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應該始終如一地堅持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要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拓“新境界”,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實踐,不斷豐富和發展黨的創新理論,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好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盡職盡責,帶領群眾腳踏實地干事業。
做為一名戰斗在工作單位戰線上黨的干部,我通過不斷學習馬克思恩格斯對哲學的根本變革和唯物史觀的創立、對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批判和剩余價值理論的創立、對空想社會主義的批判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以及列寧對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弄清了“三個不能丟”與發展的關系,即馬列主義的政治立場——工人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立場不能丟,馬列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不能丟,馬列主義的社會理想——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不能丟。認識到馬列主義的個別論段和判斷由于受歷史的局限性,需要得到不斷發展。掌握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兩大理論基石。理解了馬克思恩格斯運用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考察人類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內在規律得出的基本結論,這就是“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即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兩個決不會”思想的實質在于強調: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必然性歸根到底是由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的。只有當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高度,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無法容納生產力的發展時,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才能最終成為現實。“兩個必然”揭示的是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客觀趨勢。“兩個決不會”則強調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長期存在性和艱巨性,二者是統一的。認識“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必須把它們聯系起來思考,才能全面理解和準確把握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客觀規律。
同時,對實現社會主義的道路和途徑問題,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系問題也進行了學習,有了新的認識。
一、任何時候都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不能丟
馬克思主義是一門科學。從狹義來說,是馬克思恩格斯的觀點和學說的體系。從廣義來說,還包括后人對它的發展。可以說,馬克思列寧主義是由馬克思恩格斯所創立,由列寧推進到新的階段,并由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等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進一步加以中國化和發展了的觀點和學說的體系,是關于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革命和解放、關于建設社會主義和向共產主義遠大目標前進的科學,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普遍規律的科學,是工人階級及其政黨的科學世界觀。
二、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歷史地科學地對待馬克思主義,需要我們不斷開拓新境界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糾正一些地方和領域出現的重經濟指標,輕社會進步;重物質成果,輕人的價值;重眼前利益,輕長遠發展的觀念。我們必須在堅持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的基礎上,來統籌各方面,促進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注重以人為本,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我們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的重要保證。關心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實了,我們就能凝聚起齊心協力戰勝困難、推進事業發展的強大力量。制度建設是科學發展觀的重心。從根本上說,樹立科學發展觀,要解決的是體制、制度問題。科學發展觀同時也是科學的改革觀。因此問題不僅在于我們“要”以人為本,“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必須著眼于“怎樣”實現這一要求。這就要靠體制改革,制度創新。
基于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和科學發展觀,我們對待馬克思主義一定要有歷史的科學的態度,一定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馬克思主義,決不能離開本國實際和時代的發展來空談馬克思主義,一定要堅持創新,不斷開拓“新境界”。即根據變化了的形勢和新的變動,形成新的理論,用新的思想、觀點去認識、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一是要消除從本本出發的教條主義做法,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切從實際出發,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與時俱進,敏銳地把握時代、形勢和實踐的新變化,以新的實踐為背景,理論聯系實際,創造性地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二是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于對前進道路上所遇到的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堅持馬克思主義,學習馬克思主義,這才是我們每一個共產黨人繼承馬克思主義、開拓新境界所應持有的科學態度。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婦幼保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