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作為鋼琴人才的主要培養基地,擔負著發展中國鋼琴事業和為鋼琴教育提供師資力量的重任。新世紀初,國家進行了第八次的基礎課程改革,同時對素質教育又有了更新和更高的標準,這就要求廣大高校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觀念等,以適應教學的實際需要。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就高校鋼琴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進行了分析和思考
關鍵詞:高等院校;鋼琴專業;課程體系;思考和建議
一、高校鋼琴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和依據
1、基礎教育中的新課程標準
本世紀初,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基礎教育改革的決定,隨之在全國范圍內開始了第八次課程改革,制定了新的音樂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上,強調情感和價值觀、過程和方法、知識和技能三個方面;課程理念上強調學生們對于音樂的體驗和實踐;在課程性質上,將音樂課作為了審美教育重要課程。在教學方式上,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參與式教學。高校是培養基礎音樂教育的主陣地,新課程標準的全新要求,直接影響,甚至決定著廣大高校的課程體系建設,要使課程建設,能夠真正的適應基礎教學的需要,所以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高校鋼琴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改革已經勢在必行。
2、素質教育和審美教育的雙重要求
素質教育的方針已經實施了多年,近年來,教育專家們逐漸認識到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最有效的途徑,能夠以美的形式和美的內容,作用于人的情感,引導著人們樹立起對于真善美的追求。所以說應當高度重視音樂教育中的審美教育,利用好音樂本身的特點,培養受教育者的審美能力和審美創造力,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鋼琴是音樂教育極佳的切入點,在培養學生們的審美體驗和綜合素質等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所以說素質教育和審美教育的雙重需求,也是高校鋼琴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和建設的重要依據。
3、高校鋼琴教育的培養目標
高校鋼琴教育的培養目標在于,通過理論學習和技能傳授,培養學生們熱愛音樂的精神,在音樂學習和音樂活動中獲得審美體驗,為他們終身喜歡音樂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為此高校音樂教育,也提出了全面性、綜合性和創新性的人才培養目標。全面性,要求學生不但要有著本專業扎實的理論和技能功底,同時也要有相關的藝術學科知識,如舞蹈、戲劇、影視等;綜合性,就是指學生們要具有多種綜合能力,包含音樂專業和非音樂專業上的能力,能夠在各種基礎學科之間游刃有余。創新性,則是不但本人要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同時還善于利用音樂教學,培養學生們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他們今后從事多種職業打下一個良好的創新基礎。
可以看出,無論是新課程的具體要求,還是素質教育和審美教育的雙重需要,還是高校鋼琴教育本身培養目標的標準,都要求要對鋼琴教育的課程體系建設進行革新,鋼琴是音樂專業中的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今后學生們走上社會所必須的音樂技能,所以從鋼琴專業的角度入手,既是鋼琴專業本身的需要,也能夠由此帶動和推進整個高校音樂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完善和發展。
二、高校鋼琴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具體建議
1、鋼琴專業技能課
鋼琴技能課無疑是課程體系建設的基礎,學生們必須要具有一定的鋼琴演奏基礎和能力,所有的教學都是在這個基礎上開展的。但是當前教學中,對于這一基礎能力的培養,卻沒有做到扎實和有效。一方面是入學時候,學生們的水平參差不齊;另一方面,則是受制于是師資力量的限制,難以做到有針對性的輔導。鑒于這種情況,可以采用分級教學和分組授課的形式。針對學生們水平層次不齊的現狀,可以按照學生們的實際水平,將他們劃分為一個個級別,通過分級,讓學生們明確自己當前鋼琴演奏的真實水平,意識到與別人之間的差距,從而避免了妄自菲薄和好高騖遠。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的做到對該級別中每一個學生有針對性的輔導,學習一個曲子,就要有一個曲子的收獲,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前進。同時,要制定與之相應的升降級別方式,級別劃分的現狀絕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種彈性機制,學習刻苦的,有明顯進步的學生,自然可以進入到更高的級別中;相反,學習不刻苦,“吃老本”的同學,則有可能被劃分到低級別的層次中。由此來推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
2、鋼琴伴奏課
具體來說,鋼琴伴奏的培養應當由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是要注重和作曲的結合。鋼琴伴奏要求根據旋律的特點,創作出與之相適應的旋律,如果沒有一定的作曲知識,這種創作也就無從談起,教師要引導著學生逐漸建立起一套適合鋼琴伴奏的作曲理論體系,能夠充分做到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第二是要重視移調能力的培養。當前的實際情況是,多數學生,都只會談一個調,如果遇到需要移調,腦子中就是一片空白,黑白鍵之間手忙腳亂,不用說伴奏,甚至連基本的旋律都彈不流暢,所以說加強移調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直接關系到學生們今后的需要,要將移調練習,貫穿于教學的始終。第三是培養的學生們認識簡譜和首調觀念。鋼琴作品采用五線譜,但是在很多場合下,特別是一些聲樂作品,采用的都是簡譜的形式,很多學生表現出了對簡譜嚴重的不適應,甚至還會出現認知錯誤,嚴重影響了自身能力的發揮,所以切實加強學生們簡譜的認知能力,是教學實踐迫切需要。同時,簡譜最大的特征就是采用首調唱名法記譜,很多學生對此表現出嚴重的不適應,通過對于簡譜得熟知,有利于提高學生對于即興伴奏時的理解反應速度。
3、鋼琴作品賞析類
鋼琴作品賞析在藝術史課、音樂史課、音樂欣賞課中都有涉獵,鋼琴作品賞析是融于這幾門課程并在實際操作中獨立顯現的重要內容。這里強調專門以鋼琴作品的介紹與欣賞為主線的作品的風格特點、創作背景、創作手法等的分析。鋼琴作品浩如煙海,學生真正通過實際彈奏而具體掌握的作品數量非常少。通過分散在音樂史課、音樂欣賞課,尤其鋼琴藝術史課中大量鋼琴作品的欣賞與分析,輔以音響資料的直觀感受,無疑使學生從整體上全面了解鋼琴作品,對鋼琴音樂風格、流派的掌握,對于“鋼琴藝術”整體概念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里,筆者著重強調了鋼琴作品分析與賞析這一環節內容。具體操作上,主張學生每人手頭備有要分析的作品的譜例,課堂上老師提供相應的音響資料,邊聽邊講解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積極翻看譜例,通過直觀的感受對作品形成具體印象從而能更好地掌握作品的風格特點。這些知識會在學生自己練琴的實踐過程中產生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筆者提出“鋼琴教學課程體系建設”這一概念,其目的是全面建設與鋼琴教育有關的課程,把各門學科的知識、線索、教學方法、手段等都一一屢析清楚,使各門學科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能夠互相滲透、互相融合、互相利用,比如:鋼琴藝術史課程對鋼琴演奏、對作品的理解有指導意義;鋼琴教學法、鋼琴演奏技術理論對鋼琴演奏有幫助;鋼琴演奏與鋼琴伴奏緊密相連;學生重視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明確鋼琴學習決不僅僅是技術訓練,而是上升到包括整個鋼琴音樂文化在內的一種文化學習的高度上來。這樣的目的,無論對于學生自身的學習、提高還是勝任未來工作的角度都有著重大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翁鮮麗.談鋼琴伴奏教學中必須重視的幾個方面[J].中國音樂教育,2004(12).
[2]胡自強.淺論高校鋼琴教學的轉型[J].鋼琴藝術,2000(06).
[3]朱詠北等著.21世紀高師音樂教育研究[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04).
[4]司徒璧春陳朗秋.鋼琴教學法[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01).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體育學院藝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