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和團中央、全國學聯下發的《關于在全國高校開展大學生志愿者“四進社區”社會實踐活動得通知》兩個文件之后,關于大學生志愿者社區服務活動的關注與研究越來越多。目前,大學生社區志愿服務初具規模并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即以自身的優勢為幾點,以社區的資源為依托,以特定的群體為服務對象,參與社區服務和社區建設,促進社區進步和社區發展。
高校周邊社區因緊鄰大學校園,獨特的地理優勢使得大學生志愿者隊伍在此類社區中開展活動次數日益頻繁。本文以四川師范大學數字媒體系志愿者隊伍與成都市錦江區川師大社區結對共建“文體型”社區為例,分析論證了大學生志愿者組織及其志愿活動在彌補高校周邊社區資源短缺、協調各方面社會關系、滿足社區居民個性化需求和倡導社區文明等方面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認為大學生志愿者隊伍與高校周邊社區結對共建“文體型”社區這一活動的深入開展,無論對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還是社區功能的開發和利用都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高校文化輻射周邊社區,社區優良氛圍反哺高校
大學周邊社區因緊鄰高校,緊密的地理環境聯系使得高校與社區的關系更加微妙。大學校園因文體力量較強大,對周邊社區的文化發展有很大程度的促進作用;而社區優良的文體氛圍也無時不刻地影響著高校的文化發展。
以成都市錦江區川師大社區為例:獅子山街道四川師大社區居委會下轄九個院落,分別為桂苑、柳堤、校園春天廣場、德馨園、輝煌家園、愛丁郡院、川師附中,以及明珠苑一期和二期。總戶數三千多戶,其中主要住戶為川師大教職工及其家屬、本地居民、周邊農轉非戶口以及小部分外來戶口。社區特殊的人員構成使得大學生志愿者隊伍與該社區結對共建“文體型”社區活動變得尤為重要。近年來,川師大大學生志愿者隊伍走進社會、進入社區,積極開展“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的志愿者活動,深受社區居民的歡迎和好評,并成為川師大大學生喜聞樂見和積極參與的社會實踐活動形式。
二、開展調查研究,為推進社區科學發展提供支持
大學生志愿者服務隊結合街道社區實際及專業特點,圍繞社區黨建與社區建設總體情況或社區弱勢群體關愛救助、基層民主建設、衛生服務、文化建設、環境改善、治安管理等一個或幾個方面確定一些調研課題,通過查閱檔案資料、走訪群眾、召開座談會等形式,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分析制約社區科學發展的問題和困難,提出解決方法和措施,形成一批有質量的調研文章,為社區進一步調整完善發展思路和工作規劃提供有力依據。
在四川師范大學數字媒體系志愿者隊伍進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對川師大社區各個院落文體活動開展情況及居民對各類活動的開展意愿等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研究。經過進行問卷調查、走訪居民、論證分析等形式得出了該社區文體活動開展較少,居民希望能夠進行內容更加豐富的各類活動等結果。在結合川師大社區居民構成、社區環境等實際因素后,川師大數媒系暑期社會實踐隊伍提出了一系列的解決方案及措施,并形成調研報告提交至該社區居委會,希望幫助居民們提出的問題能夠得到實際性的解決。
三、開展公益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高校志愿者隊伍進社區能夠充分發揮大學生志愿者文化層次高、思維活躍、多才多藝等優勢,協助社區開展各類義務宣講活動,廣泛宣傳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及黨和國家重大決策部署;廣泛開展各類文體活動,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高群眾文化素養;定期開展義務家教、法律咨詢、健康保健服務、家電維修、衛生保潔等便民利民活動,不斷提高生活質量。
川師大數媒系志愿者隊伍在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期間,協助社區管理人員在小區中開展了維持交通秩序、對居民的不良行為進行文明勸導、清理社區死角維護社區衛生等常規活動,并參與了“學雷鋒”故事會等文體活動。在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中顯示,川師大社區畫展、歌會等文娛活動開展較少,聯系暑假期間因少年兒童放假在家,部分家庭存在父母上班無人照看小孩等情況。數字媒體系暑期社會實踐隊伍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因地制宜地在川師大社區明珠苑小區內開展了為期兩天的畫展活動;并在小區內開展了一系列如兒童畫、折紙、泥塑等幼兒藝術輔導類活動。志愿者們豐富且趣味的教學內容受到了孩子們的熱烈歡迎,更是受到了當地居民們的一致好評。
四、開拓志愿服務的新領域,促進大學生自身全面發展
大學生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把社會實踐活動的領域從校園延伸到社區和社會。大學生志愿者通過深入社區、接觸社會,必將實現服務他人和教育自我有機結合,更好地鍛煉大學生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能力,增強大學生的公民意識,促進他們更好地與社會融為一體,實現全面發展、全面成才的目標。
四川師范大學數字媒體系主要專業有動畫、游戲設計等。本系志愿者隊伍在進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積極協助社區進行文明院落、建黨頌黨等宣傳展板設計,參與幼兒藝術輔導教學等活動。我們的志愿者在活動中不僅提升了自身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更是運用學到的知識和掌握的專業技能為社區居民服務。極大地增強了我們大學生的公民意識,有助于滿足自身的心理需要、增強奉獻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作者單位:四川師范大學數字媒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