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古典舞是傳統民族藝術中的一塊瑰寶,同時在中國舞蹈中占有著重要的地位。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了自己與眾不同的審美特征,身韻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這種審美特征進行總結和分析,有助于我們更好的理解和認知古典舞身韻的本質,同時將理論研究的成果及時的應用到教學中去,將身韻滲透于教學的全部過程,以更好體現出古典舞的精髓。
關鍵詞:古典舞;身韻;審美特征;培養和訓練
身韻,就是身法和韻律的合稱。身法,是指中國古典舞中的各種技術和技巧;韻律,則是這種身體的率所體現出的一種精神、氣質和內涵。兩者的有機結合,就構成了中國古典舞風貌和審美的精髓,更是成為了中國古典舞審美所不可或缺得的重要標志。從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古典舞《身韻》課程誕生之后,已經逐步為舞蹈界和廣大觀眾們所認可和接受,為中國古典舞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中國古典舞身韻的審美特征和訓練,可以用四個字概括,即“身、形、勁、律”,這四個字是對中國古典舞審美內涵的高度概括,也只有做到了這四點的融會貫通,才智充分的表現出古典舞身韻的審美特征。
1、古典舞身韻中的“形”
“形”是指舞蹈者外在的、直觀的姿態,舞蹈者的身形、動作、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過渡、連接,都可以劃歸于“形”的范疇。作為傳統審美觀念在形體運動中的標準和尺度,如果沒有“形”作為藝術表現和傳達的媒介,那么藝術本身的審美性將會有很大的缺失。作為古典舞中的身韻來說,要求舞蹈者有著較強的對身體的控制能力,這需要經過嚴格和規范的訓練才能實現。具體說來,這種訓練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要樹立對“形”的重要認識。舞蹈者要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形”是舞蹈的基礎,更是古典舞神韻表達的基礎,哪些“形”是優美的,哪些“形”又是不合理的,要形成一套對于“形”合理認識,并且在具體的練習中嚴格按照這個標準來執行。其次是重點掌握動作與動作之間的路線和軌跡。舞蹈是諸多人體動作的組合,或者是優美的“形”并不是靜止不動,也不是唯一的,而是體現在整個的舞蹈過程中。這就要求舞蹈者要特別注意動作和動作之間的銜接,使得對“形”的塑造,貫穿于整個舞蹈過程之中。舉例來說,中國的戲曲舞蹈和武術表演中,有很多成套的典型動作,都有著優美的形體特征。如風火輪、大刀花、云手等等,但是在戲曲和武術中,這些動作基本上都是靜止不動的,而我們就可以對其按照古典舞身韻中“形”的要求對其進行改造,將它們和具體的舞蹈動作相融合,從而時期獲得新的藝術生命力和表現力。
2、古典舞身韻中的“神”
“神”是指精神和氣質。中國的戲曲、舞蹈等表演藝術中,特別強調這種精神氣質的表達。要想表現出中國古典舞身韻的審美特征,就要做到對“精神氣功”的內外結合和形神合一。具體提說來。首先,舞蹈者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我們難以想象一個對于生活沒有熱情,每天生活在消極和頹廢中的人,能夠在舞蹈中表現出一種“精氣神”。舞蹈者首先要有一種良好的精神面貌,熱愛生活、熱愛舞蹈,愿意將自己的熱愛用舞蹈的形式表現出來。其次,要注意意念和動作的配合。正所謂“意領神隨”,要求舞蹈者在訓練和表演中,注意力要高度的集中,排除各種雜念,全身心的投入到動作的中,才能為外部動作的展示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如果沒有這種內在的意念和形象感,則就成了民間藝人常說的“心里沒有,手上白走”。在意念基礎上,再和具體的動作相配合。比如呼吸,中國古典舞中十分講求呼吸,良好的呼吸就是意念和動作的完美結合。做一些優美、舒展的動作時,呼吸綿長、自然和流暢;做一些快速和猛烈的動作時,呼吸則短小和急促。又比如眼神,中國古典舞講究“手傳意,眼傳神”,良好的眼神運用,能夠讓欣賞者通過眼神的活動,就能夠觀察和體會到舞蹈者內心的意思,這就是意念和動作完美結合的體現。
