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磊 王志強
(新疆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2)
隨著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的召開和新疆“十二五”規劃綱要的出臺,新時期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總目標更加明確,即到2015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城鄉居民收入和人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達到西部地區平均水平,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羅斯托曾說過:“社會基礎資本的先行建設是經濟起飛的一個必要不充分條件,對于經濟處于起飛階段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基礎設施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尤其顯著。”新疆正處于跨越式發展的新起點,處于新疆區域經濟發展的起飛階段,因此對新疆基礎設施的研究就顯得尤為必要,為貫徹落實中央新疆座談會精神和大力開展民生工程、改善民生的具體要求,本文著重對新疆道路基礎設施與經濟增長和減貧效應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并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
從表1可以看出,改革開放以后新疆的道路基礎設施發展迅速,人民所享有的公共服務和生活水平得到顯著的改善和提高。全疆公路里程從1980年的21148公里增加到2009年的150683公里,年平均增長率達到6.13%,特別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之后的10年里,公路增長里程是前20年的1.2倍。全疆鐵路營運里程從改革開放前的1103公里增加到2009年的3837公里,年平均增長率為4.33%。隨著公路、鐵路等公共基礎設施的快速增長,全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顯著的提高,其中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60.8%下降到2009年的41.6%,與此同時城鎮居民的恩格爾系數由當時的57.3%降為現在的36.3%,恩格爾系數的普遍下降說明人民群眾的消費結構不斷優化,物質生活不斷豐富。人均GDP也從改革開放初期的313元增長到2009年的19942元,年均增長率達到14.34%。同期的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由119元和319元上升到3883元和12258元,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11.90%和12.49%,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十二五”規劃綱要中規定的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1%的目標基本持平。

表1 新疆主要年份經濟、道路基礎設施和人民生活水平指標
圖1顯示出各主要指標的變化過程,可以看出各指標總體呈上升趨勢。其過程大體可分為兩個階段,以2000年為分界點,2000年以后各項指標快速增長,其中公路增長速度最快,GDP和農村人均純收入變化大體相當,鐵路保持平穩增長。由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改革開放30年來,新疆的經濟和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續快速提高。為完成新疆十二五規劃的具體目標任務和國家作出的推進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總體戰略部署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圖1 指標趨勢圖
1.數據和變量的選取
經濟增長變量指標由GDP表示,數據取自歷年《新疆統計年鑒》,數據時間區間為1980—2009年,并用GDP指數進行折算后得到新疆各年GDP的1980年不變價和這算后的各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1980年不變價。由于貧困數據很難獲得,而貧困人口大多分布于農村地區,收入水平極低,因此本文用“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作為減緩貧困的替代變量,以P表示。道路基礎設施變量分別用ROAD和RROAD表示,以上數據均來自上述統計年鑒。
2.模型和結果
在對樣本數據進行初步分析后,建立雙對數線性回歸模型如下:

在模型(1)中,被解釋變量Y分別代表新疆地區生產總值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解釋變量 ROAD和RROAD分別代表公路里程和鐵路營業里程,μ是隨機誤差項,β0、β1和β2是待估參數。β1和β2作為彈性系數,分別反映公路設施和鐵路設施對四川經濟增長和減緩貧困的影響程度。估計結果如下:

