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校生這樣一個在初中時“被遺忘的群體”,他們當中有的人由于社會、家庭、學校、自身種種原因的存在,形成了一種道德意識淡泊、是非觀念模糊,對未來迷茫、對集體漠視不健康的心理,成為了一類特殊的群體。本文旨在分析他們心理不健康發展的種種表現,并提出一些具體做法。
關鍵字:特殊群體;心理健康;挫折教育
提前招生解決了職業學校生源的數量,而生源質量卻在下降。筆者通過調查發現,有些學生道德意識淡泊、是非觀念模糊,對未來迷茫、對集體漠視。他們心理脆弱,渴望被人理解,卻時時包裹著自己、提防著別人。他們內心沖突,有時甚至用過激的行為去表達和掩飾自己。 另外社會對職校的偏見,家長對職校的輕視,致使學生心理失衡,自卑與自尊交織在一起。他們的心理問題,無外乎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自我認識方面。由于成績不理想,這些學生普遍受到老師、家長的忽視,成為 “被遺忘的群體”。 他們大多缺乏應有的理想和追求,自由散漫,不思進取。不少學生感覺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于是就利用各種方法,包括逃課、主動挑起事端等方式發引起老師的注意。
2、心理因素方面。不少學生由于一些失敗的經歷,常常聽到的是指責和不滿,以致尚失了對自己應有的自信,內心焦慮,不能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即使是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務,也往往輕易放棄。有時老師善意的引導,在他眼里也成了一種責難。他們畏難、害怕失敗,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存在明顯的厭學情緒和行為。
3、人際關系方面。有的學生稍有不滿就爆發,大叫大喊或摔東西,以發泄不滿。與同學、朋友爭論起來面紅耳赤,甚至發生激烈的爭執,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有的學生對人懷有戒心,人際關系緊張,把自己封閉起來,一意孤行,也不聽從他人意見。對人對事的態度冷淡,對集體活動冷眼旁觀,有問題和困難從不向老師和同學吐露;還有的自私自利,只關心自己的感受,只圖索取不講付出。
面對這樣一些特殊群體,不加關注直接推給社會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如何讓他們放下負擔,走出陰霾,奔向新生命,筆者淺以為不妨嘗試以下幾種做法:
1、營造健康向上的氛圍
許多不良心理都是后天的環境所造成的,因此我們要多方營造健康向上的氛圍,比如與用人單位協作開展實習活動、技能講座、職前培訓等;與法制教育處共同開展法制宣傳活動,防止黃賭毒進校園腐蝕學生心靈。適時開展各類比賽,既活躍他們的身心,又可讓他們檢驗到成功的喜悅。通過創設各種興趣小組和社園活動,讓他們更多的融入集體當中,檢驗集體生活的樂趣。
2、開設心理健康課程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需要。學校應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把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我們的課堂中來。引導他們學會自我調節,以解決實際中所遇到的心理問題。
3、開通心理矯正平臺
我們可嘗試開通心理咨詢熱線,舉辦心理健康講座,開通QQ心理咨詢平臺等,給學生傾述、發泄的空間,讓學生的不良心理行為得到控制和診療。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的同時,注意保衛學生隱私,保護他們容易受傷的心。對癥下藥,對有輕度心理障礙和行為偏差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和矯治。
4、開展挫折教育
面對挫折,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有的人,愈挫愈勇,成為生活的強者,而有的人,凡事缺少信心,輕易就在挫折面前投降。消極的方式一旦習慣了,并在一定的情境中固化了,短時間就難改變了。
中職學生的挫折是來自多方面的,有學習方面的、人際關系方面的、還有自尊方面的;有社會環境因素,也有個人因素。其實“生活就象超級女生,撐到最后的,都是純爺們”。所以要給學生提供社會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到社會上歷經風浪,磨煉他們成熟的意志。經常開展挫折教育,讓他們學會負壓前行,還可以使學生的意志力、受挫力、適應能力和交際能力得到鍛煉。用職校生里的成功人士的事跡,讓他們知道每個人都有他存在的價值,海爾總裁說過“什么是不簡單,把每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只要有一技之長,無論在什么崗位都可以干出一番事業。
5、提高教師心理素質
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要努力學習并掌握相關的心理常識和心理輔導的技巧,適時調節自己狀態,以健康向上的心態去感染學生。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既看到不足也看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摒棄那些傷害學生心靈的做法,注重個體差異,開展個性化教育。
6、家校聯合
每一個問題學生的背后,都有一個問題家庭。所以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家庭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有的學生由于自我保護意識強,表現給班主任的只是好的一面。所以我們要創造機會,通過和家長接觸,了解學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引導家長改變嬌慣或專制等極端的教養方法,讓他們學會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特點、存在問題及簡單的疏導方法。
每個學生,不僅僅是班主任手冊中的一行字,一串號碼,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著鮮明的個性,每一個都與眾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是攻“心”的教育,攻“心”的教育又需要我們班主任做個有“心”之人。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我們要把自己打造成一個集“愛心、耐心、信心、細心、寬容心、責任心”于一體的領引者,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放在應有的位置,擔負起為社會輸送合格人才和守法公民的重任?!?/p>
(作者單位:揚州市江都職教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