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斌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呼吸內科一種常見病和慢性病,多在急性發作合并肺部感染的情況下來醫院就診。這類患者肺功能的漸進性下降,多數患者在長期病程中出現心律失常,且多為房性心律失常,尤以急性心房顫動并快速心室率常見而需要緊急處理[1]。心臟疾病引起的心房顫動,大多有指南來指導處理,而現在很多患者是非心源性病因誘發的[2,3],為了更好的處理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心房顫動患者的病情,本研究旨在探討地爾硫卓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心房顫動患者中的治療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月—2011年9月在我院反復(距離首次確診時間>3年)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發作且本次住院治療中出現急性心房顫動并快速心室率的患者,均行血液分析、胸部CT、肺功能、痰培養及藥敏檢查。同時剔除糖尿病、肺結核、腫瘤、矽肺、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共128例患者入選,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64例,男62例,女2例,年齡55歲~69歲(62.0歲±3.2歲);干預組64例,男61例,女3例,年齡54歲~71歲(63.0歲±2.8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方面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在住院期間完善相關檢查后均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療原則進行治療。對照組使用胺碘酮控制心房顫動(杭州賽諾菲安萬特民生制藥有限公司,每支150 mg),首先以150 mg在10 min內靜脈推注完,然后1 mg/min的速度靜脈輸注,若轉復為竇性心律或用藥持續達6 h,可減慢滴注速度為0.5 mg/min。干預組給予地爾硫卓(天津田邊制藥有限公司,每支10 mg)控制心律失常,首先以10 mg~20 mg緩慢靜脈注射,心室率控制后可以5μg/(kg·min)或5 mg/h~15 mg/h的速度維持靜脈輸注。
1.3 記錄數據資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情況、指脈氧和心律失常的變化時間和控制情況,記錄使用藥物的名稱和劑量,因為患者為慢性阻塞性肺病有缺氧存在,當心室率在休息狀態時<100次/min記為控制心室率有效,反之為控制無效。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χ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2 h內心室率控制情況 干預組心室率控制的例數明顯多于對照組(χ2=26.33,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心室率控制例數比較 例
2.2 兩組患者治療24 h內轉復為竇性心律的例數比較 對照組轉復為竇性心律的患者明顯少于干預組(χ2=10.63,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24 h內轉復為竇性心律的例數比較 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具有氣流受限、進行性發展的疾病[4]。多見于吸煙人群,以男性多發。在慢性病程進展中,肺組織的重構和漸進性通氣、換氣功能障礙,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導致患者容易發生房性心律失常,以房性早搏、心房顫動常見;其中急性心房顫動并快心室率需要緊急處理。地爾硫卓為非二氫吡啶類鈣離子拮抗劑,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整個機體處于缺氧狀態,缺氧的心肌容易出現心律失常,加上肺靜脈根部電活動的異常,誘發心房顫動,地爾硫卓快速阻斷鈣通道,防止鈣超載,有效地控制了心室率且能減輕肺部血管痙攣,改善肺血流和肺循環壓力,減少對肺靜脈的刺激,減輕心肺電重構[5,6],同時也有利于緩解氣道狹窄,改善通氣,減輕了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損傷作用;而胺碘酮控制心室率和轉復竇性心律相對慢一些,效果差一些,主要是因為胺碘酮作用靶點主要針對的是心肌細胞,故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地爾硫卓的抗心律失常效果優于胺碘酮,且沒有長期運用肺纖維化的副反應[7]。但是在阻塞性肺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或冠心病的患者,發生心房顫動并快心室率抗心律失常的藥物治療,尚需要進一步探討和分析。
[1] Shibata Y,Watanabe T,Osaka D,et al.Impairment of pulmonary function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atrial fibrillation:The Takahata study[J].Med Sci,2011,8(7):514-522.
[2] Lainscak M,Dagres N,Filippatos GS,et al.Atrial fibrillation in chronic non-cardiac disease:Where do we stand[J].J Cardiol,2008,128(3):311-315.
[3] Shen SL,Zhao YC.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ravenous esmolol,amiodarone and diltiazem for controlling rapid ventricular rate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during anesthesia period[J].Chin J Cardiol,2010,38(11):989-992.
[4] 王吉耀.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6-41.
[5] Lee J,Kim K,Lee CC,et al.Low-dose diltiazem in atrial fibrillation with rapid ventricular response[J].Am J Emerg Med,2011,29(8):849-854.
[6] Kalus JS.Pharmacotherapeutic decision-making for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J].Am J Health Syst Pharm,2010,67(9 Suppl 5):S17-S25.
[7] Siu CW,Lau CP,Lee WL,et al.Intravenous diltiazem is superior to intravenous amiodarone or digoxin for achieving ventricular rate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acute uncomplicated atrial fibrillation[J].Crit Care Med,2009,37(7):2174-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