回歸方程(2)體現了新疆公路和鐵路對新疆經濟的貢獻程度,回歸方程顯著性好,擬合優度較高,R2達到0.923且D-W為1.615,表明新疆公路里程和鐵路營業里程對新疆GDP有整體上的解釋意義且方程在統計意義上可信。從上述方程可以看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公路里程每增加1%,新疆GDP增長0.26%;鐵路營業里程每增加1%,新疆GDP將增加1.9156%。鐵路營業里程的彈性系數較大表示鐵路在新疆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更明顯。且兩變量之和大于1,說明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在推動經濟增長中有規模經濟效應,因此加強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對新疆實現跨越式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本年度的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與上一年的收入有關,所以方程(3)在解釋變量中加入上一年的農村人均純收入,以使方程更加符合現實意義。回歸方程(3)體現了新疆公路和鐵路對新疆農村人均純收入的貢獻程度,回歸方程顯著性好,擬合優度較高,R2達到0.995806且D-W為1.892817,表明新疆公路里程和鐵路營業里程對新疆農村人均純收入有整體上的解釋意義且方程在統計意義上可信。從上述方程可以看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公路里程每增加1%,新疆農村人均純收入增長0.0871%;鐵路營業里程每增加1%,新疆農村人均純收入將增加0.1695%。鐵路營業里程的彈性系數較大表示鐵路在新疆農村人均純收入中的作用更明顯。
上述回歸方程的結果表明:對于新疆地區,鐵路在區域經濟增長和人民減貧中的作用要大于公路。這和新疆獨特的自然條件是密不可分的,新疆由于地域廣闊但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很少,造成了新疆居民的居住地呈點狀分布且距離較遠,從而阻礙了人們在生活和經濟上的交流。這一特點就決定了運力較小的公路運輸對經濟增長的作用相對較小,而運力較強的鐵路運輸卻能很好地推動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通過上述新疆道路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增長和人民減貧的實證分析,可以看出新疆的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對新疆經濟增長和人民減貧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據此提出以下建議:
1.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在進行公路建設的同時不斷加快鐵路建設。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疆鐵路對經濟增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而公路的發展能極大改善新疆地區的通達性,增加不同地區居民與外界以及彼此間的接觸機會,增強偏遠地區尤其是疆內經濟落后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提高居民的非農收入水平,因而對人民減貧也具有直接貢獻。因此新疆要在不斷進行公路建設的同時加快鐵路建設。
2.拓寬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渠道,大力吸引多元投資主體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公路建設具有較強的社會公益性,屬于公共產品,需要政府部門的介入和財政支持。但由于新疆屬于經濟相對落后的省份,地方財政相對匱乏,因此政府資本往往不能滿足基礎設施建設所需的大量資金,這就需要借助私人資本的力量。政府可以將BOT、TOT、PPP等方式納入到新疆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規劃當中或按照“誰投資、誰受益、誰引進、誰收費”的原則來吸引私人資本,而且單純的政府投資往往會表現出較低的投資效率,有私人資本的介入甚至是對整個項目的控制和運營,可以大大提高資本的投資效率,政府投資只是要發揮好基礎性、引導性作用即可。
3.保持基礎設施的建設規模并適度超前。經過以往學者的大量研究,良好的基礎設施建設能提高生產率并降低生產成本,但要與經濟發展的速度相適應,經濟的快速發展會帶動大量的客貨運輸需求,如果基礎設施的建設規模或增長速度不能滿足經濟增長的需要,基礎設施就會對經濟增長產生“瓶頸作用”,從而阻礙經濟的發展。另外,由于基礎設施特別是道路基礎設施的投資和建設周期較長,對經濟的刺激和拉動作用有明顯的滯后性,因此,道路基礎設施建設要適度超前,以滿足經濟發展的要求,一般情況下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應至少考慮未來3~5年的經濟發展的需要。
總之,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后,中央作出了推進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總體戰略部署,因此在“十二五”期間,新疆的經濟和社會必將快速發展。而道路基礎設施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條件,對經濟增長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所以要堅持適度超前的發展原則,堅定不移地推進道路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和質量的穩步提高,合理規劃道路交通設施建設,建立現代化程度高、運作架構完善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為新疆經濟和社會的跨越式發展提供強大的物質保障和動力支持。
[1]Aschaur.Is Public Expenditure Productive.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9(23).
[2]世界銀行.1994年世界發展報告[R].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4.
[3]樊綱,李巖.關于中國經濟增長與全要素生產率的理論思考[J].經濟研究,2003(8).
[4]鞠晴江.道路基礎設施、經濟增長和減貧[J].軟科學,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