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莉
摘要:統計分析是運用統計方法結合分析對象有關的知識,從定量與定性結合的基礎上進行的研究活動,是整個統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制定生產計劃、發展戰略的主要依據。它是一種針對大量業務數據進行規律性挖掘的有效性方法,在企業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統計方法可以幫助企業進行統計分析,了解各產品質量狀態的分布情況,找出問題、缺陷及原因,為企業的預測、階段控制、決策提供依據,并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隨著統計方法的普及,不僅統計工作者可以搞統計分析,各行各業的工作者都可以運用統計方法進行統計分析。只將統計工作者參與的分析活動稱為統計分析的說法嚴格來說是不正確的。提供高質量、準確而又及時的統計數據和高層次、有一定深度、廣度的統計分析報告是統計分析的產品。從一定意義上講,只有提供了高質量的統計分析報告,統計工作才能真正對企業的預測、階段控制、決策起到關鍵作用。
關鍵詞:統計分析;統計方法;企業;運用;作用
第一章 統計分析概述及特點
1.1 概述
統計分析是指運用統計方法和分析對象有關的知識,在定量與定性結合的基礎上進行的研究活動。它是繼統計設計、統計調查、統計整理之后的一項更為重要的統計工作。它是前幾個階段工作的升華,統計分析能對普通的數據產生深刻而鮮明的認識。它又是在相關的題目下,進行方案的擬定,資料的收集,最終展開的研究活動。統計分析需要系統而完善的資料。高質量的統計分析會對企業的發展大有裨益。
1.2 特點
1.2.1 運用統計方法
統計方法是以總體現象的數量關系為對象的一類特殊科學研究方法的總稱,從運用的角度可分為經驗方法和數學方法,隨著統計方法的普及,不僅統計工作者可以進行統計分析,各行各業的工作者都可以運用統計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企業常用的統計方法包括:投入產出法、時間數列法、因素分析法、柯步-道格拉斯函數。
在偶然中尋求必然是應用統計方法的核心,通過有效收集、整理分析對象的相關數據信息,運用數理統計推斷的原理,對大量數據進行規律性挖掘,并以部分(樣本)推測全體(總體)的特性。原始數據不經過整理和分析,只是一堆沒有用的數據,而有用的信息則會包含在大量的數據之中,統計方法是用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可以用在設計階段的市場預測、可行性分析、方案設計、初試樣試制、小批量生產等;應用在生產階段的工藝設計、過程控制、能力研究和質量改進;應用在銷售階段的營銷策略研究、預期銷售額的測算、顧客回報率的評價、安全性評價和風險分析等。統計方法是一種能使企業管理體系增值的資源,是一種投資少、簡單、便于提高企業潛力、企業效益的高效技術。統計方法可應用在產品生命周期的所有階段,應用的越早越有效。如果企業能認真地實施統計技術,就一定會給企業帶來良好的效益。
1.2.2 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的結合
定量分析是對分析對象的數量特征、數量關系與數量變化的分析。主要依據統計數據,建立出數學模型,然后運用數學模型來對研究對象的各項指標及其數值進行計算分析的方法。
定性分析則是一種憑著分析者參考分析對象過去和現在的延續狀況及其最新的信息資料,以此來對分析對象的性質、特點、發展變化規律做出判斷的方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對象內在規律。主要包含分析綜合、比較 、抽象和概括三個方面。
要想合理地運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就要準確全面地認識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的整體統一性。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前提基礎,定量分析主要是由定性分析的主要任務決定的,定性分析作為分析事物本質的一種思維方式,它的主要任務是確定物質的組成和結構。只有確定物質的組成結構之后,才能找出適當的方法進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使事物的定性更加科學、更加準確,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廣泛而深入的結論,統計分析面對的不是抽象的數字而是在定性分析的前提下。通過其數量表現對研究對象進行認識。因此,熟悉和掌握研究對象有關的知識是十分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對對象進行科學的分析,才能從眾多的現象中揭示出其內在的本質,只有進行了這樣全面科學的分析之后,才能正確地揭示出事物間的相互聯系。這種分析方法對于人們準確的認識和判別事物的本質屬性具有很大的使用價值。
第二章 統計分析在企業中的運用
2.1 統計分析在企業預測中的運用
在統計分析預測中,靜態分析預測和動態分析預測相輔相成,這其中以靜態分析預測為主。首先,企業應根據自身發展情況,除日常統計和月度統計外,應該重點進行季度、年度統計預測分析,確保企業目標管理和考核的有效性。其次,要根據企業制定的計劃目標和歷史銷售數據確定各項數據指標,找出企業經濟運行波動的共性和差異性。便于及時制定企業的下一步運營戰略,提高企業效益。
2.2 統計分析在企業決策中的運用
2.2.1 對市場需求和供給能力的分析
隨著現在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推進,企業受外部環境的影響逐步加深,這就要求企業及時對與自身相關的信息進行處理和分析。主要包括群眾的購買力、商品的潛在和實際市場需求量、品牌成熟度、訂單滿足率、消費偏好等。通過分析,可以判斷企業的贏利空間、供需缺口等,為領導層確定商品銷售規模、制定階段性營銷策略等提供依據。
