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習語言目的是為了交流,語言的學習既體現在語法的研究,詞匯量累積,更需要結合語言的環境以及了解所學語言的文化因素。文化的研究是學習英語的重點,可以體現在英漢轉譯的中,翻譯的行為可以歸納為文化,做到信達雅兼容,本文將針對這一現象進行相關的研究,進而探索更優質的翻譯方式。
關鍵詞:文化因素;英漢;翻譯
一、文化差異對翻譯的影響
1、價值觀念的差異
素質體現的核心因素是價值觀念的展現,任何一個人,他具備著基本的認知觀以及精神追求中的價值體現。其形成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從世界的范疇分析,主要體現在文化的差異,進而造成價值觀不對等現象。例如:英美國家崇尚個人主義,信奉“Every man for himself, and god for us all”。 而中國因長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 ,崇尚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及“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所以英語中 Individualism 是褒義詞而漢語中的“個人主義”卻含有貶義。
2、宗教文化差異
人類精神文明發展演變中,宗教的作用居功至偉,其對人修養以及信仰的引導影響深遠。不同的地域、政策和所處環境會造成信仰的差異,影響中國人最深遠的宗教是佛教,在我國源遠流長。因此,漢語中有大量與佛教有關的習語,如,“借花獻佛”、“不看僧面看佛面”、“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等。 如果把上述這些習語進行英譯并非易事,因為中西方的宗教文化不同,英美人無法理解 “和尚”、“廟”、 這些詞的具體含義和文化信息。 而英美人大都信仰基督教,他們相信上帝(God)創造了一切。 所以,英語中有“God bless me”、“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God is where he is”等 。 如果我們把 “My God”翻譯成漢語“我的上帝啊”,英美人會認為我們中國人也都是基督教教徒呢。 所以,進行翻譯時,如果是宗教詞匯或宗教語言,要注意區分,盡量達到精準無語,不改變原句的本意。
3、對詞匯的聯想意義不同
同樣的客觀事物,對持有不同文化理念的人而言,影響和感悟是截然不同的,甚至可能是相反的觀點。而這些差異在翻譯中可能會導致效果變差,不僅是改變原意,甚至將意思顛倒,這與翻譯精神背道而馳。詞匯本身具有聯想效應,可以擴展,同時需要注意其文化特征。舉一個例子,以顏色為例,紅色在中國自古以來被認為四吉祥如意的象征,喜慶節日必備的顏色。在漢語里,“紅火”形容旺盛、熱鬧。而在西方,\"red\"(紅)卻常用作貶義,表示殘酷、災禍、而腥等意,如:ed hand ( 血腥的手),red-headed(狂怒的)。In the red”表示虧損出現赤字。
二、解決文化差異對翻譯的影響策略
文化的差異使歷史作用的結果,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從翻譯的角度進行分析,如何才能夠做到精準而有雅致的翻譯,這是翻譯技巧的體現。解決文化差異的策略主要體現在以下2個方面:首先,要先去了解使用英語國家的文化和歷史。其次,以西方人的思維去翻譯。
1.直譯法
這種翻譯方法適用在共性的效果體現,是在認識不發生歧義的前提下使用,同時也是最快速而且準確的翻譯方法。比方說全世界人民通過生活觀察得到這樣的結論,狐貍確實非常聰明。例如:He is as sly as a fox.(他像狐貍一樣狡猾)He is as busy as a bee.(他忙如蜜蜂)
2.意譯法
這種翻譯方法適用在特性的效果體現上,有時在中西方文化中對某一事物或現象有著明顯差異的理解和認識,在翻譯的過程中一定要尊重英語的文化內涵,但也要考慮國人可接受度。舉例:龍是我國吉祥如意的最高象征,而在英語文化里,dragon(龍)卻是一個兇殘肆虐的,應該消滅的怪物,是邪惡的象征。中國人常說“父母們都望子成龍”,如不了解這兩種文化差異,直譯成“All parents hope their children to be dragons”讓英語國家的人看了感到驚訝。我們在翻譯這類句子時首先要理解原語言的意思,然后采取意譯的方法,如:“你紅光滿而”意思是你身體很健康的意思,如直譯成“Your face is red\"(你臉紅了)則表示對方“不好意思”或“處于窘境”。因此我們可采取意譯“You look the very picture of health and energy”根木不必把“紅”字譯出來。
3.代換法
在語言發展過程中,有時通過某些表面的現象展示豐富的內涵。這種形式的英語表現力和中國的成語在某種程度上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在具體描述時可能不是用同一個事物來表述,比方說A little pot is soon hot.(狗肚子盛不得四兩油)。
三、總結
現在優秀翻譯工作者普遍認為,在翻譯過程中,不僅僅是要根據單詞的意思進行翻譯,更要領會其語言的內涵,了解該語言的文化因素、歷史背景以及發展潮流。語言本身是文化的延伸,而文化又通過語言進行交流。在翻譯中要把其中的內在含義體現出來,要讓閱讀者能夠理解或者了解文章中的文化內涵,減少閱讀中存在的差異理解,準確而又信達的將原著的信息通過翻譯的媒介展現出來,從而實現翻譯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郭建中.文化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公司,2009.
[2]鄧炎昌,劉潤青.語言文化 —英漢語言文化對比[M].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四川省委黨校四川行政學院外語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