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桂金 余潔梅
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非靜脈曲張引起的出血,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1-3]。其病因主要有消化性潰瘍、上消化道腫瘤、應激性潰瘍、急慢性上消化道黏膜炎癥。在上消化道出血的過程中,血液大量從消化道流失,會引發一定程度的氮質血癥,大量失血嚴重的還會導致失血性休克。目前,在臨床上開展比較多的是內鏡下止血技術[4-5],本文對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方法進行了研究,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120例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5例,女45例,最大年齡66歲,最小年齡25歲,平均年齡(39.4±14.5)歲,將所有患者平均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上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試驗組采取包括內鏡止血的內科綜合治療,內鏡止血包括:(1)定點噴灑凝血酶;(2)血管夾止血;(3)兩種方法聯合應用。
對照組不采用內鏡止血,用常規的保守治療,包括補液、補充血容量、應用高效質子泵抑制劑等。
根據療效判定,內科治療無效的患者行手術治療。
1.3 療效判定 (1)顯效:3d內止血;(2)有效:4~5d止血;(3)無效:5d以上仍未止血。顯效和有效則認為治療成功。
1.4 統計學方法 將文中所得結果應用SPSS14.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治療成功57例,內科治療無效行手術3例,治療成功率為95.0%,平均住院天數(8.4±3.5)d;對照組治療成功50例,內科治療無效行手術10例,治療成功率為83.3%,患者平均住院天數(10.4±4.9)d。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從表1我們可以看出,試驗組內科治療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試驗組患者的住院天數也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種以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為主要特征的消化系統疾病。由于血液大量滯留消化道內,被消化分解后產生大量氮質,入血后可能會引發氮質血癥。同時由于機體大量失血,還可能引起失血性休克,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
在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癥狀中,比較明顯的是嘔血和黑便。其中嘔血的顏色跟血液在上消化道特別是胃中停留的時間長短有關。胃內胃酸的主要成分是鹽酸,鹽酸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以及其中的鐵元素反應,從而形成咖啡色的凝血塊。而血液從腸道排出時會與腸道內的硫化物反應形成黑色的硫化鐵,腸粘膜在其刺激下會增加滲出進而形成柏油樣便。通過對嘔血和黑便性狀的觀察,可以初步判定出血時間和出血位置,為及時做出診斷提供重要的依據。
在臨床上,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狀態分為高危跟低危狀態,其診斷標準分別是血壓≤90/60mmHg、血紅蛋白濃度≤70g/L、心率≥120次/min、出血量估計≥1000mL/2h為高危;血壓>90/60mmHg、血紅蛋白濃度>70g/L、心率<120次/min、出血量估計<1000mL/2h為低危狀態。在診斷上臨床醫師需要準確的判斷患者的癥狀程度,及時找到出血原因和出血點,從而確定治療方案。
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其發病原因主要有潰瘍、血管瘤、癌變等,其中,上消化道潰瘍是最主要的發病因素。在服用非甾體類藥物、飲酒、工作勞累、精神緊張的情況下也可引發應激性潰瘍從而導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在治療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選擇上,主要有內鏡治療和一般的內科保守治療,內鏡治療指在相應的潰瘍以及出血點處噴灑止血藥物(藥物首選凝血酶)、血管夾止血(利用夾子夾緊相關組織以阻斷組織血流)以及兩種方法聯用。內科保守治療主要是針對失血癥狀,及時補充血容量包括補液輸血,靜脈注射高效質子泵抑制劑,有條件的可以選擇口服云南白藥,促進潰瘍創面愈合。
在應用內鏡止血技術的時候,首先要建立靜脈輸液通道,而且要盡可能詳細的了解患者的全身狀況。要求患者禁食至少6h,控制患者胃內的pH值,減輕腹壁緊張度,必要時可以使用地西泮緩解。在患者全身保持一個穩定的狀態后,及時找出出血點給予相應治療。
雖然在上消化出血的處理技術上已經有比較先進的電凝、激光等止血技術,但是在應對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時候,內鏡止血技術能夠及時的檢查出出血部位和出血情況,以及病灶的性質,高效安全,應該作為治療該類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選治療方式。
[1]危貴君,鄧中民,胡奕.醋酸奧曲肽聯合云南白藥治療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2,21(2):304.
[2]饒正偉,馮軼,馮剛,等.氬離子凝固術聯合藥物治療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30):3468-3470.
[3]羅明初,朱禮星.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312例診療體會[J].當代醫學,2009,15(18):69-70.
[4]吳江山,阮素蓮,韋秀芳.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不同內鏡治療方法比較[J].吉林醫學,2011,32(34):7300-7301.
[5]張佳瑩,王曄,張靜,等.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內鏡治療失敗的危險因素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42(6):703-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