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建筑設備》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研究和探索,在介紹本課程教學改革背景的同時,分別闡述了關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措施.強調教學內容要體現專業特點,反映現代建筑工程技術的發展;在教學方法上引進實物教學、案例教學,采用現代教學手段,以此提高本課程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建筑設備》;教學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建筑設備》是建筑學、藝術設計、土木工程、建筑管理等多個專業中一門重要的綜合性、實踐性、專業性課程,涉及給水排水、暖通空調、安全消防、建筑電氣、建筑節能、智能建筑等多個學科領域。學習本課程的目的在于掌握建筑設備工程技術的基本知識,使學生具有綜合考慮和合理處理各種建筑設備與建筑主體之間關系的能力,處理好本專業與建筑設備的配合,為建筑設備正常工作提供條件,并掌握一般建筑的給排水、暖通與電氣設計的原則和方法。
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和建筑設備的更新換代,建筑設備為建筑的舒適性、便利性和人性化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掌握建筑設備技術已經成為建筑相關專業人員必須的要求。筆者多年從事《建筑設備》課程的教學工作,在教學實踐中對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方面進行了一些的思考和探索。
一、現有《建筑設備》課程的問題
一專多能復合型人才始終是高校培養人才的目標。據調查,目前建筑類用人單位更希望大學生能掌握更多的與主修專業密切相關的其它專業知識,要求學生能夠兼顧學習其它專業的知識,當遇到相應問題的時,能夠處理得得心應手。目前傳統教學已明顯滯后于建筑業的發展,多專業的《建筑設備》課程的教學大綱和教材千篇一律,不能夠做到因材施教;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對外傳的內容排斥心理較強;教學內容較陳舊、不能與現代建筑設備的發展同步。這些問題,都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積極探索出一條適應形勢發展全新的《建筑設備》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二、教學內容的革新
(一)依據專業特點修改課程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是統領教學內容的綱領性文件,任課教師必須要按照教學大綱的進度、內容授課。而不同專業的學生將來從事的工作內容相差較大,這就要求課程大綱做相應調整,因此,應根據專業需要,制定具有專業特色的教學大綱.只有這樣,才能使建筑設備的知識與專業知識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二)教學內容服務專業要求
目前,國內使用的幾種《建筑設備》教材都不是按專業編寫的,與各相關專業貼近不強。因此應在保持本課程內容完整性的基礎上,密切聯系所教專業對本課程的要求。建筑和藝術設計專業重點講解設備的功能、位置空間的內容,刪減設備、管道的計算、選型的內容。例如,消防水箱是非常重要的設備,設備專業要求消防水箱的高度越高越好,這正與建筑專業建筑設計產生矛盾。所以,授課時重點講解消防水箱的作用,工作原理,使建筑專業的學生理解設備專業提出的條件,這樣才能處理好將來的矛盾。土木專業增加設備管道與結構主體交叉的相關內容、而建筑管理專業學生重點掌握水、暖、電施工圖的識讀,掌握各種設備的安裝,以及建筑設備安裝與建筑工程施工之間的配合關系,以及建筑設備工程與技術的經濟性評價和建筑設備系統的物業設施管理上。
(三)教學內容要反映現代建筑工程技術的發展
我國在建筑設備領域,從科學研究到生產制造,從工程設計到安裝施工,都已發展到了相當程度,每年都會有許多新設備和新技術的應用。因此,不能因循守舊,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從幾個方面講授建筑設備的新發展。比如在講解管材時,簡要介紹一下課本上的鑄鐵管和鍍鋅鋼管,重點講解塑料管材:PVC、PPR、PEX管及復合管材, 鋁塑復合管、覆塑銅管、覆塑鋼管等。在衛生設備的選用上, 重點介紹節水型坐式大便器。在供暖部分, 重點向學生講解地板采暖系統的原理、特點、設計及施工方法以及分戶計熱表的工作原理等。在空調部分,重點介紹多聯機的特點和應用場所。在熱水供應部分,重點講解太陽能熱水器的工作原理及特點,施工及使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以適應時代的發展。
三、教學方法的改革
