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工作任務艱巨且班級事務繁瑣,在中等職業學校里,就業班的學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管理上更具有難度和挑戰性,要想在就業班的班級管理上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愛心,文章通過總結幾年的職教就業班班主任工作經驗,發現施予學生不同角色的關愛,能夠使師生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從而達到更好的帶班效果。
一、嚴師
常言道,“無規矩難以成方圓”。班級工作首先應從建立健全班級各項規章制度入手,強化常規管理。而抓班級常規管理,當從一個“嚴”字入手。
首先,我認為“嚴”就是要嚴格要求學生。要求學生遵守嚴明的紀律、嚴格的行為規范,要求有嚴密的學習計劃和嚴謹的學習態度。還要求教師本身有嚴慈般的父愛。同時也要給學生起碼的尊嚴。
我具體的做法是:了解學生、熱愛學生、信任學生、鼓勵學生,以嚴格的要求、嚴明的紀律、細心的愛護、恒心的堅持和做好學生的表率來管理班級。了解和研究學生是掌握教育藝術的基本功,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必須具備這樣的基本功。孫子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了解學生,就有可能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有的放失地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教育。尤其是新班,如果班主任摸清了一個班幾十個學生的學習、思想、性格和家庭等情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2005年,我接任了通信運營班的班主任工作,剛接手,我就著重了解學生,這個班是學校的二類教學班,全都是后進生,由于種種原因,他們的學習、生活、紀律各方面都比較落后,有的受家長的責罵、受同學的白眼,個別的家長干脆將學生送進學校之后一概不理,學生在家缺少家庭溫曖,在校受個別教師的挖苦、白眼和同學們的嘲諷,他們的心理受到很大的創傷,心理素質比較脆弱,自己的真實心理不愿向別人透露,自己的性格趨于自我封閉,整天用懷疑的目光看待周圍的人和事。因此,我首先是不厭惡、不嫌棄、不疏遠他們,再用真誠、熱情、深摯、清醒、負責、嚴格的態度與他們逐個交談,給他們更多的關心和愛護,用心去撫平他們受傷的心理,使他們在愛護、信任的氣氛中產生愉悅的心理體驗,接受老師的勸說,產生積極的心理傾向開啟他們的閉鎖的心靈,并把班主任的勸說、要求等轉化成信念,并逐步付于行動。因此,我對班級的每個學生進行了認真的研究:翻閱學生檔案、審查原班主任的評語、與原班主任交換意見了解情況,尤其是每個學生的思想、性格特征等。使自己做到對新任教的班級的每一個學生心中有數。以便確定對每個學生施行不同的教育方法。另外,對一些比較調皮的學生,先進行家訪,了解學生的家庭及教育情況,結合社會、家庭一起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這樣,你的班主任工作就有了一個好的開頭。如果班主任工作一開始就受到學生們的抗拒、抵觸,那么,班主任工作就會很難開展。有了一個好的開頭,我就在此基礎上,按照學校的要求,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定出嚴明的紀律。因為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是有紀律約束的。學生需要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學生學習文化科學知識才能有保證。因此,我接班的第一天起,先制訂出非常細致的班規,讓學生認識到,這個新班主任是比較嚴格的,不同以往的班主任。正式開學后,在第一個班會課,在班會上詳細講解、宣讀,要求學生同意的舉手通過,然后表決。當有學生第一個違反了班規時,我就嚴格地按照班規的具體條款,對違紀的學生進行獎罰分明的處理。處理了第一個學生后,班上的其他學生就會有一種共同的認識:班主任說話算數,講到做到,并且獎罰分明。這樣,對于一些平時紀律比較懶散的學生起到了一種阻嚇作用,平時一些不太符合班規的行為也會因此有所收斂,這對形成一個守紀律的班集體起到了典定基礎的作用。之后,班上很快就會形成守紀律光榮,違反紀律可恥的風氣。在嚴格的紀律約束下,學生就會像解放軍部隊一樣有紀律觀念,慢慢地會受到養成教育。不過對被你進行處理了的學生過后應再找他(或她)談心,并進行幽默的批評和說理教育,和風細雨,潤物無聲,使學生信服、聽從、遵守。
