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玲
小學英語語篇整體性教學嘗試
■胡建玲

胡建玲,天津市河北區育嬰里小學英語教師,天津市英語學科帶頭人;曾獲得全國模范教師、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個人、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天津市勞動模范、天津市優秀共產黨員、天津市優秀教師等多項榮譽稱號;撰寫的9篇論文在國家級、市級刊物發表,另有10余篇論文獲國家級、市級獎;先后主持和參與了6項國家級、市級教育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
語篇是小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好材料,是學生獲取語言信息和運用語言的重要途徑。語篇整體性教學,是對語篇的閱讀理解教學,強調讓學生整體感受語篇,完整理解語篇意義,并以獲取、分析、整理、運用語篇文本信息為主要目的的教學。
步入高年級,教科書中的語篇變得較長,容量較大,語篇中涉及一定量的生詞、句型以及文化背景知識,許多教師覺得語篇教學難以把握,難教、怕教成為許多教師的共識。受“應試”的影響,很多教師只是停留在單詞和句型教學,影響了語篇教學的整體性,因此,如何有效地開展語篇整體性教學成為高年級教師共同關注的話題。下面結合實踐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語篇教學的三個基本步驟為: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Pre-reading的目標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提供背景知識,引出話題,解決語言障礙。While-reading的目標是了解文章大意,捕捉具體信息,培養閱讀技巧。這個步驟倡導“詞句結合,語篇感悟”,強調把語言作為一個整體來教,引導學生對語言材料進行整體感知,習得所學語言。Post-reading這一環節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把自己的經歷、知識、興趣和觀點與新知聯系起來,整合知識與技能,進行語言形式的基本訓練和綜合語言能力的訓練。
經過學習、探索與實踐,我摸索出“找—讀—練—用”這簡單易行的“四字”教學法。它既是處理教科書的方法,又是組織課堂教學的方法。這“四字”教學法其實就是緊緊圍繞教科書重點展開的。以下以《英語》六年級下冊第23課“Travel around the world”為例,來解釋這“四字”教學法。
“找”,就是教師就對文本理解的重、難點提出問題,學生在閱讀中查找理解文本的單詞和句子。如,教師提出問題:“How many countries are there in the passage?”學生在閱讀中找到答案:“America Australia Canada Britain.”在“找”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語言材料進行整體感知,習得語言。
“四字”教學法的主線就是“讀”,就是朗讀找出來的重點單詞和句子,細讀課文,捕捉具體信息。如,Please listen and read the part of America and think:How many places are mentioned?What are they?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組織學生以各種方式讀這段文字,在讀的過程中習得新的語言元素。目前,小學生的英語學習環境并不多,而外語學習又需要大量的語言輸入,英語教學應該大力提倡“讀”這種方式的語言輸入,以各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多背課文。
“練”,就是對學習重點的口頭訓練、對課文內容的討論與理解。在學習“美國名勝”時,屏幕出示:
_____is the capital of_____.
Disneyland is______in the world.
_____is the______in America.
通過練習,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形式的基本訓練。
“用”就是圍繞學習重點,體驗交流,綜合運用?!罢摇笔菫榱恕白x”,“讀”懂了就能“說”,能“說”就能“用”,在“說”和“讀”的同時也練習了“聽”。課的最后環節,教師提問:Where would you like to go?Why?這一環節幫助學生把自己的經歷、知識、興趣和觀點與新知識聯系起來,整合知識與技能,表達自己的思想。有的學生說:I would like to go to Disneyland.Because it is the greatest theme parks in the world .There are some famous cartoon stars in it.It is very beautiful.All the children enjoy playing there.還有的學生說:I would like to go to Washington DC.Because it is the capital of America.I can go to the White House that the president works and lives in.I think it is fantastic.這一擴展延伸環節,激活了學生原有的語言知識,形成了新舊知識的整合、構建,表達了學生真實的思想,這正是學習英語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語篇教學要重興趣、重成就感、重自信心。小學生學習英語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習興趣。我們教師應以興趣為支點,以任務為基礎,盡量設計活潑有趣的教學任務。如設置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他們通過話題來了解文化背景知識;提出富有趣味性或技巧性的問題,或是設計調查性任務,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讓他們帶著問題來學習語篇。教學實踐證明:越能讓學生感到有趣或愉快的任務,越能激發他參與任務學習的欲望,學生就越樂于加入任務學習中。
例如:導入話題“Food and Drink”時,一邊用視頻出示色彩鮮艷、自然逼真的pizza,hotdog,hamburger等多種食品飲料,一邊要求學生快速說出各食品單詞。學生很快說出了近20種食品。教師隨即以記者身份現場采訪:What’s your favorite food?引導學生回答:My favorite food is.../I like...激活學生已有知識,使學生在形、音、義三方面建立起直接的聯系,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開始閱讀做鋪墊。短短的幾分鐘導入,激活了學生的已有知識,語量很大,學生興趣也很濃。
語篇教學強調語言意義的教學,因為學生的閱讀技能只能在完整的篇章閱讀中取得。所以,在處理語篇中的單詞和句型時,一定要適度,要從整體入手,把語言作為一個整體來教。引導學生對語篇信息進行疏理、歸納、總結和拓展,培養學生感悟語言材料、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在教學“Jobs”這一語篇時,在“Pre-reading”環節中,用課件揭示標題,提出問題:Teacher is one kind of jobs.Children,what other jobs do you know?生答:Policeman,nurse,worker,farmer...通過談論學生已經知道的工作,調動學生相關知識儲備,為進入課文閱讀進行鋪墊。師:This is Bing Bing’s family.Look and guess:what do they do?(課件出示人物剪影)生:Bing Bing’s father is a...這一環節教師引入課文情景,通過看剪影預測人物職業,引發學生閱讀興趣,提供背景知識,引出話題,跨越語言障礙。
