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文 □張文剛(河南省豫北水利勘測設計院)
林州市藍鉆華庭6#樓位于藍鉆華庭小區內,建筑面積7762m2,為18層剪力墻結構。地下一層為貯藏室,一層為商業網點,2~18層為住宅部分,層高均為3.0m,第19層為電梯機房,層高4.2m,室內外高差0.45m,結構總高度54.45m。本工程抗震設防為丙類,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特征周期0.40s,剪力墻(及框架)抗震等級為三級,抗震構造等級三級。高層建筑基礎埋深取房屋高度的1/15,為1/15×54.45=3.63m,地下室結構計算高度為3.6m,筏板厚度取h=1000m m,筏板底標高為-4.6m,基礎埋深滿足規范要求。基礎持力層位于粉質粘土單元,該層地基承載力只有130kPa,采用天然地基不能滿足設計要求。并且該樓位于場地內西部,此處存在縱貫南北向排水溝,深度5.0~8.0m,寬約10.0m,溝內土質大部為后期回填土,不能作為持力層使用。筏板距離堅硬的石灰巖單元還有7.0m左右,因此基礎采用筏板+樁基礎,樁端嵌入石灰巖單元作為基礎。
依據野外勘探、原位測試及室內土工試驗結果,該建筑場地在勘探深度范圍內的地層由上至下主要分為:
主要由粘性土組成,含少量灰渣、石塊及植物根系等,松散。層底埋深0.6~1.2m,層厚0.6~1.2m,平均厚度0.88m。
黃褐色、紅褐色,可塑,具鐵錳質氧化物侵染現象,無搖振反應,切面稍有光澤,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層底埋深1.3~11.9m,層厚0.6~11m,平均厚度3.24m,承載力特征值f ak=130kPa。
灰白色、青灰色,隱晶質結構,成分以方解石為主,呈中風化狀,巖石堅硬,巖心較完整,裂隙較發。該層未揭穿,揭露最大深度15.0m,揭露最大厚度14.0m,承載力特征值f ak=2000kPa。
最大鉆探深度15.0m內未見地下水位,且場地內及其附近無地表水。
根據《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等相關規范進行計算。該樓基礎設計等級為乙級,基樁按照不同的分類方法,可分為摩擦樁、端承樁(按承載狀態分),分為擠土樁、部分擠土樁、非擠土樁(按成樁方法分),還可分為小直徑樁(d≤250m m)、中等直徑樁(250m m≤d≤800m m)、大直徑樁(d≥800m m)(按設計直徑d分類)。本工程采用人工挖孔擴底灌注樁(嵌巖樁),樁徑d=800m m,擴大頭直徑D=1200m m,基樁的最小中心距≥3.0d,根據《安陽大地勘探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巖土工程勘察報告(詳勘)》,以第3層灰白色石灰巖為樁端持力層,樁端阻力特征值qp=3000kPa,樁端進入持力層深度≥1.50m,滿足規范要求的嵌入較完整巖的全斷面深度不宜<0.4d且≥0.5m的規定。
3.2.1 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計算
Quk=Qsk+Qrk=uΣQsi k1 i+ζrf rkAp
注:Quk—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Qsk—土的總極限側阻力標準值;Qrk—嵌巖樁總極限阻力標準值;Qsi—樁周第i層土的極限側阻力;f r—巖石飽和單軸抗壓強度標注值;ζr—樁嵌巖段側阻和端阻綜合系數
根據樁基規范5.3.9條計算
H r/d=1.5/0.8=1.875ζr=0.89*1.2=1.068(H r為嵌巖深度)

表1 樁側阻力、端阻力特征值表
樁截面面積:Ap=3.14*1.2*1.2/4=1.13m2
將樁端、樁側阻力特征值帶入下式計算所得:
Quk=Qsk+Qrk=uΣQsi k1 i+ζrf rkAp=3621kN
3.2.2 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計算
Ra=1/K*Quk(注:K 為安全系數,取 K=2)
Ra=1/K*Quk=1/2*3621=1811kN
3.3.1 基礎以上荷載總值:124769kN
3.3.2 基礎筏板自重:25*454.8*1=11370kN
3.3.3 上述兩項荷載總和:136139kN
3.3.4 樁數n=136139/1811=75根
根據上述計算結果進行基礎樁位布置,樁間距按照d=2.4m進行排列,輸入PKPM系列結構計算軟件JCCAD程序中,進行驗算,樁基豎向承載力滿足樁基規范要求。
樁身混凝土采用C35,樁主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35m m,主筋采用H B400級(三級鋼)。樁身配筋率取0.75%,配筋面積為Ag=0.0075×3.14×800×800/4=3768m m2,主筋選用12根三級鋼d=20,樁頂縱向鋼筋錨入筏板內,錨入長度≥38倍縱筋直徑。箍筋采用螺旋式,直徑為8m m,間距200m m,樁頂以下5d范圍內箍筋加密間距為100m m;并且每隔2.0m設置一道焊接加勁箍筋,直徑14m m。樁的外緣至承臺邊緣的距離≥150m m,樁嵌入承臺內的長度≥100m m,詳見樁身構造詳圖。

圖1 樁身構造詳圖
人工挖孔樁終孔時,應進行樁端持力層檢驗,并逐孔檢驗樁底下3m深度范圍內有無空洞、破碎帶、軟弱夾層等不良地質條件。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極限端阻力標準值應通過單樁靜載試驗確定,檢驗方法可按現行行業標準《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JGJ106執行。試樁數不宜少于總樁數的1%,且不應少于3根。成樁后要對樁體完整性、承載力進行檢測,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上部結構施工。樁施工過程中,要進行護壁,護壁的制備和處理要符合相關規范要求,護壁厚度為175m m,當樁凈距<2500m m時,采用間隔開挖。樁的施工應符合《建筑樁基技術規范》中第六章及其他有關施工規范中要求,并注意施工安全。
樁基工程是一項繁瑣而且復雜的工程,作為一名設計人員要從多方面考慮,結合建筑物的勘察報告仔細分析,選擇合理的樁基形式,這對于保證結構安全、節約投資、降低工程造價,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林州市藍鉆華庭6#基礎施工已接近尾聲,從施工現場基槽開挖后的驗槽記錄以及基樁整體施工情況、驗樁記錄,說明該棟建筑物基礎在距離持力層較遠的情況下,選擇人工挖孔嵌巖樁這種樁基形式是符合實際情況的,是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