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二十一世紀,加快了信息化的進程。各行各業利用信息化的頭腦,憑借信息化的工具,進行信息化的作業。“信息化”可謂是家喻戶曉,眾心所向。而職業教育中的課堂教學要面對大批學習有困難的受教育者,在信息化問題上則是另一片廣闊天地:那就是重視課堂信息的反饋。并以此為依據來優化教育手段,改善教學方法。從而突破教學難點,全面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因此,從感受頗深的六年職業教育歷程中,我逐漸認識到,課堂中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情況的信息反饋需在以下幾方面加以考慮
一、善于發現,注重反饋
大學畢業后的我剛走上職業教育的崗位時,就把大學老師講課的教學模式搬到了課堂。首先在教案上,也談得上精心設計;講課時稱得上清晰、宏亮;板書中可以說流暢、公正。自以為這樣的課堂教學貨真價實,應該是得心應手,水到渠成了吧!可沒想到,兩個月后的期中考試的結果同我的預期竟然是大相徑庭,合格數僅占1/3。立刻,部領導及我的師傅等對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評價,幫我找到了問題的所在。其原因主要在于:對學生學習的信息反饋得太少,更談不上收集、處理。于是,導致了教學重點未能突出,難點沒能分解,教學方式陳舊,教學效果不理想。要我多注重課堂中的交流,重視課堂信息的反饋,并且多聽聽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強調在改善教學方法上做文章,在突破學習難點上下功夫。在后半學期的教學實踐中,由于重視了課堂內的交流和課堂外的溝通,從而掌握了學生課堂學習情況的第一手資料,后半學期的教學效果明顯提高。合格率、優生率,平均分均高于同類班級。
二、多種途徑,廣納博覽
要取得學生情況的第一手資料,獲得課堂教學效果的真實信息,就應該通過多個渠道,采取各種方式來獲取。
1.課堂問答是獲取信息的快速通道。在進行某一知識點教學時,教師講的內容,學生究竟能否接受,接受了多少?這些知識點的難易程度怎樣?首先是通過課堂的師生直接對話中顯現出來。如果效果不理想,你必須在講課時盡量做到深入淺出,把難點逐漸化解,在導學策略上進一步優化,直到效果最佳。例如:我在進行“帶傳動中帶的張緊裝置”的課堂教學時,當我提問“使用張緊輪時平帶和V帶安裝的位置和目的”等知識時,叫了三位同學來做解答,但他們都沒有說到點子上。于是我作了兩者間區別的點撥。課后同學們反映這一課的學習效果很理想。
2.課外交流是搜集信息的主要橋梁。中等職業教育有別于大學里的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是主陣地,課后交流是補給線。課外,通過師生間經常性的多元化溝通,一方面加深了師生間的感情,縮短了師生間的距離;另一方面能了解學生學習中的個體差異性。在交流中,他們可以毫無保留地反映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開誠布公地提出自己的教學建議。例如:我在同一位名叫王帥的同學的一次課間交流時,發現關于“軸中軸向零件的固定”的知識點,他學起來有困難,對具體在什么場合中用哪種方法進行固定還不理解。于是,我對這一知識點的教學效果心中有了數,并記錄在案。
3.作業批閱是匯總信息的浩瀚空間。作業既是學生個體化學習的真實展示,又是班集體知識掌握的群英薈萃,也是課堂教學成敗的一次鑒定。因此,如果你要摸清自己班級整體的學習效果;了解學生在掌握知識和技能中存在的問題,你首先必須提高批閱作業的質量,在“四精四必”上下功夫、化氣力;其次對作業中暴露的問題要不厭其煩、細心積累、逐一記載,把它作為課堂教學、課外輔導的寶貴資源。例如:我在批閱“棘輪機構運動時間”計算題練習時,發現很大一部分同學出現錯誤,特別是不能正確理解“哪個是運動時間?哪個是停止時間”?導致不能正確利用公式進行計算。我當即就記在《學生錯題集》上。
三、逐條篩選,分層處理
通過以上的途徑,學生課堂學習中反饋的信息已儲存于你的腦海中,記錄于你的筆記中。那么潛心篩選迫在眉睫,分層處理刻不容緩。
1.點面分開,條條落實。根據已掌握的信息,須把帶有個性化的問題同具有普遍性的難點分開整理,并采取不同的形式,進行消化處理。例如:“鉸鏈四桿機構中在什么前提條件下存在急回特性?什么情況下存在死點位置?”這是少數人沒有掌握的知識點,則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在辦公室單獨解決;而象“螺旋傳動中差動連接的移動距離和速度中的計算如何選擇符號及判別方向”這類是帶有共性的難點,必須重新備課,并且在教學方法和導學策略上作進一步的調整,利用課堂講評加以化解。這樣既兼顧了個人又面向了全體。
2.按類整合,整體過關。在反饋的大量信息中,教師應根據教材的章節、單元以及知識的網絡結構,進行整合。例如:把“鏈傳動”和“帶傳動”及“齒輪傳動”的特點等知識點中存在的錯題歸于一類。教師在習題講評課上可根據知識板塊,把知識難點整體突破,學習障礙逐漸掃除,從而在學生的腦海中健全完整的知識體系。
3.根據難度大小,逐層化解。在收集的信息中,所涉及的知識點的難度肯定有大有小,出現錯誤的頻率有高有低。那么,教師在處理這批信息時,應該先易后難,由具體到抽象,在講解分析時更要體現階梯性、層次性。例如:“凸輪機構中三個參數中的基圓”、“凸輪的理論輪廓線”、“凸輪轉過一定角度后對應的位移”這三個方面學生都掌握得不好,那么要收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應先處理“基圓”,再化解“理論輪廓線”的問題,最后攻破“位移”的難點。
綜上所述,信息是依據,信息是財富。只有高度重視,并正確處理課堂教學反饋的信息,那么就會使你在教學中心明眼亮、胸有成竹,就會增添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一份保證。當今,信息化時代高素質的建議者、創造者等待著我們用信息化的手段去培養,去造就。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中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