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被遺棄的韋瑟羅爾奶奶》這一短篇小說是凱瑟琳·安·波特的一篇優秀作品。本文就運用敘事的理論,從敘述視角、敘述者以及敘事時間等幾個方面對該作品進行分析,來看作者是如何將作品藝術地展現給讀者的。
關鍵詞:被遺棄的韋瑟羅爾奶奶;敘述視角;敘述者;敘事時間
一、概述
在現代美國文壇上,凱瑟琳·安·波特(Katherine Anne Porter1890~1980)是一位頗負眾笙的文學家。她的聲譽建立在她所寫的那些短篇小議上。她對人物復雜性格的見解及其嫻熟的措辭,使她較長的一些短篇小說猶如一篇篇完美的長篇小說。波特的作品描寫細膩,思想上很有深度。文字講究,風格優美。批評家認為她善于反映生活中人的孤獨、苦悶、失意與得不到理解等問題,她既不采取悲憤激俗的態度也不表示廉價的哀傷,而是以富有詩意的筆調含蓄地加以表達,能使讀者進一步對人生加以思考。
《被遺棄的韋瑟羅爾奶奶》這一短篇小說是凱瑟琳·安·波特的一篇優秀作品。該短篇小說講述了當韋瑟羅爾奶奶躺在醫院的病床上, 處于彌留之際的一系列思想經歷。臨終前,韋瑟羅爾奶奶的人生經歷猶如電影畫面一般,浮現在她的眼前。凱瑟琳·安·波特筆下的威瑟羅爾奶奶是一個悲劇性的角色。作為一名普通的美國南方女性,她深受當時男權主義思想的影響,對于自己當年于婚禮當時被遺棄之事終生都是耿耿于懷。臨終前的那句“去找到喬治,找到他告訴他我已經忘記他了”很諷刺地說明她這一生對于喬治的拋棄都無法釋懷,內心深處依然對被拋棄感到恥辱(唐)。這樣的韋瑟羅爾奶奶敏感,自憐, 外表堅強,但其實內心對于男性的依附性很強。
作為一個讀者,假如我們只是了解到這些表面的東西,那么我們就無法解讀真正的韋瑟羅爾奶奶;而一個作者,如果只是給讀者們呈現這樣的內容,那么它真正有意義的作品內涵便無法被人了解。作者凱瑟琳?安?波特作為一名出色的短篇小說家顯然注意到了這些。作者在文中獨具匠心的敘述模式,使得這篇小說更加具有可讀性,同時作者所要傳達的小說主題也更加容易讓讀者在閱讀時潛移默化被感知。本文就運用敘事的理論,從敘述視角、敘述者以及敘事時間等幾個方面對該作品進行分析,來看作者是如何將作品藝術地展現給讀者的。
二、敘述視角
敘述視角指敘述者或人物與敘事文中的事件相對應的位置或狀態,或者說,敘述者或人物從什么角度觀察故事。視角在敘述中起著非常重大的作用。英國小說理論家路伯克說過:“小說技巧中整個錯綜復雜的方法問題,我認為都要受觀察點問題——敘述者所站位置對故事的關系問題——支配。”在敘事文學作品中,事件通常是在一定得視角下被描繪的,作者在選取觀察點后,按一定角度對事件進行敘述,如果所選角度恰當就會增強作品的藝術效果。 法國結構主義敘事學家熱奈特在其《敘事話語》(Narrative Discourse)中,為了澄清長期以來敘事研究中對敘事者與聚焦者含糊不清的局面,提出了將聚焦敘事分為三類:非聚焦敘事(Narrative with zero focalization)、內聚焦敘事(Internal focalization)、外聚焦敘事(external focalization)。(Genette 189)在傳統的敘事作品中,非聚焦是最常見的聚焦方式,可以用“敘述者>人物”這一公式來表示(申丹71)。它代表無固定視角的全知敘述,敘述者可以從所有的角度觀察被敘述的故事,并且可以任意從一個位置移向另一個位置。“內聚焦”可以用“敘述者= 人物”來表示(申丹71),也就是說敘述者知道的和人物一樣多,人物不知道的,敘述者也無權敘說,敘述者等于借用了人物的感官去看去聽去思考,而這種敘述方式我們也可以稱其為限制敘事。外聚焦的公式是“敘述者<人物”,其特點是敘述者說出來的比人物知道的少(申丹71)。也就是說,敘述者很少或者基本不進入人物的內心世界,不對其心理或語言進行描繪,而只是描寫任務的外部形象與行為。
