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偉
摘要: 中職教育為就業教育,語文學科對于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前,學生的就業壓力很大,語文學科不僅要注重學生的智育,而且要利用學科自身的優勢,培養中職生的創業意識,引導他們將自主創業作為人生的最大的追求,將自己的知識、專業技能和興趣特長相結合,走自主創業之路,樹立人人都能創業的意識。
關鍵詞: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培養創業意識
我任教于中等職業學校,通過教學實踐的不斷總結,發現中職語文語雖是文化課,但對學生的職業能力的培養同等重要。這意味著語文學科不僅要注重學生的智育,而且肩負著滲透創業意識的責任。中職學生的語文素質,不僅影響著其他學科的學習,而且會對他們今后的生活和工作產生影響。因此,中等職業教育的語文課應為中職生創業意識的培養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中職語文課肩負著培養學生創業意識的重任
創業意識就是創業實踐活動中對人起動力作用的個性傾向,包括創業者的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觀等要素。中職教育即為就業教育,溫家寶總理指出:“就業不僅關系到一個人的生計,而且關系到一個人的尊嚴。”目前就業問題已成為社會的一個巨大難題。教育工作者必須加以重視。創業意識培養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將“自己需要雇主,尋找企業,能夠受雇而賺錢生活”的觀念轉變為“要為自己的生活負責,要做生活的強者,自己必須創業”。
語文教師應通過課堂向學生講授創業的知識,結合生動鮮活的成功人士的創業案例,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比較清晰的概念,有意識地誘發學生的創業需要和創業動機,激發學生的創業興趣和創業思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對于學生來說,沒有比學會學習更重要的事了,這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新世紀人才的一個評價標準,學習型的人才才更受未來社會的歡迎。
要想創業成功,必須有創業自信心。中職學生大多是因為中考的失利,才選擇到職業學校就讀,他們的自卑心理較嚴重。語文教師要引導中職生學會正視自己,善于挖掘自身的潛能。現實生活中創業成功者的事例告訴我們:他們的成功并不是靠學歷、智商、財富,而是靠努力、毅力、規劃及自信心。那些曾經一文不名的創業者之所以能成為百萬富翁,無不得益于辛勤勞動、勇于創新與有始有終。其實,創業最重要的不是特殊的才干,而是執著和信心。語文教師必須對中職生進行創業教育引導,培養中職生的創業意識,引導他們將自主創業作為人生的最大的追求,將自己的知識、專業技能和興趣特長相結合,走自主創業之路,樹立人人都能創業的意識。
語文課具有獨特的優勢,中職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此優勢,取得良好的創業意識培養效果。
二、語文教材的選錄要滲透創業意識
語文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各類專業學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礎課。語文教學對于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對于學生學好各科知識,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創業能力,以及繼續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語文教材中基本篇目是學習創業意識的重要載體,具體表現如下。
首先,激發開拓創新的意識。“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語文學科在對學生進行祖國語言文字教育的同時,也應責無旁貸承擔起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教育。《走出地平線》就是對開拓創新思想的有利彰顯。思想認識必須突破個人的成見,博采眾長,才能不斷發展。人,要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所處的環境,才能解放自己,超越自己。《廢墟》提醒人們正確對待民族昔日的榮耀和恥辱,從而以更堅實的腳步走向未來。對于文中“還歷史以真實,還生命以過程。這就是人類的大明智”,讓學生們展開討論,拓展聯想到創業過程,也許創業需要披荊斬棘,或許阻礙重重,只有嘗試了創業辛酸苦辣的過程,才會“一番滋味在心頭”。《過萬重山漫想》謳歌不怕困難、勇于開拓的首創精神,學生應繼承和發揚這種精神,創造更加輝煌的業績。
