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靜雯 任 童
摘要:文章從鋼琴啟蒙教育實踐入手,以“鋼琴教學與素質教育”、“鋼琴教學與奧爾夫音樂教育”、“鋼琴教學與個性發展”與“鋼琴教學與民族發展”等方面來探析鋼琴教學在少兒啟蒙教育中的作用。
關鍵詞:鋼琴教學;啟蒙教育;音樂教育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社會、學校、家長越來越重視對少兒的音樂教育。鋼琴作為兒童學齡前教育的首選樂器,應融入到素質教育當中去,要求在鋼琴教學過程中,積極納入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學形式,使兒童在學琴過程中,不僅有利于提高對音樂本身的審美能力,更有利于各種能力的綜合培養,實現兒童和諧全面的發展。據有關專家研究,鋼琴是開發右半腦和兒童智力最有效地途徑。學習鋼琴不僅使兒童的腦眼手腳耳全身心投入并協調配合,還能鍛煉兒童的協調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觀察力等。所以有人說,學鋼琴會使孩子變得更加聰明和能干。
一 、鋼琴教學與素質教育
在每年器樂考級中,報考西洋樂器的考生明顯多于民族器樂,特別是學鋼琴的居多,這些考生中有成人、青少年、幼兒,其中青少年、幼兒考生占很大比例。歸其原因是鋼琴樂器本身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它對人的素質提高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其次,在眾多樂器中,它是比較容易讓兒童樂于接受,它是一種能讓兒童以最輕松自然,最沒有負擔的姿勢坐著演奏的樂器。當兒童在4~6歲的時候已有一定的綜合自制力,逐漸出現定向注意力而對樂器產生興趣,是開始學習樂器的最佳時期,家長可以開始讓其接受鋼琴啟蒙。學習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鋼琴彈奏中的智力活動存在多種思維方式共同參與。使學生的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得到發展。同時,在學習中通過提高藝術素養,達到促進兒童智力開發,鍛煉堅強意志,發揮想象力,創造力,提高審美能力,使其得到智慧的啟迪與心靈的凈化等等。所以,鋼琴教學在素質培養中的教育功能顯而易見。
在鋼琴啟蒙教育與素質教育活動中,學琴者多數為少兒和青年學生。一般而言,有心者應從小學起,因為器樂學習要達到較高程度需要10年左右時間,這樣才能真正起到解決基本技術問題。鋼琴演奏作為一個提高自我修養、自娛自樂的載體,在樂器王國里它既能獨奏又能與樂隊協奏,它比其它樂器更具有豐富表現力,因而,少兒學琴者首選樂器以鋼琴最好。
我們可以從歐洲鋼琴史中而知,鋼琴曲以獨奏曲居多,其中包含人類最杰出的作品,是一筆具有永恒魅力的精神財富,孕育著人的心理素質鍛煉,自信心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習鋼琴,能夠讓學習者親身接觸、體驗音樂美,領受這筆財富并以此達到豐富自我人生,提高生命的境界。科學家就曾以人的綜合素質進行研究,其中音樂素養對提高人的整體素質卓有成效。實驗證明,有兩個人,有相同學歷、經歷,從事同一類非藝術工作。其中一位從小接受鋼琴啟蒙教育,善于從不同的角度處理事務,成功率遠比另一位未接受過鋼琴啟蒙教育的人高得多。因而,鋼琴啟蒙教育與素質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二、鋼琴教學與奧爾夫音樂教育
奧爾夫音樂教育是世界著名、影響廣泛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卡爾·奧爾夫(1895—1982),世界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奧爾夫的音樂教育原理,即是原本性的音樂教育。原本性音樂教育思想是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基本核心。奧爾夫強調兒童音樂教育應該從“原本性”音樂教育入手,強調利用最原始、最簡單的節奏和音高元素,通過人類最根本、最自然、也是最古老的音樂實踐形式——簡單的拍手、打擊樂器及即興合作等方式面向每一個音樂天資和音樂環境各不相同的兒童,喚起他們身上潛在的音樂本能,使音樂成為他們自發的要求。
孩子的生活經驗沒有受太多的社會影響,因此他們天然的具有對音樂的創造性。在看到一幅圖畫后,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用音樂去表達,通過簡單的樂器即興演奏、即興表演 ,使孩子也從事藝術家的工作,用音樂去挖掘、去創作、去發揮想象力。在沒有樂器的情況下,還能用手、腳、筷子、報紙等代替音樂進行演奏,充分體現奧爾夫教學中孩子們對樂器的創造性。
