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融
摘要:現階段,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還存在著一系列的缺陷,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研究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因此,這就需要我國相關部門,積極借鑒和汲取國外先進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經驗,進一步推進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完善與成熟,為實現我國企業和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保障。
關鍵詞:美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啟示
中圖分類號:[F235.1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3-0-01
一、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狀分析
1.理論層面。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研究最早開展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我國諸多知名學者的不懈努力之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政府部門越來越注重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并不斷加大對其人力、財力以及物力資源投入,進一步推進了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完善與成熟。基于我國科學技術水平有限,現階段,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研究仍處于初級探討和研究階段,且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是環境信息披露的目標。目前,我國對環境信息披露的目標主要存在著兩種觀點,一種觀點是“受托責任觀”,即環境會計相關部門認為環境信息披露的目標應表現在受托者對受托資源的使用、治理、開發以及保護等多個方面;另一種觀點是“決策有用觀”,這種觀點認為環境信息披露應該為信息使用者提供充足的信息資源。
其次是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現行國際上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歸類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與環境直接掛鉤的經濟業務而產生的環境會計信息,如環境支出和環境收益等;另一部分是企業單純的環境活動,如環境規劃以及相關環境政策等。我國諸多知名學者在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的研究過程中得出有效結論,即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應當實現定性與定量信息相結合、自然量與價值量相結合、環境財務影響信息與環境業績信息相結合。
最后是關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方式。我國現行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式有兩種,即補充報告方式和獨立的環境報告方式。我國諸多著名學者對這兩種方式的看法不一,有人認為現行企業應采取補充報告的方式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其原因是目前我國尚未形成完善的會計理論,短期之內難以形成較系統完備的環境會計報告。
二、美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狀
美國是最早進行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國家之一,其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主要來源于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隨著美國一系列環境法律、法規大量的頒布實施,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企業及披露的范圍也逐漸增多。這些法律、法規中明確提出了對企業的環境污染預防、降低和治理的要求。美國會計界的人士認為,對于這些國家法律、法規導致的成本和債務應該采取合理的方式及時予以披露,否則,企業的財務會計報表中的內容是不完整的,這樣就有可能影響報表使用者做出正確的決策。
自1998年以來,美國環保機構(EPA)就要求鋼鐵、汽車、金屬和造紙等污染較嚴重的行業在互聯網上揭示環境會計信息,并鼓勵自愿報告其信息以減少或免除處罰。從美國的五大行業對環境問題的披露情況來看,他們主要是通過或有負債來處理的,環境問題的負債和支出通過制定有關的會計準則對其進行指導。例如,為解決環境支出的記錄問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先后發布了《石棉清理成本的會計處理》、《處理環境污染成本的資本化》和《環境負債會計》三份公告。又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專門就環境會計與報告問題予以說明,發布了第92號專門會計公報,其主要內容有:(1)在財務報表上分別列示環境負債和可以收到的補償;(2)確認可能由其他方面承擔的環境成本;環境負債計量的基礎;(3)對預計的環境負債和補償予以貼現的做法;(4)分級管理的企業對環境負債的列示。
三、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1.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實施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制定健全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相關法律是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順利開展。現階段,我國就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面尚未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規。部分相關法律法規難以有效強化企業環保意識和實際操作行為,僅僅起到事后監督的作用,不利于帶動社會的廣泛監督;另一方面,相關法律法規得不到切實的執行,導致其流于形式。
2.企業尚未樹立起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意識。我國現行絕大多數企業過于注重企業一時的經濟效益,均抱著“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開展各項生產經營活動,導致環境污染想象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同時,我國廣大公眾思想覺悟低下,整體環境意識較弱,尚未能夠全面了解到有效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對國家和企業的重要性,若不加以強化,久而久之,勢必給予我國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四、美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我國環境問題的嚴重性以及企業環境會計信息對于企業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緊迫需要加強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研究。因此,在我國推行環境會計,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在必行。作者在綜合國內外學者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借鑒美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經驗,建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模式,具體措施如下:
1.積極、穩健的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是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過程,因此,在進行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時應分階段、有步驟的進行,切實避免盲目的效仿西方發達國家大規模的要求企業反映環境會計信息,這就需要我國企業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時在學習和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先進的環境會計披露經驗的基礎之上,在我國環境會計準則的允許范圍之內,按照我國企業需求和特點,有針對于性的汲取,力求構建起健全的環境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體系,確保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能夠順利開展。
2.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必須立法。加強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立法,對加強企業和社會公眾的環保意識,進一步深入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產生著重要的意義。研究調查顯示,現行西方發達國家在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立法相對完善與成熟,因此,我國可以借鑒國際上先進的經驗不斷完善企業環境會計報告準則,切實將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納入企業環境信息披露過程中,以此,不僅有助于提高環境會計信息的有用性,而且還保障了社會經濟資源能夠得到充分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促進企業得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牛松.論西方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路徑及經驗[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3).
[2]梁瑞蓮.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若干問題初探[J].財會通訊,2009(22).
[3]潘雅紅.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形式及其控制監督淺探[J].財會通訊,2009(22).
[4]劉煥峰,魏瑋.環境會計發展相關問題研究[J].財會通訊,2010(09).
[5]張楊,王劍虹,仲艷平.環境成本管理理論述評[J].財會通訊,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