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西漢時得到鞏固,隋唐時完善,北宋時加強,元朝時發展,明清時期皇權得到進一步強化。其發展趨勢:一是不斷調整、改革中央行政結構,削弱相權,以加強皇權。明太祖廢丞相,使中央行政權分屬六部,基本上解決了皇權與相權的矛盾.進—步強化了君主專制局面。二是不斷調整、改革地方行政結構,加強中央對地方,特別是對邊疆地區的嚴密管轄。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基本上消除了地方割據勢力的條件,中央與地方的矛盾緩和,在元明清三朝,再沒有出現過國家大分裂。三是對人們思想的控制日益加強,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和清朝的文字獄就是典型的表現。
古代政治制度的發展線索及其階段性特征是,西周重視國家的制度建設,包括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官制在內的“周禮”體系得以確立。這是—個神權下降、王權強化、人文精神崛起的時代。戰國的變法運動,破壞了貴族等級社會,造就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君主集權制、官僚制、郡縣制等紛紛出現,對此后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秦朝確立了以皇帝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政體,郡縣制在全國范圍推廣、西漢王朝繼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而在地方實施“郡國并行”制,對地方官員的監察力度加強,至漢武帝時期州刺史的設立,標志著監察制度更加嚴密。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前期兩大鼎盛時期之間的過渡階段。這一時期的許多制度,表現出承前啟后的過渡性。如選官用人制度,自察舉制經由“九品中正”制向科舉制過渡。中央中樞機構,自“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轉變;軍事制度,出現北朝的府兵制,發展成為隋唐府兵制的基礎;。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繼秦漢以后又一次大的發展時期,其確立的基本框架,一直影響到我國封建社會的后期。隋朝統治者采取強化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措施,如確立三省六部制,提高政府部門行政效能;改革地方機構,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建立科舉制,擴大地主階級政權的基礎。唐朝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
五代、遼、宋、夏、金、元時期是中國由統一的封建王朝走向分裂并再度走向統一的時期。在這一時期,邊疆地區進一步開發,民族融合空前加強;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加強。元朝統治者在地方設置行中書省,后來發展成為行政區域的名稱,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當代省區的規模。加強了中央與地方、中原與邊疆的聯系,鞏固和發展了多民族的統一國家。
明清(鴉片戰爭以前)是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進一步發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時期。明初對專制政權進行了全面強化,皇權具有絕對權威,成為明朝政治制度的特色。清朝軍機處是總攬軍國大計的中樞機構,軍機處的設立,既減少了皇帝處理國家政務的環節,又提高了皇帝處理政務的效率和保密性,這是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進一步加強的體現。理藩院的設置,空前地加強了中央政府對邊疆各民族的管轄,我國的疆域得以最后確定。對西藏宗教領袖的冊封制度、金瓶掣簽制度,駐藏大臣制度等加強了對西藏地區的管轄.并為后代所效仿。
上面是中國封建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歷史演變,下面總結歸納封建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對歷史的積極作用和消極影響:
1.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鞏固和發展,有利于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的完整。
2.能有效地組織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和生產活動。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
3.在統一的社會環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區經濟、文化的交流、發展和提高,使我國古代人民創造了領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
明清時期,這一制度在維護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反擊外來侵略方面仍然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但也有其消極的影響:君權專制易形成暴治和導致腐敗現象的山現,成為阻礙歷史發展的因素。在思想方面獨尊一家,組制了人們的思想,出現了萬馬齊喑的可悲局面。在明清時期,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和發展。概括地說,在封建社會前期,其積極作用是主要的。封建社會后期,其消極作用逐漸增大,尤其是明清時期,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進一步強化,束縛了社會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其危害尤為嚴重。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經歷了初創、確立、改革、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對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封建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單位:寶豐縣第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