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健麟 梁燕玲
抗生素的合理運用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率的重要因素。雖然抗生素在兒科感染性疾病治療過程中療效顯著,但是鑒于小兒生理的特點,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同時也導致了耐藥菌株的出現,由于小兒自身免疫系統的發育不完全,更加容易造成嚴重的損傷,而抗生素的濫用在我國各地基層醫院非常普遍。為探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地區基層醫院兒科抗生素使用情況及存在問題,對500例住院患兒抗生素使用狀況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此為臨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0年1~12月門診西藥處方500張,分別統計含抗生素處方百分比及注射抗生素和聯合用藥處方的比例,了解抗生素在臨床使用的現狀,分析抗生素在基層兒科應用的實際情況,并進一步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
1.2 調查方法 按預先設計好的調查登記表認真填寫,統計患兒姓名、性別、年齡、所用抗生素名稱、用量、給藥方式、用藥時間、聯合用藥情況等,進行統計分析。
兒科門診的疾病分布主要集中在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上,其中呼吸道疾病占84.76%,消化道疾病占12.23%,治療過程中抗生素使用率達70.80%。抗生素處方統計匯總見表1。注射用抗生素占總處方的50.42%,各類注射和口服抗生素在抗生素處方中出現的頻率情況見表2、表3。在隨機抽查的處方中,二聯使用抗生素的處方占使用抗生素的58.77%,占有較大的比率(表4)。

表1 不同年齡段兒科門診抗生素處方統計[例(%)]

表2 各類口服抗生素使用情況

表3 各類注射抗生素使用情況

表4 抗生素聯合應用情況
按照抗生素使用原則,抗生素的使用越來越受到關注。從表l可以發現,門診抗生素處方占總處方的70.80%,顯著高于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規范》中醫院感染藥物應用率應控制在<50%的要求[1]。抗生素單用頻率較高,而兩種抗生素聯合用藥占抗生素處方的11.23%,未發現三聯和四聯用藥。小兒一般性的細菌感染性疾病,使用單一的抗生素就可以取得理想的療效,既可以減少患者的經濟負擔,又可以減少不良反應。
從表1可以看出,1~5歲組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患兒比例明顯增加,相應抗生素的使用率也大幅提高。從使用的注射抗生素來看,β-內酰胺類抗生素占首要地位,在β-內酰胺類中以頭孢呋辛使用頻度最高。調查發現喹諾酮類、氨基糖苷類、四環素類等毒副反應較大的抗生素均很少使用,說明本院兒科醫生在抗生素的種類選擇上也已經注意到了這幾類藥物的毒副反應。
口服給藥中頭孢拉定使用頻率最高,頭孢拉定革蘭陽性菌的作用較強。其次是克林霉素,其原因可能是該藥是大環內醋類一個較新的品種,具有口服吸收快、組織分布廣、半衰期長等特點。從表2和表3可以看出,兒科門診大環內酯類、頭孢菌素類用量已遠遠超過青霉素類。因為大環內酯類和頭孢菌素類生物利用度高、血藥濃度和組織濃度高、半衰期長、抗菌活性強、不良反應少。相比較而言,青霉素臨床應用效果不穩定,而且風險性較高,因此在兒科門診中已經很少應用。氨基糖苷類具有較大的毒副作用,在兒科治療過程中已未見使用。
從表4可以看出,兒科門診聯合用藥基本上都是大環內酯類與頭孢菌素類或青霉素類的聯合應用。大環內酯類是快速抑菌劑,頭孢菌素類或青霉素類是繁殖期殺菌劑。如果先應用頭孢菌素類或青霉素類,再應用大環內酯類,此聯合用藥不會出現拮抗現象,屬合理用藥。
綜述所述,我院的門診兒科抗生素的使用率為70.80%,使用情況不盡合理,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股氐膽檬前央p刃劍,要合理使用,切勿濫用[2-3]。只有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最大程度發揮抗生素的效用,保證患兒安全。
[1]夏國俊.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出版社,2004:90-92.
[2]趙倩華.抗生素的合理應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1,1(5):30-31.
[3]吳思鳳.淺析基層醫院臨床應用抗生素所面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J].當代醫學,2012,18(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