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職教動態信息若干則
由全國職工素質建設工程領導小組主辦的“全國職工基本職業素質培訓”近日啟動。該項培訓工作以實地培訓與網絡培訓相結合,依托現有的800個全國職工教育培訓示范點和100個職工職業技能實訓基地,為各類職工提供“量身定做”的培訓服務,特別是適應青年職工、新生代農民工的特點,充分運用中工網等網絡教育平臺,努力打造集職工基本職業素質培訓、上崗資格培訓、職業證書培訓、職工學歷提升教育相結合的網絡教育培訓“大學校”。
根據全國職工素質建設工程五年規劃的安排,“全國職工基本職業素質培訓”將在2012年完成200萬職工的培訓任務,并爭取用2至3年時間,實現對廣大企業職工培訓的全覆蓋。《光明日報》
為促進職業教育科學發展,構建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深入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全面提升職業院校的整體辦學水平和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決定建立自治區職業教育專家庫。
為此,自治區面向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研、科研部門和高、中等職業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企業等部門和單位的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征集專家庫專家。根據規定,入選專家需長期從事職業教育管理、教學、教(科)研等專業研究,敏銳把握本領域改革創新的發展方向;在本職工作領域中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權威性,掌握國內外職業教育相關前沿理論與研究成果;在同行專家中有較高的威望和組織協調能力;能夠對職業教育宏觀管理提供專業水平、客觀公平、詳實公正的判斷和評價;了解職業教育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熟悉自治區職業教育基本情況,具有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和鮮明的管理、教育教學風格;對本領域的發展趨勢具有前瞻性;能夠為自治區職業教育提供決策咨詢和研究指導。
據悉,自治區職業教育專家庫專家的工作職能,是在自治區教育廳指導下,參與自治區職業教育重大決策咨詢、項目評審、項目設計等活動;參與起草制定自治區級職業教育重要制度建設;參與自治區教育廳制定社會職業人才需求信息、預測人才需求變化趨勢;參與開發和編制職業院校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標準、培養方案;參與自治區教育廳組織的其他活動;參與對自治區職業教育領域的綜合與專項重點工作的調查研究,開展服務職教中心工作的各項科研工作。

(中國教育新聞網)
天津在全國率先實行的政府購買培訓成果機制,得到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充分肯定并將在全國推廣。
為大力實施“人才興市”戰略,加速緊缺技能人才培養,天津市自2009年起在全國率先按照“需求對應補貼、等級決定標準”原則,建立政府購買培訓成果機制。在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和培訓愿望的天津市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在職職工、高校畢業學年的學生和農村勞動力,按規定參加職業培訓人員,按照市場需求程度,分別給予50%至100%的培訓費和鑒定費補貼。
據天津人力社保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天津實施的政府購買培訓成果機制以職業技能培訓為主,以促進和穩定就業為目的,具有六大特點,即:職業培訓補貼按市場機制運行、體現政府導向、強化監督檢查、建立目錄隨調機制、根據市場需求程度和經濟建設需求確定補貼標準、鼓勵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新華網)
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發展報告近日發布。
上海學校德育決策咨詢課題“2010-2011年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發展報告”歷時兩年完成,由上海市教委委托上海教育報刊總社《上海教育》雜志社具體承擔。該課題調查了上海73所中等職業學校33858名學生,覆蓋中職所有年級,是上海各類學生發展調研中規模最大的一次,也是首次以中職學生為對象進行的發展狀況研究。
調查顯示,中職生的整體價值取向是積極向上的,具有愛國情感,更看重親情、健康和友情。作為“90后”的中職生自主意識強,果斷,敢做敢為,有自己的想法,在個人取得成功的主要途徑方面,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自我奮斗、過硬的技能、豐富的知識,看重專業技能的比例達到71.4%。
調查同時顯示,中職生對所在學校及其就讀專業的認知度和認同度不高,缺乏具體的職業生涯規劃,只有五分之一的學生是因為符合自己的興趣特長就讀中職的。中職生理想呈現個性化特點,經濟收入、福利待遇、上升空間成為他們擇業首先考慮的因素。中職生因中考失利導致自卑受挫,經常覺得自己被忽視的占到70.07%,有強烈的被社會認同的需求。在網絡應用方面,每天都上網的中職生比例高達51.99%,但利用網絡查資料、做功課的僅排名第四,列前三位的依次為聊天、交友,看電子書、電影、視頻,網絡游戲。 (中國教育新聞網)
近年來,浙江省衢州市不斷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按照“政府主導、免費培訓、社會參與、充分就業”的要求,堅持以促進就業為目的,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中等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為主體,以高等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為補充,本著退役士兵“自愿參加、自選專業、免費培訓”的原則,加強軍地配合、部門協作,創新培訓模式,完善就業服務,落實優惠政策,不斷健全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機制,促進退役士兵充分就業。近兩年該市共培訓退役士兵1502人,參訓率達66%,就業率達91%。
為將退役士兵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工作納入制度化、規范化軌道,衢州市政府專門研究出臺 《關于進一步做好退役士兵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工作的實施意見》,市、縣兩級成立退役士兵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定期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形成“民政牽頭、部門合作、社會參與”的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確保退役士兵充分接受職業技能培訓。同時,對退役士兵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工作廣泛開展宣傳發動,即通過征兵時提前宣傳發動、退役士兵報到時宣傳發動、借助媒體宣傳發動、組織基層宣傳發動、承訓學校宣傳發動,進一步提升培訓的知曉率、參訓率。
構建培訓平臺,在全市遴選9所學校承擔退役士兵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任務,根據退役士兵學員的文化水平、自身特點和就業需求,科學制訂培訓教學計劃,采用模塊式教學、半工半讀、工學結合等培訓模式,增加實訓課程比重,提高退役士兵的實踐能力,實現培養目標個性化、技能種類多樣化、培訓過程精細化。 《中國教育報》
(家月朗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