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友萍
不穩定型心絞痛(unstable angina,UA)與急性心肌梗死(AMI)有共同的發病基礎,前者為冠狀動脈管腔不全或間斷的阻塞,后者為突然完全閉塞。UA發病率高,由于其具有獨特的病理生理機制及臨床預后,病情變化快,如果不能恰當及時的治療,患者可能發展為AMI,甚或猝死,及時有效的治療對預后有很大的實際意義。
1.1 一般資料 選擇住院的UA患者80例,均符合197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命名專題組制定的“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和診斷標準”[1],包括初發勞力型、惡化勞力型和自發型(變異型),男50例,女30例,年齡40歲~70歲;病程1個月至5年,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0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并發癥等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嚴格按照冠心病二級預防治療,包括休息,吸氧,口服硝酸酯類、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β-受體阻滯劑、鈣拮抗劑、調脂治療以及對癥支持治療。在此基礎上治療組加用丹紅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緩慢輸注,同時給予硝酸甘油注射液1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靜脈輸注,每日一次,(7~14)d為一療程。對照組單用硝酸甘油注射液1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靜脈輸注,每日一次,(7~14)d為一療程。治療過程中觀察心絞痛每天發作次數及持續時間,兩組心絞痛發作時,均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并在治療前、中及后描記心電圖,檢查肝腎功能,觀察不良反應。
1.3 檢測指標 觀察兩組治療前后心絞痛發作次數及靜息心電圖變化,分組后即刻,24h,3d,7d,14d,各做一次心電圖,如遇心絞痛發作,常規做心電圖觀察。觀察記錄每日心絞痛發作次數。監測血小板,肝腎功能,血糖,血脂,出凝血時間,心肌酶。
1.4 療效判定標準 按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政局頒布的《心血管系統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評定。
1.4.1 癥狀療效 顯效:同等勞累程度不引起心絞痛或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80%以上,硝酸甘油消耗量減少80%以上。有效:心絞痛發作次數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均減少50%~80%。無效:心絞痛發作次數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均減少低于50%。加重:心絞痛發作次數、程度和持續時間加重,硝酸甘油消耗量增加。
1.4.2 心電圖療效 顯效:靜息心電圖恢復正常。改善:靜息心電圖缺血性ST段下降,治療后回升1.5mm以上,但未正常或主要導聯倒置T波變淺達50%以上或T波由平坦轉為直立。無改變:靜息心電圖與治療前基本相同。加重:靜息心電圖ST段較治療前下降≥0.5mm,主要導聯倒置T波加深≥50%或直立T波變為平坦,由平坦T波變為倒置。
1.5 統計學處理 計數資料用χ2檢驗分析。
2.1 兩組心絞痛改善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心絞痛改善情況
2.2 兩組心電圖變化情況(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后心電圖改善情況
2.3 不良反應 兩組在觀察期間未見明顯不良反應發生。
不穩定型心絞痛屬于急性冠脈綜合征,急性冠脈綜合征是由于斑塊破裂和糜爛并發血栓形成、血管痙攣及微血管栓塞等多因素作用下所導致局部心肌血流量明顯下降,心肌供氧減少,導致缺血性心絞痛。硝酸甘油為內皮依賴性血管擴張劑,通過擴張體靜脈,減少回心血量,使左室舒張末期容量減少,從而減輕了左室前負荷及左室壁張力,達到減少心肌耗氧量。此外,本類藥物還可消除冠狀動脈狹窄部的血管阻力,緩解冠脈痙攣,擴張側支血管,以改善缺血心肌的血供,能減少心肌耗氧和改善心肌灌注,增加心肌供氧,從而改善心絞痛癥狀。
丹紅注射液為中藥丹參、紅花按科學配方提取的復方制劑,其主要有效成分包括丹參酮、丹參酚酸、紅花黃色素等,其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作用機制有:抗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AS)作用。降低血脂水平,延緩AS斑塊的形成,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是促進AS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保護內皮細胞免受損傷是防治AS的關鍵,丹紅注射液能調節血管內皮細胞生成和釋放一氧化氮(NO)及內皮素(ET),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功能,進而產生抗AS作用。炎癥在AS的發生發展中起著主要作用,在各種炎癥的急性期或組織創傷時,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hs-CRP)濃度急劇升高,丹紅注射液減少hs-CRP生成,減輕血管壁炎癥反應。促血管新生作用[2]。當前冠心病的血運重建術如冠狀動脈支架術及旁路搭橋術血管新生已普遍應用,效果肯定。但相當數量的患者冠狀動脈病變非常彌漫,有些無條件或不愿接受血運重建術患者,冠狀動脈的血管新生治療是極具吸引力的治療手段。血管新生的病理生理較復雜,由促血管新生的因子與抑制血管新生的因子保持動態平衡,已知促進血管新生的因子主要有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與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等。丹紅注射液具有促血管內皮分泌VEGF,有明確的促血管新生作用。阻止血栓形成和促進血栓溶解作用[3]。丹參酚酸和紅花有效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激活的作用,能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環等作用,丹紅注射液可顯著延長凝血酶原時間(PT)等及降低藥后血小板的黏附率,抑制血小板活化,減少GPⅡb/Ⅲa受體的激活,從而減少血小板聚集。
硝酸甘油聯合丹紅注射液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既可擴張冠狀動脈,又可防止血栓形成,促進血管再生,可有效改善冠狀動脈循環,從而有效治療心絞痛及明顯改善心電圖心肌缺血。
[1] WHO.缺血性心臟病命名及診斷標準[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81,9(1):75.
[2] 羅海明,陸華棟,余尚才.丹紅注射液促血管新生作用及其量效關系的實驗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7,6(5):504-506.
[3] 謝鳴.中醫方劑現代研究(下卷)[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7:1075-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