導大學生在思想觀念領域形成有價值的人生觀,并在此基礎上實現高校校園思想文化氛圍的和諧與健康發(fā)展。然而,在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轉型期,大學生對當前社會現象必然產生自身觀念的能動反應。包括“拜物教”在內的不良價值取向明顯存在于部分大學生的思想意識中。并且,群體極化效應還會使得該價值取向在大學生群體中擴散開來。因此,新時期高校輔導員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主要表現為:
(一)高校輔導員工作的效果明顯弱化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負擔起指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方向的重任。中國的高等教育體制比較單一,是比較典型的中央集權的管理體制。在中國,大部分高等院校都是由政府舉辦的,只有零星的一些民辦院校,是最近幾年才開始發(fā)展,所以這里主要針對的是中國公辦大學的校長遴選。中國的高校通常由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管理,高校實行的是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
(二)高校輔導員工作面臨學生的抵觸
社會為大學生提供的工作崗位,不僅需要他們具有良好的技能水平,而且還需要大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思想意識方面)。職業(yè)素養(yǎng)包括崗位意識、團隊精神等。高校輔導員工作的開展,則主要是針對大學生思想意識而言的。考察現實中的高校輔導員工作會發(fā)現:針對大學生思想意識問題而展開的思想教育效果欠佳。不可否認,無論是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弱化,還是時常面臨著學生的抵觸情緒,其原因都不是單方面的。社會大環(huán)境的改變,高校輔導員工作方法缺失以及輔導員工作缺位等,都應是問題的原因所在。
三、人性化管理在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體現
(一)以身作則,提高大學生的適應能力
在大學教育方面,高校要密切聯(lián)系社會,以社會需求為培養(yǎng)人才的導向,使學生不斷增強自身的適應社會的能力。高校一方面要立足于實際,一切從本校的客觀情況出發(fā),合理規(guī)劃,以培養(yǎng)合格人才為主要目標,充分發(fā)揮大學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高校不單單要培養(yǎng)專業(yè)技術人才、管理人才,更要培養(yǎng)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的操作型人才,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更多地要以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為目標,在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業(yè)能力方面加大力度;另一方面要密切與社會的聯(lián)系,解放思想,敢于創(chuàng)新,不斷調整辦學理念,把學校教育和社會生活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除此之外,高校還可以借助于實踐教學、參觀考察以及考察實習等途徑來密切與社會的聯(lián)系。
適應能力是一個人在社會實踐中對于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所表現出來的身心力量,是一個人為完成某項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心理特征,同時也是一個人能否勝任工作的先決條件。大學生除了要具備注意力、判斷力、理解能力、語言能力和計算能力以及學習能力等一般適應能力外;更要具備適應特定工作崗位的特殊適應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適合當今激烈競爭的社會,才會找到自己的立足之處。在培養(yǎng)學生的適應能力方面,首先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自身的整體素養(yǎng),只有自己的身心素質得到很好的發(fā)展,才可能會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其次要提高學生適應工作崗位所需要的特定的專業(yè)技能,在工作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系列的工作難題,較強的專業(yè)技能可以讓學生在處理問題時做的得心應手,有利于其在工作崗位上的適應;最后、大學生還要學會正確看待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勢,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不斷調整自己的人生目標,增強對挫折的認知水平,在實踐中多學習他人的社會經驗。
(二)有效管理的關鍵是使學生參與到管理中來,成為管理的主體
高校輔導員在指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大學生獲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完整正確與否,對自己能否順利思想政治教育也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導輔導員在給學生傳遞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方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出發(fā):國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勢、大學生應該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準備、企事業(yè)單位有著怎樣的用人觀、大學生應該如何獲得求職的渠道、如何制作簡歷、如何進行面試、如何與思想政治教育單位簽訂協(xié)議、如何維護自身的權益、大學生應該具備怎樣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素養(yǎng)、大學生應該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等等。而且在傳遞的過程中,務必要保證傳遞信息的完整性與正確性,否則將會嚴重影響畢業(yè)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總之,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導,可以幫助大學生進行正確的擇業(yè),有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的調整,能夠促進大學生的學習和自我提高,對大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成才和社會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可以說,是一項很值得投資的建設工程。
(三)加強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積極性
實踐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同時也是最終的歸宿點,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更好的促進實踐。實踐教學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相對純理論的課堂教學而言,實踐教學具有更強的育人功能,它是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事實證明,實踐教學不僅可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可以促成學生人格和綜合素質的養(yǎng)成。改進實踐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武麗麗. 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析[D]. 成都西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2]申俊霞. 論人性化管理在輔導員工作中的實施[J]. 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8(6).
[3]張旗. 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輔導員工作的有效開展[J]. 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
(作者簡介:方 娜(1980.08-),女,漢族,助教,南昌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謝國蘭(1984.01-),女,漢族,助教 ,南昌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