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的發展需要的是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人才,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還課堂給學生是思想政治課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我們要培養學生自己讀書的習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善于思考,自主提問,對學生導“讀”、 導“思”以及導“實踐”。
關鍵詞:教改;創新;引導;方法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學生聽、老師講,學生只能成為知識的容器和得分器,其興趣的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提高只是一句空話。如何正確處理好“主”與“導”的關系,對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效果意義十分重大。就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還學生以“自主”
所謂“自主”,就是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傳統的教學模式講究滿堂灌,教師獨占課堂,學生圍著教師轉,懶于動手與動腦,形成思維的惰性,這樣的學習缺乏創新,是我們搞好素質教育的大忌。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首先,要培養學生自己讀書的習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傳統的教學,違背了中學生理解記憶的規律。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將問題留給學生,讓學生借助于教師、學習伙伴的幫助和必要的學習資料,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拓展自己的思維空向。讓學生將自己的讀書筆記以圖表提綱的形式展示于黑板,讓學生們共同評價,老師最后總結。這種方法,既可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膽識,又可讓學生感受參與教學實踐的喜悅,展示自我,使學生學得愉快,記得牢廚,理解深刻,教學效果好。
其次,要求學生善于思考,自主提問
過去是老師問學生答,甚至是老師自問自答,包打天下,學生吃不透,長不了。我要求學生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能結合自己掌握的時政熱點提出問題,并使學生學會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這一思維層次上設問,以開啟學生智慧。
再次,著力培養學生能力,自主解疑
認識世界的目的是為工更好的改造世界。問題的提出勢必會激發學生去積極思考。如何培養學生解疑能力,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要求學生認真看書,查找資料,能從已學知識中找到答案。對一般性問題,如:“在國際社會民族沖突日益尖銳的今天,中國各民族為什么能達到空前的團結?”學生可用教材上的“黨”和“國家”的相關知識點及民族宗教知識分析之,當然,必須具備一定的組織和解答能力。
2.讓學生通過討論,從辯證思維中找答案。如,我在講“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時,提出“怎樣正確看待我們的黨?”馬上就有學生回答:“我們黨已很腐敗。”接著有學生提出了反對意見,雙方爭論不休。在我的正確引導下,通過同學們的熱烈討論,列舉了大量的事實,作了正反兩個方面的分析,最后得出“黨的主流是好的,但存在著一定的腐敗現象”這個結論,并一致認為應“及時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收到了好的效果。
3.讓學生從熱點材料中找問題。如,我在講市場經濟競爭性時,提出“怎樣看待中國入世”這個問題。一位學生回答說:“入世是中國農民的災難。”但絕大部分學生認為入世會給中國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給消費者以更多的實惠,我告訴學生:“多找些報紙看看,也許你能從中得到啟發。”果然上第二堂課時,學生準備了大量有說服力的材料,并作出了科學的論證,一致認為:“入世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這種方法既幫助學生解決了問題。又調動了學生學習時事的積極性。
二、唱好“主導”一這出戲
教師在引導學生對學習過程參與的同時,既要放開手腳淡化權威者的角色,又要強化引導者的角色,要轉變教學觀念,從陳舊的教學方法中擺脫出來,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指導者和組織者,成為課堂教學“穿針引線”的聯系人。
首先,導“讀”
讀什么?讀教材、讀課外書等輔助資料。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避免盲目性。告訴學生認識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用圖表、提綱整理知識,以便全面直觀地從整體上把握復雜的問題。用比較的方法,對相近、相反的概念原理等知識進行比較,在比較中區分,在歸納中聯系,在聯系中運用。
其次,導“思”
學生只有學會學習,才能創新,勤于思考,才會創造。我們的教學不僅僅是要求學生能學到什么,更重要的是掌握“怎樣學”。作為教師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引導學生堅持用辯證的觀點、歷史的觀點、比較的方法、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學會綜合運用歸納與演繹,分析和解決問題。通過討論式、辯論課等形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明辨是非。
最后,導“實踐”
政治課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其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行動。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組織學生外出參觀訪問,進行社會調查,在實際鍛煉中受到教益,增長見識,提高能力。
三、堅持“主”與“導”的完美統一
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是新時期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初衷所在,惟有如此,才能讓思想政治課迸發出生機與活力。
總之,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前提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挖掘學生的自讀、自思和自解題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是思想政治課改革的重頭戲,惟有如此,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基本要求。對此,我們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加以總結和評價。
(作者簡介:梁 瑜(1974-),男,漢,廣東廉江人,本科,廉江市廉江中學,中學政治一級教師,一直從事高中政治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