在“While-reading”環節,教師精心設計了以下步驟:1.Skim the passage and circle the jobs of Bing Bing’s family.2.Read the text for detailed information and underline what these jobs are.整體呈現語篇,指導學生運用速讀法提取有效信息,通過細讀文本指導學生了解各職業特色,聯系上下文解決生詞而非孤立教授。3.Listen,repeat and answer the question:why do they like their jobs? 生 1:Bing Bing’s mom likes her job,because she can make our city clean and beautiful. 生 2:Bing Bing’s father likes his job,because he can save people. 生 3:Bing Bing’s uncle likes his job,because it’s exciting. 師:All jobs are important.教師簡單的一句話,巧妙有效地升華了文本主旨。4.Reading the text in groups.“Whilel-reading”這一環節的目的是捕捉具體信息,培養閱讀技巧。充分體現了“詞句結合,語篇感悟”,強調把語言作為一個整體來教,引導學生對語言材料進行整體感知,習得所學語言。
在“Post-reading”環節,師:I’ll introduce other jobs.His name is____.He’s 25.He’s strong and brave.He loves his jobs because he can help people in need.His job is____.
And then let students introduce a job and guess each other.“Post-reading”這一環節幫助學生把自己的經歷、知識、興趣和觀點與新知聯系起來,整合知識與技能,進行綜合語言能力的訓練。
這節課教師只用兩個問題便將整個語篇統一起來。1.Skim the passage and circle the jobs of Bing Bing’s family.2.Read the text for detailed information and underline what these jobs are.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必要的語言支架,幫助學生建立語篇實體。還很好地將新舊知識巧妙地結合,使英語學習成為不斷滾雪球、不斷形成語篇的過程。小組內互助學習不僅讓學生從整體上再次回顧課文,而且體現了總—分—總的閱讀策略。整體性語篇教學既有利于訓練學生的閱讀技能,又有益于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提高。
教師應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和實際水平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引導學生主動用所學語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自然地活用所學語言。在教學“飲食”這一話題內容時,在學生理解“膳食平衡”概念后,布置小組任務。選擇給文章中的三個小朋友Mike,Lily and Mary提供飲食建議。這是一個真實的任務,這是一個師生、生生體驗互動、活學活用的過程,學生們根據語篇中三個小朋友不同的偏食情況,提出了不同的建議。
這一教學設計,鼓勵學生將閱讀文本中的信息與自己的經驗進行有效整合,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英語課程要實現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引領,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就需要在語篇教學中關注學生非語言目標方面的,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實現英語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在學習家庭成員這一語篇時,語篇最后一句話是:My family is full of love.為了讓學生體會對家人的不同情感,教師這樣處理: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family?Please answer with the words of this passage.學生很快地答出:His family is full of love.接著教師追問:How do you understand this sentence?學生答道:Jim loves his parents,his parents love him.They love each other.So his family is full of love.等等。最后,教師通過大屏幕出示這樣一段話:There are____people in my____.They are____.I love____.Because____.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your mother or your family?或What do you often do for them?_________.這兩個環節充分凸顯了英語學科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既著眼于對語言形式的訓練,又將情感內涵寓于語言之中,升華了學生愛家人的情感,做到了語言與思維、語言與思想的有機結合。
板書也別有創意。最后教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心”形,包住了所有的家庭成員。教師問:What’s this?學生回答:It’s a heart. 師 再 問 :What’s the meaning of heart? 學生回答:It means Love.教師適時小結:Love is very important in our life.教師有效地提煉了語篇的育人價值,適切地關注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課內閱讀是基礎,課外延伸是補充。實踐經驗證明,課外閱讀不但能促進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還能有效促進學生英語綜合技能的發展。教師可根據情況,布置相應的拓展任務,選擇生活化的拓展語篇讓學生閱讀。在學習“旅游”這一語篇后,我布置了“Task after class——Getting to know Beijing”作業,要求學生閱讀有關the Forbidden City,the Temple of Heaven等名勝古跡的文章,讓學生利用在課內學得的知識、方法去廣泛的閱讀課文以外的文章,給學生創造一個廣闊的學習空間。
語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小學英語語篇教學對我們來說還是新課題,還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但是不管采用何種教學方式都應當樹立語篇整體教學的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目標,從而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責任編輯 韓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