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朔

以前我讀了兩漢早期思想家賈誼的《陳政事疏》,后來又回頭讀了《周禮》,才發現日本當年武士階級的切腹,其實是源起于中國的周朝。
周朝時,周公制禮,奠定了人類最早的統治哲學與制度。它把人分成兩類,一類是統治階級,另一類則是被統治階級。對于被統治階級,要用法來約束,而對統治階級,則要靠禮。周朝所謂的禮,不只是禮貌、禮節,而是一種以榮譽感為核心而形成的適當行為準則,它與法有重疊,但像政治責任這種抽象的價值,則不在法的范圍內,而是禮所管轄。
因此,若官員及皇室家庭犯了失職或私德的大錯,不會將這種人腳鐐手銬、拖拖拉拉、哭哭啼啼地拉出去砍頭示眾,而是讓他到皇城偏僻角落、菜園的小房間自裁謝罪,自裁的監督者就是管菜園的“甸師”。在周朝的統治哲學里,統治的階級主要是靠榮譽感和責任心來自律,活要活得有榮譽,犯錯而死,死也要死得有尊嚴,這不是特權,而是要用這種制度來鞏固統治階級的節操。
因此,周時的“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其實是有深意的,既然身為社會精英,就要有精英的榮譽感和責任心,要盡心盡力,自求完善,社會精英的這種就是要和老百姓不一樣而是更好的精英意識,當他們統治老百姓,才有道德上的正當性。只是到了后來,這種以榮譽感和責任心為主的精英意識已無人再談,甚至“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這句話也被曲解,古代統治階級成了官官相護的特權階級,于是中國的統治哲學遂告崩潰,官場也日益沉淪。
因此,我對周朝那種統治哲學,實在心向往之。既然一個人當了階級的成員,就應該有以榮譽感及責任心為基礎的精英意識,如果犯了大錯,就應切腹以謝罪。現在這個時代還在談切腹,當然已不合時宜,但至少周朝那種嚴以律己的精英意識,卻是不變的真理。而現在就少了這種精英意識。正因為欠缺了精英應有的榮譽感和責任心,遂難免亂象叢生。
其實,我從不反對一個階級社會。任何社會,由于稟賦的不同,都有上智下愚之分。一個良好的階級社會,就是讓智者,以他們的精英意識而成為統治階級,為被統治階級服務。這種形態的階級社會,應當是個好的階級社會,就以近代英國為例,它們中學起,就在培養精英,中學就念伊頓公學,大學就屬牛津劍橋,官僚治學及科研的精英盡在于此。
而中國以前也有精英,古代的科舉制度就是精英的選拔制度。只是讀歷史的都知道,精英意識的維系,必須有它的經濟物質基礎。明末的顧炎武先生在他所著的《日知錄》里就已說過:“今日貪取之風,所以膠固于人心不可去者,以給俸之薄而無以贍其家也。”他特別指出,中國古代即俸給微薄,特別是從明代開始,俸給更差,當官僚精英,其俸不足以養廉,自然就會以其權力來換取金錢。明清之世,無官不貪,當貪已成了一種習慣、一種制度與文化,它就難以改正,甚至法治也都不可能。這乃是最致命的課題,相對而言,新加坡的統治模式仿效英國,統治精英均俸祿極厚,足以過中上的生活,在這樣的基礎上,自然會法治有效,精英階層才像個精英。
中國必須有精英,精英該有榮譽感與責任心為主的精英意識,而整個俸給制度必須配合,然后才可能弘揚法治,使中國未來的國家建設工程走上平順的大道。一個無階級的平等社會是不可能的夢想,中國人不要再做這種夢,中國人要做的是理想的精英社會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