小說《被遺棄的韋瑟羅爾奶奶》采取的是第三人稱的敘述,不僅展現了別人眼中的韋瑟羅爾奶奶,同時也向讀者展示了她復雜的內心世界,從而展開了整部作品的主體,是典型的內聚焦型作品。敘述者雖然以第三人稱的口吻講述故事,但采用的卻是故事中韋瑟羅爾奶奶的視角,并將這一特定的視野范圍貫穿于作品的始終。整篇小說講述的是韋瑟羅爾奶奶即將離開人世時所發生的瑣碎小事。故事情節簡單,甚至于除了寥寥無幾的不成功的對話外,讓人找不到更多的情節。雖然故事中出現過很多人物,例如一開場的哈瑞醫生,她的諸多兒女,以及最后出現的神父等等,但是主角只有韋瑟羅爾奶奶一個。由于她的身體狀況不佳,整篇小說中她與外界的交流其實并不多。敘述者通過她大量的內心獨白,漫無邊際的思緒,穿越了時空,交代了韋瑟羅爾奶奶生前的遭遇,其實也就是整個故事的主體——她被遺棄的經歷以及由此被改變的命運。
小說以韋瑟羅爾奶奶與哈瑞醫生的一段不友好的對話為開端。她拒絕哈瑞醫生的治療,表現了她獨立卻又執拗的性格。接下來她的身體出現了狀況,她開始出現一系列的幻覺,她幾度懷疑自己的女兒在竊竊私語,暗地里對她不尊敬(鄧:52);她幻想著自己把一整天都安排的滿滿的,讓整個家變得井井有條(鄧:53);她她回憶著自己年輕時候多么堅強,能干,并且慢慢的想起自己被遺棄的經歷(鄧:56);在她不清醒的幻想世界里,我們看到了一個完整的韋瑟羅爾奶奶,看到了一個堅強、獨立,但卻又多疑、自憐的韋瑟羅爾奶奶。最后,她想說卻未說不出的話,讓她徹底失去了與外界溝通的能力,于是絕望的死去了。作者采用了這種內聚焦型敘述視角,最大特點是能夠充分敞開韋瑟羅爾奶奶的內心世界,淋漓盡致的表現她激烈的內心沖突和漫無邊際的思緒,也將最后時刻她與外界溝通的失敗表現出令人絕望的清晰。所以,作者這樣的選擇,最好的表現了整篇小說,讓讀者與主人公的距離更近,更能清楚的了解到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因而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對她的遭遇更加感同身受,同情憐憫。
三、敘述者
敘述者指敘事文中的“陳述行為主體”,或稱“聲音或講話者”(胡:36)。它與視角一起構成了敘述。長期以來人們對于敘述者類型的劃分都爭論不休。熱奈特提出四種敘述者類型:外部—同敘述型;外部—異敘述型;內部—異敘述型;內部—同敘述型。普蘭斯提出了干預性、自我意識型、可靠型和距離性這四種劃分方法。(胡:40)另外還有例如巴特爾等其他學者的一些劃分,但幾乎每種劃分都不盡如人意。因此本文采用了胡亞敏教授《敘事學》一書中提到的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分析敘述者類型這一觀點,從不同角度來分析《被遺棄的韋瑟羅爾奶奶》這篇小說的敘述者。
1.異敘述者與同敘述者
《被遺棄的韋瑟羅爾奶奶》中的敘述者屬于同敘述者,即是講述自己或者自己所見所想,與內聚焦型視角的限制相同。同敘述者一般是作為故事意識中心。小說中,作者將韋瑟羅爾奶奶作為同敘述者,于是便可以細致的剖析人物的內心活動,且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由于這篇小說本身只講述了一個故事,沒有層次可言,所以在此無需討論外敘述者與內敘述者的問題。
2. “自然而然”的敘述者與“自我意識”的敘述者
這是根據敘述者的敘述行為劃分的敘述者類型。本篇小說是“自然而然”類型的敘述者。因為整個小說中敘述者隱身于文本中,并沒有露出寫作或敘述的痕跡,給人一種真實的“幻覺”。而這樣的選擇,其實也符合作者的寫作要求,這樣真實的“幻覺”讓人更加相信故事的真實性,從而達到感染讀者的目的。
3.客觀敘述者與干預敘述者
