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肖芬 王曉萍 邱麗香 張苑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指因免疫機制使血小板破壞增多的臨床綜合征,是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中最常見的一種[1],患者由于病情影響,常會存在多種負性心理變化。在2010年8月~2012年3月期間,我們對我科收治的ITP患者采取綜合性心理干預,觀察綜合性心理干預對患者治療前后抑郁及焦慮心理的影響,現將護理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8月~2012年3月期間我科收治的ITP患者96例,ITP診斷標準依據《血液病學診斷及療效標準》中的診斷標準進行診斷[2]。96例患者中男27例,女69例,年齡13~68歲,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主要為皮膚瘀點、瘀斑,其中7例有鼻出血,16例有口腔黏膜出血,血小板計數在(2.3~61)×109/L。將入選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常規護理組及綜合干預組各48例。常規護理組:男12例,女36例,年齡(20.0±2.4)歲,血小板計數平均(22.3±2.8)×109/L。綜合干預組:男15例,女33例,年齡(20.0±2.3)歲,血小板計數平均(20.1±2.4)×109/L。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血小板計數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護理組:在患者入院后,給予止血、糖皮質激素、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等藥物治療,在治療基礎上采取常規護理措施,主要包括病情的觀察、飲食護理、出血護理、用藥護理等。綜合干預組:在常規護理措施的基礎上進行心理干預、行為指導、健康教育指導及社會支持,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心理干預。對確診患者進行一對一的心理干預,主要是幫助其認識到疾病是可以治療的,樹立治療信心,存在明顯抑郁和焦慮的心理時進行專門心理疏導,必要時考慮使用藥物輔助治療。(2)行為指導。指導患者進行合理活動,避免外傷,重癥患者要臥床休息,并且較輕的情況下可以適當散步,不激動,保持大便通暢,刷牙要用軟包牙刷等,幫助患者糾正可能導致出血或病情加重的生活習慣。(3)健康教育指導。根據ITP發病機制等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掌握疾病轉歸,增強患者應對疾病的信心和治療依從性。(4)社會支持。醫護人員、患者家屬、患者朋友等共同給予患者更多的社會支持,重點有醫護人員進行指導。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1.3.1 抑郁自評量表(SDS)采用SDS進行評價患者抑郁嚴重程度,SDS問卷內容主要有20個條目,每個條目分為分很少、有時、經常、持續4個等級,評分標準如果是進行正向評分題,依次評粗分l、2、3、4,如果是進行反向評分題評分,則評為4、3、2、1,所得的粗分×1.25為標準評分,評分小于53分為正常,評分分值越高顯示抑郁癥狀約明顯。
1.3.2 焦慮自評量表(SAS)采用SAS進行評價患者焦慮嚴重程度,SAS問卷內容主要有20個項目,每個條目下分為沒有或很少時間有、小部分時間有、相當多時間有、絕大部分時間或全部時間有4個級別,沒有或很少時間有為1分,小部分時間有為2分,相當多時間有為3分,絕大部分時間或全部時間有為4分。評分<50分正常,評分分數越高表示焦慮癥狀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干預前SDS、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SDS、SAS評分均較干預前下降,干預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常規護理組SDS t=2.32,SAS t=1.99,P<0.05,綜合干預組SDS t=4.52,SAS t=5.40,P<0.05);干預后綜合干預組SDS、SAS評分較常規護理組下降更為明顯,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SDS t=2.57,SAS t=4.19,P<0.05)。見表1。
表1 兩組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干預前后干預前SDS、SAS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干預前后干預前SDS、SAS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P<0.05;與常規護理組干預后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 SDS SAS常規護理組 干預前 48 59±12 53±7干預后 48 54±9a 50±6a綜合干預組 干預前 48 59±12 52±8干預后 48 49±9ab 45±5ab
ITP據報道發病率約為418/10萬[3],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一般認為與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及免疫因素導致患者自身產生血小板抗體及體內雌激素等有關。ITP由于與免疫因素密切相關,患者常會病情反復發作,由于疾病的反復及急性期患者病情多較危重,患者多缺乏對疾病治療的信心,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臨床報道采取合理的護理措施,對患者焦慮等負性心理均有一定的干預作用,能明顯提高患者應對疾病的能力和治療的信心[4-5]。
SDS是我國常用的抑郁自評量表,SAS是常用的焦慮自評量表。SAS及SDS評分已經成為臨床常用評價患者有無焦慮及抑郁的客觀方法。為了觀察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與傳統護理干預措施對ITP患者的心理影響,我們對患者在干預前后進行了SDS及SAS評分,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患者SDS、SAS評分均較干預前下降,干預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干預后綜合干預組SDS、SAS評分較常規護理組降低更為明顯,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進行護理干預明顯能改善患者的焦慮及抑郁情緒,并且綜合性護理干預較傳統護理干預更能明顯降低患者焦慮及抑郁的心理。這是因為綜合性干預措施不僅進行傳統的護理,而是在常規護理措施的基礎上進行了針對患者存在的實際問題進行了心理干預、行為指導、健康教育指導及社會支持,讓患者從疾病發病原理到治療均有客觀的認知,樹立信心,配合治療及護理,而醫護人員的心理干預則從心理上給予了更多的干預,行為指導有助于改善患者引起疾病反復的不良習慣,社會支持系統的建立讓患者得到了更多的廣泛支持,對抑郁及焦慮的改善均起到了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綜合性的心理干預能明顯改善患者焦慮及抑郁心理,提高患者社會質量,樹立治療信心。
[1]胡品津.內科學[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5:499-502.
[2]張之南.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3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281-282.
[3]郭彩麗,張瑞芳.98例急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臨床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1,20(2):182-187.
[4]蔣華,陳敏芝.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心理分析及干預的調查[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6,9(6):576-577.
[5]韓愛榮,張歡英,袁瑞林.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人的健康教育[J].護理研究,2011,25(12):3363-3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