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醫學院附屬和濟醫院,山西長治 046011
體檢中接受血常規檢測為基本的體檢項目。血常規檢測可以發現許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跡象,是一個傳統的粗篩貧血實驗方法,主要包括紅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血紅蛋白含量及血小板計數四項。本文對體檢患者1295例,均行血常規檢查,分析血常規檢查結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6~12月到我院體檢患者1295例,均行血常規檢查,年齡20~70歲。
1.2 方法抽取參加體檢者靜脈血 1~1.5ml放入EDTA-K2抗凝采血管中,采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ABX patrol 120法國)分析血常規各項參數。以ABX全血質控物進行室內質控監測。
1.3 貧血程度判斷標準及分類貧血程度判斷標準參照《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1]血紅蛋白 90~100g/L為輕度貧血;血紅蛋白 60~90g/L為中度貧血;血紅蛋白<60g/L為重度貧血。貧血類型判斷標準參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2]。采用Wintrobe的形態學分類法:紅細胞平均體積(MCV)正常值=(82.6~99.1)fl,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含量(MCH)正常值=(26.9~33.3)pg,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正常值=(322~362)s/L進行分類。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3.0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常規體檢者測得結果與正常參考區間本組1295例體檢者血常規檢測結果如下:男:紅細胞計數(5.10±0.78)×1012/L(正常參考區間為 4~5.5×1012/L);血紅蛋白含量(157±19.6)g/L(正常參考區間120~160g/L);女:紅細胞計數(4.5±0.74)×1012/L(正常參考為 3.5~5.0×1012/L),血紅蛋白含量(127±25)g/L(正常參考區間為110~150g/L)。男性紅細胞計數及血紅蛋白含量上限高于正常參考區間上限,女性紅細胞計數上限高于正常參考區間上限,血紅蛋白含量參考區間則比正常區間稍寬。
2.2 貧血的發生率本組1295例體檢者,貧血發生率為7.18%。按貧血程度分類,輕度貧血78例,發生率為6.02%;中度貧血14例,發生率為1.08%;重度貧血1例,發生率為0.08%(見表1)。按細胞形態學分類法,正常細胞性貧血16例,占1.24%;單純小細胞性貧血12例,占0.93%;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54例,占4.17%(見表2)。

表1 按貧血嚴重程度分類貧血例數與發生率

表2 按貧血類型分類貧血例數與發生率
2.3 貧血發生率與性別的關系本組1295例體檢者中,男性貧血患者0例,女性貧血患者93例。
2.4 貧血發生率與年齡的關系本組 895例女性體檢者30歲以下的貧血患者15例,占7.81%,30~39歲的貧血患者41例,占12.73%,40~49歲的貧血患者28例,占12.67%,50歲以上的貧血患者9例,占5.63%(見表3)。<30歲組、30~39歲組和40~49歲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30~39歲組和≥50歲組(χ2=5.808,P=0.016<0.05)及 40~49歲組和≥50歲組(χ2=5.252,P=0.022<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3 貧血發生率與年齡
血常規檢查是臨床檢驗中最常用、最主要的檢查項目之一,主要包括紅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及血紅蛋白含量檢測等。通過血常規檢查可初步判斷機體是否處于貧血、感染等狀態,同時也可為各種血液病的診斷以及其他系統疾病的診斷、鑒別診斷提供信息。
本組中男性紅細胞計數及血紅蛋白含量上限高于正常參考區間上限,女性紅細胞計數上限高于正常參考區間上限,血紅蛋白含量參考區間則比正常參考區間稍寬。表明長治地區人群紅細胞計數及血紅蛋白含量與教材中所列正常參考區間不同,應根據本地區人群特點重新進行男、女性紅細胞計數及血紅蛋白含量參考區間的設定,避免因參考區間差異而造成的漏診與誤診。
在本組 1295例血常規體檢中,貧血發生率為7.18%,其中男性患者0例,女性患者93例,表明貧血在女性人群中發生率較高。其發生原因可能與女性特殊的生理特點有關,女性有月經期,可能會由于丟失過多而攝入不足引起貧血[3];同時還受妊娠期、哺乳期、內分泌等因素影響;再者,有部分女性對營養均衡重視不夠,可能一味減肥,不合理的節食,以及采用簡單的膳食,蛋白質等攝取過少[4]。所以對于成年女性來說,應重視貧血的存在,加強對成年女性的健康教育,讓其了解節食與減肥的關系,提高自我預防意識,重視膳食結構和飲食習慣,避免貧血出現,同時加強身體鍛煉和健康保健,緩解工作和生活壓力,避免貧血的發生。
在女性貧血患者中30~49歲的人群所占比例較大,這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綜合分析原因如下:①功血:是常見的婦科病,表現為月經失去正常規律,經量過多、經期延長,甚至不規則陰道流血,屬非器質性神經內分泌紊亂引起的異常子宮出血,是出血多的主要原因。任何影響內分泌功能的因素如精神過度緊張、環境變化、過度勞累、營養不良都會引發功血[5]。②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見的腫瘤,根據大量尸體解剖檢查,發現30歲以上女性約有 20%在子宮內有大小或數量不等的肌瘤存在,肌瘤的生長會導致經量增多、經期延長,一旦發生感染壞死,則有持續或不規則的陰道流血。③雌孕激素的濫用:類似雌激素和孕激素藥物的頻繁和不合理使用,如避孕藥、藥物流產等,均會干擾女性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正常調節功能而引起出血,尤其是藥物流產,不全流產時會發生長時間的出血,引發嚴重的失血性貧血。而30歲以下女性身體素質較好,各種婦科疾病發生率低,因此貧血患者較30歲以上者少。50歲以老年患者大部分已絕經,受功血及月經出血影響較小,故貧血患者也較少見。
在女性貧血患者中,以缺鐵性貧血較常見,其原因主要是鐵劑的攝入不足和吸收過少引起:①鐵劑攝入不足:年輕女性為了保持柔美的體型,往往會被動控制飲食或偏食以及習慣素食,所以長時間不良飲食習慣會導致缺鐵。②鐵劑吸收過少:鐵的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腸和空腸的上段,腹瀉型減肥藥縮短了食物在腸道的停留時間,會直接影響鐵的吸收;生活和工作中大量飲茶及長期服用容易和鐵發生絡合反應的藥物,都會干擾鐵的吸收而引起缺鐵性貧血[6]。
綜上所述,在成年女性人群中貧血是較常見的疾病,而血常規檢查不僅可以篩查貧血,同時還可以根據相關指標初步判斷貧血的類型,是一種快速、簡便的檢查方式。成年女性應定期進行血常規檢查,為貧血的預防和及時臨床治療提供早期的參考資料。
[1]張之南.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第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93-132.
[2]葉應嫵.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第 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130.
[3]葉任高.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591-621.
[4]杜軍.1962例健康成人體檢血常規結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09,7(16):122-123.
[5]葉懷美.婦產科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283-331.
[6]張萱.育齡女職工體檢貧血 25例原因分析[J].包頭醫學,2010,3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