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面實現素質教育的今天,后進生的教育和轉化問題一直是廣大教師和家長擔心的問題。文章以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理論為基礎,在對個案追蹤調查基礎上,分析中小學階段后進生的學習、生活、交往現狀,探討其成因,提出相應的后進生轉化建議與對策,闡述了在后進生教育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法的完善和教學原則,促進家庭溝通的必要性,得出結論和后進生轉化模型。
關鍵詞:語文教學;后進生;個性差異;對策
引言
后進生轉化問題越來越關系到素質教育是否真正實現的重要問題,是學生、家庭和學校十分關注的緊迫問題。在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育中都普遍存在后進生現象,后進生在年級中占較大比例。任課老師如何抓住后進生的心理特點,因材施教,促進其轉化升級?本文從個案進行追蹤調查,分析了語文后進生的學習情況,探討其成因,提出相應的后進生轉化建議與對策。
一、后進生界定
(一)后進生
后進生一般指智力、思想、成績等方面低于合格水平,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和缺陷的學生。他們身心健康、智力正常,但在學習過程中存在學習困難或學習屢遭失敗,學習成績低于教學大綱最低標準者,只要具備一定條件,努力促其轉化,其學習不良是可以逆轉的。
二、“后進生”成因分析
(一)社會原因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兒童學習困難,功課不及格,落后于別人,其原因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在于兒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圍的條件不夠好。” 對中小學學生來說,學校和家庭是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最主要的外因。科技改變著人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人們對金錢、享樂、誠信的追求在無形中對青少年產生影響。
(二)家庭原因
家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家是影響孩子整個教育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家庭環境的影響與后進生的形成有重大關系。家庭教育觀念是就否合理、科學,將是學生學習觀念形成的重要影響因素。孩子一生下來就融入到“家”這個“小社會”中,父母的言行舉止都給孩子傳達教育的意義。
(三)學校原因
學校教書育人的場所,教師能否發揮指導作用很重要。良好的校風、班風、學風也會影響學生主體意識的發揮,努力提高學習成績。此外,教師的消極評價也會降低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學生的個人原因
中小學生是孩子處于生長發育的過渡階段,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等內在原因是造成“后進生”的關鍵性因素,家庭和學校只是一個外部原因,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首先,表現在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是學生沒有選擇恰當的歸因方式。認為“自己太笨,不如別人聰明”,主觀上放棄努力。
三、個案基本情況概述
本文選取了長田中心校六年級學齡段的后進生行列中的語文后進生張某進行分析,學生張某屬于非智力型后進生。其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張某情況調查表

四、個案心理問題的成因分析
對張某心理問題的研究主要從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兩個方面進行。
(一)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指人在智慧活動中,不直接參與認知過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興趣、動機、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通過我們與學生、學生家長的交談,綜合各種因素,得出張某學習心理問題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學校因素——缺少老師的關心。張某在五年級留過級,受到很多老師有冷眼。②家庭因素——缺少愛。家長給孩子壓力過大,或者過度溺愛,或者打、罵孩子,缺少和孩子心靈溝通,缺少正確的引導方式;③同伴因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張某由于不愛學習,所以經常結交不愛學習,好打架斗毆的伙伴;④自己因素——缺少動力。張某由于對人生觀的認識不科學,缺少學習的主動性,對社會充滿失望,其社會適應能力欠佳。因此,表現在行動上就是集體主義差,不愿參與活動,上課不專心、睡大覺,導致學習成績差,自然就成后進生了。
(二)智力因素
作者對案例張某進行一段時間的轉化發現,張某在語文課時有了一定轉變,按時交了作業,和我溝通漸漸多了,認真聽講了,也開始問我難題。張某的好問也帶致力了全班同學問問題的積極性。對其進行有效指導是促成張某轉化的關鍵手段。
五、對個案的教學轉化研究
通過前面分析,張某屬于非智力型后進生類型。據有關研究顯示:績優生和后進生的父母在教養方式存在差異,所采取的對策應該是父母多與學生感情溝通,多肯定,少拒絕和懲罰,不要過分干涉或者過度保護。所以調動后進生家長的積極性,喚起家長對學生的信賴與關懷是促成后進生轉化的關鍵。后進生的家長一般都會對孩子喪失信心,缺乏轉好的耐心。學校應通過家長會、家訪等形式講解一些學習特殊性、學習心理等方面的知識,解決家長與學生的溝通問題。針對張某的情況,我要求他父母不要打罵,多溫暖,多溝通,多肯定,少拒絕,少懲罰。通過每周兩次的交流互通信息,促其轉化。
其次,發掘后進生特長,作后進生的良師益友。學校是一個大集體,有效的思想教育往往在集體中見成效。學校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滿足學生的愿望,可以通過寓教于活動中,使其受到教育。很多后進生在活動中往往有優勢,通過活動發掘后進生“閃光點”。張某長跑不錯,學校又組織了一次校運會。作者抓住這個時機,通過同學和家長調動他參與積極性,但他不肯參與,后來我主動給他報了400米和800米跑步。首場張某沒有參與400米的比賽。直接到二天跑 800 米時,臨跑前張某還是來參加了,結果張某獲得了第一名,并且打破了學校多年的紀錄,為班級爭得了榮譽,受到學校和班級的表揚。
第三,老師要對后進生給予關愛。通過參加校運會,張某找回自信,但其學習積極性還未完全被調動,還會課堂睡覺習慣。作者通過調換座位的方法,把他調到第三排,以使其感受到被關愛,增強他的自制力,加強對老師的信任,便于激起他的斗志。
六、教學啟示
通過一段時間對張某后進生轉化教學,他們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說明教學方法取到一定的效果。但轉化后進生轉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多科目老師共同參與,需要長時間有針對性的教學才得以完成。后進生的心理問題形成原因是復雜的,但都離不開主體的和環境的兩方面因素。教師和家長要改變以前的成見與偏見,正確面對后進生不足,發展他們的優點。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后進生給予幫助和特殊性教學,采用差異性、特殊性教育方法,避免主觀好惡疏遠后進生;要經常通過主動傾聽、微笑、家訪等多種方式與后進生溝通;家長也要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孩子一起閱讀,一起游戲,多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促使學校、家庭、社會都來注視后進生的教育問題,從而實現“后進”向“先進”的有機轉化。
參考文獻:
[1]華國棟著.差異教學論 [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唐思群,居榮生編著.師生溝通的藝術[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劉婕(1982.04-),小教一級,貴州惠水縣長田鄉長田中心校, 研究方向: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