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育教師的教學語言的多種分類及各種語言類方法的區別運用,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新的教育方法與思想,總結經驗,努力提高自己的語言藝術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形成輕松愉快、生動、活潑、富有知深力和吸引力的教學氣氛,就能改善教學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體育;語言教學法;分類
體育教師因其本身的職業特點,進行教學的途徑較為單一,語言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學語言包括聲音語言、動作語言和口令哨音等形式,這些語言都必需具有一定的規范性、準確性、啟發性、鼓勵性、簡潔性、針對性等特性。了解體育教師的教學語言中聲音語言方法的多種分類及其區別,有益于幫助體育教師根據教學的具體需要靈活運用語言方法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形成輕松愉快、生動、活潑、富有知深力和吸引力的教學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一、語言的重要性
語言是人們表達感情、溝通思想、傳播信息的一種工具。教師講課的語言藝術、個別談話藝術、表揚批評藝術以及體態語言藝術對教學效果起著重要作用。語言既是一種工具,也是一門藝術。因此,體育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新的教育方法與思想,總結經驗,努力提高自己的語言藝術水平,才能以語言魅力吸引學生,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更好地完成師生之間教與學的雙邊活動。
二、語言教學法
(一) 講授法
講授法就是教師運用系統準確的語言向學生傳授體育的基本知識、動作技術、技能的方法。這種方法主要運用于理論知識教學,是體育教學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完成體育教學任務的前提。講授法又可分為講述法和講解法兩種。前者主要是講授體育理論,介紹體育項目、動作名稱、動作要領等。后者則主要是分析說明動作技術、戰術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兩者相互結合,密不可分,不存在明顯的界限。語言教學法要力求做到語言通俗易懂,生動形象,重點、難點突出,精講多練,切不可長篇累牘,造成學生逆反心理,失去應有的效果。
(二)提問法
1. 啟發式提問法
對于某些技術動作的講解,有時學生不能完全領會,這時可以采用啟發式提問法,可啟發、誘導學生開動腦筋,更新思路。比如:在講解排球扣球的手臂動作時,可提出在打馬鞭時,是鞭桿的力量大還是鞭鞘的力量大,來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扣球動作。
2. 對比式提問法
例如,教師在完成挺身式跳遠和蹲距跳遠的示范后,讓學生回答這兩種技術動作有什么區別,這樣通過學生的視覺感知提高認識,在對比中加深對動作的理解。
3.反饋式提問法
此方法是利用反饋原理,把課堂中所學的技術、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提問的方法,將反饋信息再傳給學生。例如:在進行排球項目的墊球練習時,有些同學反映墊出的弧線太低,這時教師沒有必要把墊球的技術動作重新講一遍,可反問手臂是否插在球下面? 墊球的用力是朝什么方向? 讓學生自己去思考、糾正,加深體會,同時也可以節省教學時間。
(三)比喻法
用一個貼切生動的比喻,有助于學生對抽象、復雜問題的理解。例如:“快速跑”動作中,小腿充分深處迅速爬地后撩,可以用“像鞭子抽擊地面”進行比喻;“小步跑”的動作,可以用快速下樓梯的動作進行比喻。這樣比喻,生動形象,簡單易懂。
(四) 鼓勵法
通過外部力量來推動內在動力,使人們朝著所期望的目標前進,達到調動積極性目的的一種教育方法。人們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額,常把尚未滿足的需求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形成精神動力,這種精神動力在外界的壓力和引力的作用下,能夠有效地提高思想教育工作效果,推動人的行為朝目標前進。
(五)分析法
分析法是體育教師向學生傳授基本知識、動作技術、技能所常用的一種語言方法。在課堂練習過程中,教師要運用分析法對學生的錯誤動作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找出產生錯誤的原因,以便改正錯誤。在安排活動性游戲和比賽活動時,就可以運用分析法,幫助學生發現如何在不違犯游戲或比賽規則的前提下,去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培養學生能力的角度出發,也可以采用找學生示范,然后再請學生分析示范動作正確與否和產生錯誤的原因。這就是把分析法運用到練習者自身,這樣可提高學生觀察問題的注意力。
三、結束語
體育教學除課前準備的教案內容必講外,常常會出現意料不到的各種情況,需要即興就說,當場就講,容不得慢慢考慮。因此,要想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必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斷學習,多閱讀各類文章書籍,以提高自身文化素質,也可以從與人交談和聽各類報告中,注意別人的語言表達,以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的藝術修養,為課堂教學服務,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龔競異.人體語言在思想教育中的意義與應用[J].中國電力教育,1996(1).
(作者簡介:高 瑩(1981.10-),女,鎮江人,研究生,助教,西安體育學院體育藝術系,研究方向:舞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