音樂不是精英人才的專利品,在其中智能學說里面,提到可以通過藝術渠道對人進行培養。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沒有音樂細胞,沒必要對孩子進行音樂教育,這就大錯特錯了。藝術是每個人的本能。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和體驗。一個6歲以下的孩子,聲帶發育還不成熟,但他的動作發展已經成熟,聽覺也是成熟的,小孩喜歡拍手,說明他們懂得節奏、韻律,了解音樂語言。根據奧爾夫的音樂教育原理,我們可以讓少兒學習鋼琴,培養他們的音樂潛能。
三、鋼琴教學與個性發展
伴隨社會經濟的發展,許多家庭的經濟條件寬裕了,家長希望孩子通過學鋼琴來培養、提升氣質,增加子女音樂素養,他們更愿意讓自己的孩子在學琴過程中去體會音樂帶來的快樂,在其間以音樂為審美對象來激發兒童的審美情感,使兒童通過親身的情感體驗,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情感上的共鳴,使情操得到陶冶,推動孩子個性發展。
鋼琴教師涅高茲(蘇)在《論鋼琴表演藝術》隨筆中提到“靈魂深處為音樂所激動而像著了迷似地練鋼琴及熱愛音樂和鋼琴這一樂器的人,必將掌握輝煌的技術,必然善于表達作品中的藝術形象,必將成為演奏家。”的確,當彈奏著在欣賞優美動聽的樂曲或在刻苦地進行技巧訓練時,音樂之光早已不知不覺悄悄地照射在學習者的心靈上。不少鋼琴家在回憶自己童年時,都非常感謝自己的父母和老師不惜在時間和精力上作出的巨大犧牲。由于從小受到嚴格訓練,經過不斷歷練,最終取得成功。
在中國鋼琴音樂史上,眾多鋼琴家們為祖國和世界樂壇更添異彩,推動鋼琴音樂事業的發展。翻開歷史,我們可以知道科學家愛因斯坦、法國音樂評論家、作家羅曼羅蘭、列寧、恩格斯、周恩來、宋慶齡、普京等等他們都是鋼琴、音樂的忠實愛好者。同樣,在生活中,那些從事藝術領域的工作者都深切感受到,通過學習鋼琴獲得的音樂修養,為自己以后的藝術生涯帶來很大的益處。
鋼琴大師霍夫曼說過:“……當鋼琴演奏者忘卻塵世單獨地面對他的樂器是,他能夠與內心最深處和最高尚的自我交談……這種精神上的財富是不能用金錢購買也不能用暴力搶奪的。”這就是藝術發展的最高境界。音樂是一扇通過人們創造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窗口”,孩子從小接受良好的音樂教育,尤其通過學習各種樂器,將引導他們更快地找到“智慧窗”的鑰匙,有利于智力的開發,讓他們擁有一個廣闊的視野,同時對他們的文化素養、道德風尚、情操、性格的形成都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而,鋼琴啟蒙教育在培養學生個性發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四、鋼琴教學與民族發展
對于家庭、學校、社會而言,學習鋼琴的主要目的應當是為了提高素質、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學習鋼琴能有效開發大腦和協調左右腦平衡及智力發展——經過科學家們長期研究的結果表明,學習鋼琴不但能使十個手指尖受到刺激,而且能使腦、眼、手、腳、耳乃至全身心投入并協調配合,這種高難度的長期配合訓練必將使孩子的組織能力、記憶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注意力、忍耐力等各個方面都得到明顯的發展。長期受到高雅音樂熏陶,孩子的性格、趣聞、教養都會隨之發生質的變化,這對我國人才素質的提高將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同時,彈鋼琴的實踐性,技藝性,和獨立性都非常強,從中能培養孩子頑強的毅力。鋼琴樂譜復雜,技巧難度大,特別是對剛入門的孩子來說,眼睛要看兩行不同的樂譜,雙手手臂手腕手指要做不同的動作,耳朵要聽不同的旋律,和聲,腦子里還要想象音樂的內容和形象,這種活動要配合得當,絕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幫助孩子克服困難幾乎是貫穿在鋼琴學習的全過程中。在鋼琴教學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事情,有的孩子很有音樂天賦,但缺少頑強的毅力,學習怕困難,不刻苦,最后,鋼琴學習很難有起色,有的孩子音樂條件不是很好,但很有毅力,堅持刻苦鉆研,最終取得學習上成功,在學習過程中孩子自制力,忍耐力得到全面提升,可以預見的是,人才成長之路貫穿了整個民族發展的未來。
前蘇聯著名鋼琴家、教育家、演奏家,涅高茲教授曾說;“……如果有可能讓每個人都不同程度地學鋼琴,那必定會推動建設一個有文明、有文化的現代社會歷史進程?!蔽覈匿撉倨占敖逃请S著國家的改革開放迅速發展而起,如今在我國,以兒童為主的全國性社會教育園地已形成,龐大的規模在世界音樂史上都是從沒有過的,這對中華民族的文化素質起到深遠的影響。
(作者單位:襄樊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