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暉
目前,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聯合優質護理服務已逐漸成為現代醫學治療子宮肌瘤的必備選擇[1]。因此,為探討優質護理服務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中的方法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于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5例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年齡25~57歲,平均(41.7±9.8)歲。其中對照組30例行常規護理服務,試驗組35例行優質護理服務。兩組患者在病情、年齡等方面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服務:即入院時常規核對患者信息,發放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須知手冊,并告知患者術后及出院注意事項等。試驗組行優質護理服務,主要有以下幾點
1.2.1 術前訪視的護理 應向患者耐心仔細的解釋子宮肌瘤的相關常識,手術的必要性以及注意事項,向患者介紹腹腔鏡的原理及其優點,并可告知一些經腹腔鏡手術效果十分滿意的病例,減輕患者對手術的恐懼,使其以積極的心態配合手術的完成。
1.2.2 術中護理 (1)加強術中監測:術中對CO2氣腹機、雙極電凝、電視監視器運轉情況進行嚴密監測,觀察血氧飽和度及生命體征的變化,及時發現問題并報告醫生和麻醉師。(2)腹腔沖洗護理:手術沖洗前應使沖洗管內的氣泡盡量排盡,術中及時更換沖洗液,以防空氣進入腹腔內使術者的操作受到干擾,或導致空氣栓塞。護士應注意沖洗液的使用劑量,嚴格保持進出的平衡。(3)術中配合:手術過程中應根據手術的進展及時配合醫生調節體位,護士應熟練掌握手術操作的各種技術,掌握手術床的使用,同時還應對四肢進行妥善固定,避免受壓。注意不可隨便增大術中的高頻電刀的電凝功率,避免手術床或者其他金屬物與患者皮膚接觸,保持手術床位的清潔和干燥,以免造成血流動力學變化,如心率增快、中心靜脈壓和血管外周阻力增加,心輸出量降低等。因此,術中護士應密切配合醫生做好充分的應急準備,并盡量減少術中并發癥。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
1.2.3 術后護理 術后護士應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給予心電、呼吸監護。此外,待患者清醒后還應指導其進行術后康復訓練。另外,術后并發癥的護理也顯得尤為重要。如術后給予吸氧,以預防高碳酸血癥;及時更換無菌敷料并加壓包扎,避免穿刺孔出血;患者術后采取胸膝臥位,將殘留CO2氣體經盆腔聚集排出,減輕肩痛癥狀。尤為注意的是,護士應密切觀察患者有無腹膜刺激征、陰道流血和腹痛,若其腹脹感覺明顯或48h仍未排氣,可肌注0.5mg新斯的明并加強監測。
1.3 療效判定方法 本組患者術后全程進行隨訪,隨訪時間為1~2個月,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療效判斷標準[2]:總有效率=(顯效+有效)/(顯效+有效+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包進行處理,采用χ2檢驗比較計數資料,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7.1%,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86.7%,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表1。
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作為一種微創手術,具有手術創傷小、出血少、切除快、不易損傷女性生殖器官等優點。吳麗清等研究認為[3],若患者發現子宮肌瘤生長過快、月經量逐漸增多甚至導致不孕者,應及時盡快的進行手術治療。為了保證手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圍手術期的護理配合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中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7.1%,高于對照組的86.7%(P<0.05),說明以患者為中心的優質護理服務,以患者為中心,可以提高療效,促進患者康復,與邱海平的研究結果一致[4]。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婦科腹腔鏡手術的護理是一項十分嚴肅認真的工作,因而護理人員既應有細致耐心的工作態度,又要有熟練精湛的操作技能,才能達到優質的護理服務標準,使患者滿意,取得手術護理的成功。
總而言之,采用優質護理服務于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可使臨床療效得到顯著提高,改善患者的預后及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護理中推廣使用。
[1]侯鳳珍,董巖.腹腔鏡下子宮肌瘤挖除術的手術配合體會[J].中國醫藥導報,2008,5(14):160.
[2]朱金萍,吳丹.經陰道與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對比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8,24(1):56.
[3]吳麗清.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45例療效觀察及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24):84-85.
[4]邱海平,魏建誼,余碧霞.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后的觀察及護理[J].當代醫學,2011,17(21):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