3、古典舞身韻中的“勁”
“勁”是指古典舞身韻的“力道”訓練,舞蹈者要憑借自己正確的用力方法,有效的控制住動作的力度。既有的“剛”的一面,也有“柔”的一面,最佳的狀態就是“剛柔并濟”。具體說來,就是要在動作的運用中,能夠對各種不同的“勁”進行隨心所欲的運用,剛、柔、剛柔并濟,都能夠信手掂來,左右逢源。在具體的訓練中,要采用先區分,再結合的方法。先練習對于“剛”的把握,教師可以選取一些中國古典舞中剛性表達較為突出的作品或動作,讓學生們感受什么是“剛”,然后再對具體的動作進行剖析,重點讓學生們體會“剛”的感覺和狀態下,勁道使用的狀況。然后再進行“柔”的訓練,其訓練方法和過程和“剛”的訓練是一樣的。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剛柔并濟”的訓練。還是采取先觀摩的辦法,由教師負責作品的準備和挑選,逐一的分析出其是如果做到剛柔并濟的。在學生們模仿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著學生在動作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經過教師的指導之后,逐漸的形成自己的動作風格。同時,“勁”不但貫穿于動作過程之中,在結束動作時的“勁”更是十分重要,無論是戲曲、芭蕾舞,還是武術套路都是重視動作結束前的瞬間節奏處理。中國古典舞也不例外,也有以下幾種典型的亮相勁頭, “寸勁”——體態,角度,反襯“勁”給予即將結束的體態造型以一個強度很大的反作用力,而強化和烘托最后的造型。還有“剛中有柔,韌中有脆,急中有緩”等“勁”的區別,這一切都是通過身韻教材加以嚴格訓練才能達到的。
4、古典舞身韻中的“律”
“律”,指節律,一般動作必須要在“順”,這“順”勁正是律中之“正律”,它是各種對立成分的時間、空間變換中展現出來的一種和諧的韻律。動作速度的快慢,動作的疏密,幅度的大小,順勢和反勢及勁力的各種變化,氣的不同運用所形成的對比反襯的藝術手法節律,形成了動作的千變萬化,起伏轉折,甚至奇妙的效果。節奏是舞蹈動作的紐帶,節奏是外形與內心節奏的統一體,人的內心節奏是通過外在節奏來體現的,這種外在節奏的巧妙運用是舞蹈的表現手段之一。在身韻教學中,要求學生適應和區別各類動作的節奏特點,做動作時一定要節奏鮮明,無論快慢、大小、動靜、強弱、動作方法的轉換等都要明確,絕不能含糊不清,拖泥帶水,要做到“快而不亂,慢而不斷”。節奏的起伏變化,無論是進退、屈伸、急緩、起伏、高低、沉浮等都互為反襯,達到動作的夸張,表現清晰的目的,形成左倚右讓,上穿下撲,動靜相生,疏密相間,使動作能形成有抑有揚,有賓有主,層次分明,“剛中有柔,柔內含剛,剛柔相濟,動中寓靜,靜中觸動,動靜相間,動靜互換”。這些藝訣中都呈現出互相包含有互相轉化的含義,身韻的節律,就是站立在傳統的美的規律這一基礎上的。
綜上所述,身韻不但是中國古典舞重要的表現手段,而且還是中國古典舞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而從當前的教學來說,對于身韻本質、作用和價值的理解,還處于一種模糊狀態,教學中還沒有予以充分的重視,更沒有將其充分的深入到教學的每一個以環節中。本文通過對古典舞身韻審美特征的總結和分析,就是希望能夠在古典舞教學中樹立起一種“身韻”意識,這將是古典舞風格訓練和技術訓練一個最佳的契合點。
參考文獻:
[1]唐滿城.身韻課對傳統的繼承關系與整理方法[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6.
[2]于平.風姿流韻:舞蹈文化與舞蹈審美[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3]李正一.建設中國古典舞訓練體系[J].舞蹈論叢,1981(03).
[4]孫穎.試論中國古典舞[J].舞蹈論叢,1981(03).
[5]王萍.身段、身法及其韻律[J]. 舞蹈,1978(40).
(作者單位:吉林藝術學院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