這是根據敘述者對故事的態度劃分的敘述者類型。本篇小說中敘述者只是用最普通的方式和語言講述單純的故事。小說中關于韋瑟羅爾奶奶的心理活動也是事實的陳述,是第一內心世界的“復制。敘述者并沒有表明自己的主觀態度和價值判斷,這樣可以方便敘述者記述那不受阻礙的意識運動。這種不干預的客觀敘述者的選擇讓讀者自己去感受,讓讀者自己去心生同情。
四、敘述時間
小說的敘事時間是敘事策略中很重要的問題,對于小說家時間并不是按規律無始無終地流逝,而是可以被伸長、縮短、打斷再重新連接,經過裝飾后的時間完全變成了按作者意愿重組的藝術品。一般說來,小說可以按照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來講述故事,但是現今的多數小說家,尤其是現代小說家,往往更傾向于將事件安排在自己所規定的時間次序中來講述。正如J 瑟曼所指出的“把(事件)這玻璃打碎,然后以互不相連、令人迷惑的現代形式將其重新組合。”(董衡巽670)《被遺棄的韋瑟羅爾奶奶》中便進行了這樣的調整與安排,大幅度提高了整個故事的藝術魅力。
小說從韋瑟羅爾奶奶臨終前臥病在床的時刻寫起,通過意識流的方式,隨著韋瑟羅爾奶奶的思維,任意的跳躍和返回,將她不為讀者所知的過去一一展現。這些閃回的片段也并沒有按照一個非常嚴格的時間順序。因此整個小說的敘述時間是一個非時序的點射形態。如果作者只用平鋪直敘的方式從前往后介紹韋瑟羅爾奶奶的生前經歷,那么該小說就會變得單調與乏味,讀者只會追隨著作者的寫作步伐,不會被作品吸引而主動參與作品。正是這種片段閃回的方式,讓讀者一方面有了很大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又在自然地閱讀中不斷填補關于韋瑟羅爾奶奶的一切,直到最后一刻,讀者看到了她的結局,然后再重新拾起那些片段,在腦海里拼湊完整并重新體會,便能更好的欣賞到作品的精彩。其實,只有這種讓讀者不斷在想象的空間中與作者的意圖碰撞的作品才能突顯其藝術魅力。
五、結語
《被遺棄的韋瑟羅爾奶奶》是凱瑟琳?安?波特的一篇非常優秀的短篇小說。當讀完這篇小說,讀者最直接的感受便是深刻的同情憐憫這位被遺棄的韋瑟羅爾奶奶,同時也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男權主義思想對這位可憐女性的負面影響。一部成功的作品往往是這樣,讀者能夠被故事感染,故事內容引人入勝并且發人深省。而這篇小說無疑離不開作者巧妙的構思,正如本文所討論的,作者在敘述視角和敘述者的精心選取,在敘述時間的巧妙安排上所做的努力,讓整部作品完美的展現了它的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鄧緒新.英語文學概論[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第51頁至64頁.
[2]董衡巽.美國文學簡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3]胡亞敏.敘事學,武漢2004年版,第36頁.
[4]路伯克.小說技巧,倫敦,1966年版,第251頁
[5]申丹.對敘事視角分類的再認識[J].北京:國外文學,1994(2)
[6]唐亞軍.艾米麗和韋瑟羅奶奶人物形象及寫作手法之比較[J].安徽文學2011(3).
[7]劉丹:思想的追尋語言的飛翔——論托妮莫里森在所羅門之歌中的敘事策略及藝術魅力. 黑龍江科技信息.
[8]凱瑟琳·安·波特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view/ 1423908.htm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