2.2.2 對社會經濟環境的分析和影響
主要包括國內和國際的宏觀環境對我國行業發展的影響和地方法規、民風民俗等對企業自身發展的影響。
2.2.3 對企業競爭力的分析
通過分析相同行業其他企業的經營情況,找出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揚長避短,從而為制定正確的發展戰略提供參考。
2.3 統計分析在企業過程分析和階段分析控制中的運用
在企業計劃方案的落實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不可預知的狀況。需要及時的進行過程分析和階段分析。企業利用統計數據定期分析計劃完成情況、進度情況等,可以及時的發現企業計劃落實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通過對完成階段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有利于確定指標完成率。 統計分析可以發現企業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是企業一直能夠正常有序的運行。
第三章 如何做好企業的統計分析工作
3.1 企業統計人員應注意統計分析的選題
選好統計分析的題目是做好統計分析的關鍵,企業統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對企業進行管理,統計分析應當以企業經營的各項準確的經濟指標為基礎,并提出科學的統計預測,并且統計分析的選題應當是領導最關心的熱點問題,論據要充分,要能夠準確、及時的反應企業急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我們的分析結果要以企業的經濟基礎為依托,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為宗旨。
3.2 企業統計人員應注意收集各種數據和資料
就生產方面,應當收集如企業的生產計劃、任務以及產品的質量有利于發現并解決企業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收集企業生產數據對企業的統計分析有著重要的作用;就銷售方面,應當著重收集客戶的詳細資料、售后產品客戶評價這些信息可以從用戶的角度反應企業生產經營中出現的問題,可以督促企業進行質量改進,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就經營方面,應當收集企業近期的發展策略和經營目標、企業重大的技術改造項目可以發現企業發展中的主要問題,針對企業領導最為關心的經營問題我們可以進行重點的分析,為領導的決策提供依據。
3.3 企業應建立完善的企業統計制度
企業應當實行廠部、車間、班組三級統計管理制度,對企業生產經營中的統計工作實行統計監督,以保證企業統計工作的質量,另外企業應保持統計人員的相對的穩定,如果統計人員有調動時,應當提前征求相關管理部門的意見,并安排合適的人員接替其工作。
第四章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高效的企業統計方法和統計分析能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提升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有助于企業在管理過程中,把握全局,權衡利弊,抓住每一階段的主要矛盾,使企業的發展始終處于一個正確的軌道上,在提倡科學化管理的今天,無論是管理決策還是質量監督,統計學方法以及統計分析在其中的作用都應得到足夠的重視。企業應當建立完善的統計制度,企業的統計人員應當具備相關的專業素質,只有這樣,統計工作才能為企業的長遠發展作出貢獻。
4.2 建議
4.2.1 注重統計方法的改進
信息時代已經來臨,統計方法也在不斷改進,傳統的統計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改進統計方法,運用信息時代帶來的先進的統計方法非常重要,相比傳統的統計方法簡單的對數據進行處理,單純對照,運用計算機進行統計具有準確性、及時性等特點。這將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有助于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
4.2.2 注重提高專業人員的業務素質
統計分析研究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廣、知識面要求寬的綜合性工作,要寫出高水平的企業統計分析報告,對專業人員的業務素質要求較高,企業應當組織相關的員工定期參加統計方面的培訓,不斷提升他們的業務能力,以保證統計工作能夠準確、及時的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 趙井霞. 試談如何進行統計分析.商業經濟. 2008,2(4): 16-18
[2] 梁玉金. 改革企業統計制度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內蒙古科技與經濟. 2007,3(8): 26-29
[3] 王小靜. 淺談企業統計由生產型統計向管理型統計轉變的必要性. 甘肅科技縱橫. 2006,4(5):38-42
[4] 蘇永明. 中國企業統計管理體制創新中的幾個問題. 統計與信息論壇. 2005,2(2): 49-53
[5] 宋安. 統計分析在企業管理經營決策中的應用. 經濟師. 2001,21(4): 371-365
[6] 周志眉. 數據挖掘與統計理論. 漳州師范學院學報. 2006,5(8):16-18
[7] 賈俊平,統計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8, 6(5): 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