如我在剛公布班規后的第二天,我班的吳錦江同學就沒有佩戴胸卡,文明班評比被團員檢查時扣分,我就以“一粒老鼠屎搞壞一鍋粥”的故事教育說服了他們。班上的同學聽后個個表示:大家一定要有集體主義思想,熱愛自己的班級。之后,有個別同學埋怨說班規太嚴了,班規的條款、形式和內容都體現了一個“嚴”字。于是我就以“嚴師出高徒”的故事來教育他們:如果我不嚴格要求你們,你們都不成了“低徒”了嗎?同學們的笑聲,化解了他們的“怨”。他們心中明白:“嚴”才是真愛。對于我班這樣的二類教學班,大部分同學都是“學困生”,轉化“學困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頭戲。我的方法是:逐一細選,重點突破。抓一個,轉化一個,多家訪、多輔導、多教育、多談心、多關心、多鼓勵。經過幾車輪般的戰術,如此反復,班上的學習風氣、紀律等都很快好起了,形成了我班特有上進班風。大家都嘗到了“嚴師”給他們帶來的甜頭,“嚴師”給班上帶來的效果。
二、慈母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不能克制自己的人,就是一臺被損壞的機器。”作為老師,尤其是班主任,面對一些突發性事件,面對學生的過失,切忌簡單、粗暴、沖動的“熱處理”,而應持克制、忍讓、寬容的態度,以理智控制自己的言行。這就需要多一份“慈母心”。學生,在老師的眼中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
記得那是去年的一天,學校定于上午第二節課在我班舉行音樂觀摩課,執教人正是我。我剛抬腳跨入教室,便被門頭上方垂下的一段電線給掛了一下。教室內立刻爆發出一片笑聲。經驗告訴我,這肯定又是哪個“冒失鬼”的惡作劇。此時,坐在教室后面的十多位領導、教師緊盯著我,看我如何“收場”。我定了定神,沉穩地走上講臺,攏了攏掛亂的頭發,然后笑著說:“同學們看到了,今天我們是在‘戒備森嚴’中上課的!不是嗎,門口都拉上了一道電網!”教室內立刻又響起了一陣笑聲,緊張的氣氛一下子得到了緩解。結果,這堂課上得很成功。下課后我并沒有追查惡作劇者是誰,可是到第三節上課時,我發現電線已經接好了。班主任的“母愛”不僅體現在校內及課堂上,更應隨時隨地播撒進每個學生心田。
我常常想,一個常懷“母愛”之心的班主任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是啊,播撒進學生心田的關愛,學生又怎能忘記呢?
三、摯友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際交往的融洽、和諧是以真誠為前提的。“以心換心”,以理解為橋梁,人與人之間便能得到思想感情的溝通。作為音樂教師,以班主任的身份出現在學生面前時,學生們都用懷疑的眼光看我,我心里清楚,那神情分明是說:“你能行嗎?”很快我便以嚴謹而扎實的教學和務實求真的班級工作態度贏得了學生們的信任。我常邀學生談心,一起讀書評報,一塊打球、下棋。我清楚地記得,一位差生的進步就是在與我下棋的過程中被我“和風細雨”般感化的。身教勝于言教,愛好讀書的風氣在我所教的每一屆學生身上都得到了培養和發揚。我們常說:“兄弟姊妹間,衣袖手足情。”如果把這種感情融入新時期班主任工作中去,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拉近了,開展班級工作便會如魚得水,游刃有余。總之,班主任是與學生接觸最多的人,也是學生最容易親近的人。對學生嚴于要求和寬容大度都是出于一個共同的教育目的,二者并不矛盾。嚴而不苛刻、慈而不溺愛、寬而有限度,是我們當代班主任的工作原則及藝術。嚴師、慈母、摯友,可稱得上是當代班主任的最佳形象吧。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同樣可以說,沒有愛的藝術也沒有教育。這源于發自內心的對學生的鐘愛,對教育事業的摯愛。愛是一座橋梁,是精神相融、心足交匯的橋梁,班主任老師如果學會以各種角色來尊重、賞識自己的學生,便能走進學生的心靈,在班集體這一方沃土上,培養出絢麗的花朵。
(作者簡介:李艷嬌(1981-),女,助理講師,吉林工業經濟學校,從事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