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主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技能,文章從其定義入手,結合南疆中學工作實際,分析這些初中生在自主學習上的不足,探討如何培養維吾爾族初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自主學習;維吾爾族初中生 ;動機
一、自主學習的涵義
自主學習一詞最早由Holec(1981)引入,他將其定義為負責自身學習的能力。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較為一致的定義,韓清林(2000)認為“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實現自主性發展;陳水清(2000)認為“自主學習”,就是學習主體主導自己的學習,它是在學習目標、過程及效果等諸方面進行自我設計、自我管理、自我調節、自我檢測、自我評價和自我轉化的主動建構過程。一般來講,很多研究者(程曉堂,2000)認為自主學習有以下三方面的含義:第一,自主學習是由學習者的態度、能力和學習策略等因素綜合而成的一種主導學習的內在機制;第二,自主學習指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以及使用的學習材料的控制權;第三,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模式,即學習者在總體教學目標的宏觀調控下,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制訂并完成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模式[1]。雖然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但我們能從中辨析出自主學習的一些要素——相對于“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習而言,自主學習改變了師生的角色和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自己的學習當中來,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的學習過程,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
高吉利對自主學習方面的研究進行了回顧,發現國內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文化適應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教師的角色定位、促進自主學習的方法等方面,理論探討較多、實證性研究較少,研究的深度與廣度不夠[2]。這其中有很多人雖然探討了大學生的自主學習,但對少數民族尤其是維吾爾族初中生開展的自主學習很少進行研究。文章將結合已有的研究,探討如何培養維吾爾族初中學生漢語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目前維吾爾族初中學生漢語自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一)動力不足
動機是為實現一定目的而行動的原因。學習習慣的養成取決于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的情感投入。筆者通過調查了解到,相當多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自主學習動力不足,具體表現如下:
第一,內部動機不足 內部動機指個體對所從事的活動本身有興趣而產生的動機。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內部動機是由三種內驅力引起的,一是好奇的內驅力,即求知欲。二是好勝的內驅力,即求成欲。三是互惠的內驅力,即需要和睦共處協作活動。在初中這個階段,這三種內驅力都會影響維吾爾族學生的漢語學習,但很多維吾爾族學生與外界交流的很少,只憑母語就能完成日常的交流,這導致一部分學生的整體內驅力不足,嚴重影響漢語的自主學習。
第二,外部動機不強 外部動機是由個體所從事的活動以外的刺激誘發而產生的動機。這種活動本身并不能給個體帶來直接的滿足,但通過這種活動卻可以得到另外一種或多種效應,這種效應也就是活動以外的刺激。對于維吾爾族學生的漢語學習來說,受到老師的表揚,取得雙語大賽的優異成績都是對他們的一種外部動機,但相對封閉的環境和自身能力的差異導致一部分學生并沒有真正看到外部動機對漢語學習的促進作用。
(二)原有文化背景的影響
固有的民族文化積淀而成的思維方式使他們在學習漢語時通常要借鑒母語為中介語。雖然眾多第二語言專家也指出在第二語言學習中母語的重要性,但筆者在研究中卻發現許多問題:首先學生自己的母語掌握的不夠扎實,這從一方面阻礙了漢語的自主學習;另外,維吾爾族學生相對來說不太喜歡那種安靜的學習環境,他們比較喜歡在交流、實踐中學習。所以從理論上講,雖然他們的這種思維習慣更適合自主學習,但在自主學習中卻未能很好的利用自己的長處來合理開展自主學習。
(三)師資匱乏
維吾爾族主要集中在新疆天山以南,居住地的交通、經濟狀況、自然環境等等與大城市相比相對欠發達,不管是漢族教師還是少數民族中漢語能力比較好的教學骨干,他們大都不愿在南疆工作和生活,即便在南疆工作也被考試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仍采用滿堂灌為主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課堂內、外的漢語學習失去興趣。
(四)自主學習策略缺乏
自主學習要求學習者獨立確定學習方向和目標,選擇學習材料、方法和任務,制定、實施計劃,并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估與反思。許多維吾爾族學生雖然對漢語懷有濃厚的興趣,積極學習,但由于他們缺乏相關訓練,對什么是自主學習、如何開展自主學習缺乏了解,所以根本無法根據自己的水平制定相應的學習策略。有的學生甚至錯誤地認為自主學習就是自學、上自習,導致自主學習名存實亡。
三、維吾爾族初中學生漢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目前,我們對維吾爾族實行雙語教育的重點已從原先側重語言知識教學轉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技能和能力訓練。所以,針對以上的不足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維吾爾族初中生的自主學習:
(一)激發內在學習動機,提高漢語自主學習意識
部分維吾爾族學生學習漢語的動機是為以后找一份好工作打基礎,這是外部動機;也有少數維吾爾族學生認為在維吾爾族聚居區生活,根本沒有必要學習漢語。實際上,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維吾爾族學生不光要學習好漢語,還要學習好英語,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和多民族進行溝通和交流,更好地自我發展,達到自我實現。所以教師應該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認識,將他們外部動機與內部自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從而產生漢語自主學習的意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到自我的價值。
(二)老師合理調動學生的外部動機
作為自主學習的輔導者,教師應該通過一定的課堂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首先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尊重民族文化,讓漢語基礎不一的學生共同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努力建立起師生間的親近與信任感。其次,作為一名漢語教師要有多元文化的視野,要完全相信這些少數民族初中生完全有能力學好、用好漢語,為他們的進一步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最后作為一名維吾爾族初中生的漢語教師,更應該注意在自己的漢語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公民教育,抓牢初中,維護社會穩定。
(三)培養自主學習策略,促成學習的實際活動與技能
作為初中生,有很多學生盡管在學習中用到卻仍不清楚什么是自主學習策略,所以老師要在合適的時候對他們進行引導教育。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維吾爾族初中生的漢語水平和學習特點,采用靈活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有意識地把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其次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策略變化的總趨勢,指導他們適時地調整學習策略。最后,教師還可以幫助學生根據他們的水平,制定適合個人的中、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選擇適合個人特點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并幫助他們進行自我評估。
(四)提高學生利用各種途徑進行漢語學習的能力
在當今社會,數字多媒體技術和通信手段飛速發展,各種網絡鋪天蓋地,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好這些資源促進漢語的自主學習也進入了維吾爾族初中生的視野。當外界涌入大量的學習資源時,初中學生往往不知從何下手,這時教師應積極參與到他們的漢語學習過程中,充當他們的學習伙伴,幫助他們更好的過濾和選擇有用的學習資源,促進漢語學習水平的提高。
(五)提高教師的素質水平
學生水平的提高有很大一部分要靠教師的支架作用,不光是對于缺乏自學能力的初中生,對于已有一定自學能力的高中生和大學生也同樣如此,而對于初中生,這種作用更加重要,所以提高教師的素質水平,促使這些維吾爾族初中生更好的學習也日益提上日程。
參考文獻:
[1]高吉利.國內學習者自主研究述評[J].外語界,2005(6).
[2]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梁 燕(1982.10-),河南商丘人,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助教,新疆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公安管理系,研究方向:心理學、犯罪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胡翠宏,和田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