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華
鼻內鏡修正術是指對內鏡下鼻竇炎手術或傳統鼻竇手術后,復發(fā)鼻竇炎鼻息肉的再次手術。常因既往手術已經造成正常解剖標志破壞而增加再次手術的風險[1]。因此如何選擇手術方式以降低風險,提高手術有效率成為關鍵。現對我院80例行復發(fā)性鼻竇炎鼻息肉手術的患者的兩種手術方式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1997年海口會議修訂的慢性鼻竇炎鼻息肉臨床分期與分型[2],80例患者中Ⅱ型24例,Ⅲ型56例。男51例,女29例;年齡14~68歲,平均年齡(44.1±19.3)歲。既往手術史:1次手術19例,2次手術42例,3次及3次以上19例,病程2~38年。所有患者術前均已做鼻竇冠狀位CT掃描以及鼻內鏡檢查,其中21例存在息肉樣變,15例存在鼻中隔明顯偏曲,22例存在鉤突殘端,10例患者中鼻甲缺失,10例患者下鼻甲肥大,15例患者存在鼻腔粘連。傳統治療組35例行傳統手術,內鏡下修正術組45例行鼻內鏡下鼻息肉切除。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平臥位,有3次以上手術史患者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手術,其余患者采用鼻腔表面麻醉加局部麻醉手術。鼻腔息肉于鼻內鏡下使用圈套器摘除,對息肉樣變中鼻甲進行修剪,切除泡狀中鼻甲外側部。若竇口鼻道復合體破壞,尤其是中鼻甲已切除的患者,以中鼻甲根部和中鼻甲前穹窿為手術標志,將殘留鉤突切除并開放前組篩竇。切除篩房時應從前往后切除,盡量完整切除,使用吸切器切除息肉,吸出竇內黏膿,避免使用鉗撕扯,保留正常黏膜。行額竇修復術前先辨認額突,在額突前打開氣房將息肉摘除,吸出內部膿液。若上頜竇口過于狹窄,竇腔內大量膿液時,應以下鼻甲上緣作為標志做上頜竇口擴大術。若上頜竇內已有息肉時,則將中鼻甲下鼻甲聯合開窗,清理病變部位后重新組建上頜竇通道。若發(fā)生蝶竇竇口阻塞時將后鼻甲上穹窿作為標志,往上延續(xù)1~1.5cm,將蝶竇口開放,同時往內下擴大,清理病變部位。
1.3 觀察指標 以1997年海口會議的“鼻內鏡手術療效標準”進行評定[3]。改善百分率=(治療前總分-治療后總分)/治療前總分×100%。顯效標準:改善百分率≥51%,有效標準:21%~50%,無效標準:≤2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6個月以上的隨訪,按照1997年海口會議的“鼻內鏡手術療效標準”進行療效評定,內鏡下修正術組顯效35例,有效9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78%;傳統治療組顯效6例,有效13例,無效16例,總有效率為54.29%。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3.2874,P<0.05)。見表1。手術均無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

表1 兩種手術方式治療效果對比[例(%)]
有調查顯示,在發(fā)達國家中季節(jié)性鼻炎的發(fā)病率約為10%,常年鼻炎10%~15%,在兒童中更是高達45%[4]。復發(fā)性鼻竇炎鼻息肉的病因較為復雜,慢性鼻竇炎的病理因素包括解剖異常,多數患者存在鼻腔以及鼻竇解剖異常的病例基礎;各種變態(tài)反應;囊性纖維化以及原發(fā)性纖毛不動綜合征。復發(fā)性鼻竇炎病變范圍大,炎癥持續(xù)的時間較長,使得黏膜纖毛的排泄功能嚴重受損,極易發(fā)生竇腔黏膜肥厚增生性病例改變。Richtsmeier曾經提出內鏡下上頜竇手術失敗的10大原因[5],表明前期手術次數與術者的手術技巧非常之關鍵。而前期的手術常常將正常的解剖結構破壞,解剖標志也難以辨認,使得進行修正術時手術風險與手術難度增大。與傳統手術相比,鼻內鏡手術具有組織損傷小、不破壞鼻腔生理功能、操作精確的優(yōu)點,因此患者術后恢復較快,且術后鼻息肉復發(fā)率低。本研究在切除鼻息肉的同時,進行了篩竇開放術及上頜竇自然開口擴大術,達到了清除鼻竇炎性病灶的目的,從而進一步降低鼻息肉的復發(fā)率。本研究結果顯示,傳統治療組總有效率為54.29%;而內鏡下修正術組總有效率為97.78%,明顯高于傳統手術組的總有效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內鏡下治療復發(fā)性鼻竇炎鼻息肉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手術方式。修正性鼻內鏡手術的綜合性較強,需要術前護理,掌握熟練的手術技巧,以及術后及時換藥。術中應尤其注意避免損傷正常的黏膜組織,防止過度治療,解剖標志不清的情況下不可盲目開放鼻竇,而導致嚴重的并發(fā)癥。
[1]林海,甄澤年,趙敏,等.復發(fā)性鼻竇炎鼻息肉鼻內鏡手術治療體會[J].中國內鏡雜志,2004,10(7):53-54.
[2]陳紫輝.鼻內窺鏡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58例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0,16(4):69-70.
[3]許庚.功能性內窺鏡鼻竇手術后術腔粘膜轉歸階段的劃分及處理原則[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1999,34(5):302-305.
[4]馬艷紅,賀廣湘,劉國輝,等.修正性鼻內鏡手術23例分析[J].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2008,9(5):299-300.
[5]Richtsmeier WJ.Top 10 reasons for endoscopic maxillary sinus surgery failure[J].Laryngoscope,2001,111(11):1952-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