(一) 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環節相結合
《建筑設備》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反映內容抽象,枯燥,提不起興趣,學習效果差。
原因之一是大多數設備學生平時沒有見過缺乏感性認識。而目前的授課只注重理論教學,缺乏實踐環節的輔助。因此有必要將課堂改為實驗室、改為工程設備現場,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生的動手能力。比如參觀教學樓的衛生間,用實際的設備講解給水和排水系統的工作過程,并讓學生回答為什么會出現停水現象。參觀教學樓的采暖系統,讓學生認識散熱器、認識管道的連接方式,讓學生回答為什么會出現有點房間溫度低,有的房間溫度高。這樣,將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二)采用現代教學手段
《建筑設備》課程內容特點是容量大、材料、設備種類多。學生一般都沒有見過,這就為要求教學手段必須靈活、多樣,綜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化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過程中要盡量使用多媒體等教學工具。借助于這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制成多媒體課件,將設備安裝施工過程拍成錄像,通過文字、數字、聲音、圖像等信息,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具體的設計、施工方法.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教學的信息傳輸量,還可更真實地反映建筑設備形狀及其與建筑的配套關系,強化學生頭腦中的實物形象,使學生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
(三)實物教學
《建筑設備》課程的授課對象多為土木和建筑學等專業,該專業的學生沒有設備專業系統的實習實踐環節,對各種建筑設備與系統都很生疏。為了突出課堂的生動性和實用性,教師必須設法縮短教學與具體工程實際之間的距離.在教學中,可采用實物教學,即在上課時多用實物構件作為教具. 如在講授給水管道上的閥門時,教材上介紹了給排水管材時,只介紹了幾種現今已經不常用的鑄鐵管和鋼管,而且沒有插圖。如果教師上課時拿來這不僅拿來鑄鐵管和鋼管,而且還帶來現在常用的PPR管、UPVC管、鋁塑管和鋼塑管。并講解每種管材的特點、應用場所和連接方式。同學們就會對所講的內容很快了解吸收一,這樣不僅節省了授課時間,而且提高了教學質量。
(四)案例教學
《建筑設備》屬于應用性的專業課程,在課堂教學中,可給學生介紹一些建筑設備系統工程的實際案例,以拓寬學生的視野。例如在講解建筑采暖系統施工圖時,教師可提供較熟悉的某一建筑物的采暖系統施工圖給學生.講解圖紙的基本內容、圖例及符號,了解設備圖紙的表達方式,比如三維系統圖的識圖和標高的確定等。同學可以對照該建筑的實際工程,參照圖紙順著管線和散熱器一步步的看懂圖紙,還能很好地理解如何把圖紙上的內容變成工程現實。也可以在采暖初期,帶領血統進行系統調試,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
四、結束語
《建筑設備》是一門專業技術課。涉及給水排水、暖通空調、安全消防、建筑電氣、建筑節能、智能建筑等多個學科領域。如何讓學生掌握好、理解透、會應用,是擺在每為任課教師面前的共同任務。以上經驗和分析還非常膚淺,還需要進一步的總結和探索。這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現化科技社會需要的創新型高素質人才。
長春工程學院教研課題:建筑設備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探討,編號:2011-26號。
參考文獻:
[1]蔣白懿, 李亞峰. 建筑設備工程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 沈陽建筑工程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00, 2(1): 53-55.
[2]劉建龍. 現代科技發展對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的影響與促進[J]. 株洲工學院學報,2004,2(2):98-101.
[3]莊玉玲. 《建筑設備工程》課的教學方法改革[J]. 遼寧師專學報, 2004, 6(4): 102-104.
(作者簡介:潘 亮(1978-),男,漢,吉林樺甸人,碩士,講師,長春工程學院能源動力工程學院,主要從事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理論和實踐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