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國標 汪龍輝 吳封平
毛細支氣管炎是嬰幼兒期最常見的下呼吸道感染,是引起1歲以下嬰兒住院的首要原因,其中80%發病年齡小于6個月,以喘憋、三凹癥和氣促為主要臨床特點,發病高峰季節在冬季。病毒感染是引起毛細支氣管炎的主要原因,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PIV)和鼻病毒(RV)是常見原因[1]。同時肺炎支原體、衣原體感染也已成為引起毛細支氣管炎重要的病原體。本文通過對2011~2012年冬春季我院住院的毛細支氣管炎患兒進行病原分析,以了解我院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病原情況,為臨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按《實用兒科學》毛細支氣管炎診斷標準:年齡小于2歲,發作性咳嗽和喘憋,體檢肺部可聞及喘鳴音,肺部X線有肺氣腫表現等[2]。選取我院2011-2012年冬春季毛細支氣管炎患兒316例作為研究對象,選取同期的支氣管炎肺炎患兒108例作為對照組,兩組性別、年齡無明顯差異。
1.2 方法 在患兒入院當天并同時具備病程第5天抽取靜脈血,立即送檢。入院前均未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藥品。采用間接酶聯免疫吸服法(ELISA),測患者血清中的特異性IgM抗體,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V)、副流感病毒(PIV),以及肺炎支原體IgM(MP)及肺炎衣原體IgM(CP)。試劑采用北京貝爾生物有限公司,操作按說明進行。
1.3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10.0軟件進行χ2檢驗
2.1 實驗組與對照組RSV、ADV、IV、PIV檢測率,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病毒感染率比較
2.2 實驗組與對照組MP、CP檢測率,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MP、CP比較
2.3 合并感染 觀察組合并感染11例,其中RSV+PIV 4例,RSV+IV 2例,RSV+MP 3例,RSV+CP 2例
毛細支氣管炎是嬰幼兒常見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見于1~6個月的小嬰兒,以小氣道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難、氣促,組織低氧為主要臨床表現,是感染性炎癥和變態反應性炎癥共同參與的一種臨床綜合征。臨床較難發現未累及肺泡和肺泡間壁的純粹毛細支氣管炎,故國內認為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肺炎[2、3]。
近年來隨著疾病譜的變化,毛細支氣管炎的發病率明顯提高,是引起全世界嬰幼兒住院的主要原因,約占嬰幼兒住院率的1/6,重癥者多起病急、變化大、并發癥多、治療困難、病死率高,約為1%[4]。毛細支氣管炎多由病毒引起,其中RSV是最常見的病原,陽性率可達40% ~90%[5]。我科的陽性檢出率為30.06%(95/316),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差異。ADV、IV、PIV均可引起毛細支氣管炎,但檢出率較低。
肺炎支原體(MP)、衣原體(CP)在兒童喘息疾病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視。因此,我們對毛支患兒也同時進行MP、CP檢測,結果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MP、CP感染無顯著差異,但有17.7%(56/316)的毛支患兒存在支原體感染,有9.8%(30/316)患兒存在支原體感染。MP是介于細菌與病毒之間的病原微生物,可通過多種機制在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導致支氣管痙攣而發生喘息。如引起直接損傷作用、促進細胞因子和炎性介質的釋放等導致氣道高反應和氣道慢性炎癥的持續存在[6]。衣原體引起喘息的主要機制為通過IgE、IgA免疫反應引起介質釋放、氣管痙攣、氣道炎癥和氣道高反應有關[7]。
綜上所述,引起毛細支氣管炎主要病原體為病毒,其中以RSV為主,MP、CP亦占有很大的比重。近年來研究發現鼻病毒、偏肺病毒、沙眼衣原體感染引起嬰兒喘息也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我們未進行這方面的研究。但通過對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病原檢測,為臨床診斷治療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避免抗生素的濫用具有重要意義。
[1]Behm an R E,K liegm an R M.Bronchiolitis Nelson Pediatrics Textbook.16th ed Philedelphia W.B.Saunders Co,2000 1285-1287.
[2]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七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198.
[3]沈曉明,王衛平主編.兒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65-266.
[4]阮群燕.靜注人血丙種球蛋白治療重癥毛細支氣管炎的療效觀察.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12:134-135
[5]Kaneko M,Watanabe J,Kuwahara M,et al.Impact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fection as a cause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 younger than 3 years of age in Japan.J Infect,2002,44(4):240-243
[6]張晗,尚云曉.支原體感染與支氣管哮喘.國外醫學兒科學分冊,2003,5:236.
[7]Hahn DL.Chlamydia pneumoniae antibodies and adult-onset asthma.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0,106: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