其次,感受敬業、樂業的意識。創業者愛崗敬業,有高度的職業責任感,才能在職業活動中激發起高度的熱情和創造性,才能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取得優異的成績。樂業就是要樂于學習創業的本領,掌握創業的規律,克服創業中的種種困難,百折不撓、鍥而不舍地追求成功。只有把敬業和樂業結合起來,創業才有可能達到輝煌的頂點。《敬業與樂業》深入地論述了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發揚敬業、樂業的精神,過上理想的生活。《鄧稼先》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學生透過字里行間的品讀,能把握人物忠厚平實、城實坦白、從不驕人的品格,欣賞鄧稼先“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偉大精神,感受他身上表現出來的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的奉獻精神。《在馬克思目前的講話》精辟地闡述并高度評價了馬克思作為科學理論家和革命實踐家為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所作出的偉大貢獻,頌揚了馬克思為人類歷史前進而奮斗終生的崇高精神。《悼念瑪麗·居里》深刻揭示了居里夫人取得重大科學成就的原因,極力頌揚她的偉大人格及其對于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教材中的偉大人物,為了全人類的幸福,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默默奉獻,書寫平凡而壯麗的圖景,折射敬業與樂業的典范。
再次,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意識。生態環境和資源是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經濟發展的基礎。創業者必須樹立保護資源,充分合理利用資源,節約使用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積極治理污染的意識,將低碳生活的理念落實到點滴行動中。如《自然界與人類》讓人類警醒: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在支配自然界的時候,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人與自然是密不可分的,得充分認識自然規律,在行動過程中尊重自然規律,嚴格按照自然規律辦事。《森林寫意》就是一首自然的贊歌。森林是博大的,它是物種的寶庫,動物的天堂,它用自己的雙手編織著一張張生命網。森林在物質生存方面和人文精神方面對人類及整個生物界有著無可替代的價值。《離太陽最近的樹》在冷峻的敘事背后,道出我們不愿接受的事實:人類正在自毀家園。面對人與自然界相依相存的關系,學生能體會到從小事做起,從節約做起,從良好的生活習慣做起,呼喚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
第四,擁有應對風險的意識。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風順,正值花季雨季的學生,他們從學校畢業,剛踏足社會,面臨新的環境,或多或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必須具備應對風險的意識和良好的抗壓能力。鄧稼先身處風沙呼嘯、蓬斷草枯的戈壁灘,毅然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從不退卻。《登泰山記》的作者寫作此文時已45歲,卻頂風冒雪,長途跋涉,不顧艱難,趕在大年夜之前登臨泰山極頂,為我們呈現別樣的“夕日晚照”、“冬海日出”圖。可見,學生作為創業者,必須勇于承擔風險,有應對的措施,敢于挑戰極限,并做出正確的抉擇,以減少或避免因決策失誤或對手的不正當競爭造成的損失。
最后,具備誠信意識。誠信教育貫穿于一個人的成長歷程,是一個人的靈魂所在。創業者以優質的產品、以過硬的聲譽,獲得企業的品牌與威望,才有可能有更多的合作者來到自己的身邊,幫助自己創業獲得成功。在語文教學中,應十分注重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這樣才有利于他們在未來創業中樹立良好的與人合作的品格。
綜上所述,創業意識的培養要立足于學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意識、道德信念、道德行為的形成,使職業道德教育與創業意識的教育結合起來。
三、中職語文課實施創業式的實踐教學
中等職業語文教學中創業意識的培養應以創新能力的形成為主線組織教學,避免空講理論、灌輸知識的傳統教學。如何將創業意識的培養與學生實際情況有機結合起來?可實施創業式的實踐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切實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我在講《計劃》的寫作時,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假設讓同學們創辦公司,同學們會創建怎樣的公司呢?同學們七嘴八舌,有的說要開服裝店,有的想開咖啡店,還有的想開食品店……面對著學生們的構思,我結合自己參加“江蘇省第二屆創意論壇”的經歷,將常熟職業學校的學生在學校創業的事例與同學們分享,引導學生發現在學校創業有可能性。
2.分析案例,讓學生參與。如今,江蘇的創業教育已如火如荼地開展。如何借這股東風,激發學生的創業激情?我將2009年暑假參加“江蘇省第二屆創意論壇”的學生創業的成功案例介紹給學生們,同時,結合身邊自主創業的事例,讓學生們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從而提高認識、加深理解。
3.利用機會,讓學生實踐。我校對創業教育已進行了有效的嘗試,2009年,我校為了實現學生的創業愿望,在校內開辟學生“創業園”,學生在這里經營水果店、超市、手工坊、手機卡銷售等。雖然目前僅有十間工作室,但隨著學生創業熱情的高漲,“學生創業園”會遍地開花,滿足在校學生的基本生活需要,同時,讓學生的創業意識有成長的土壤。
中職教育為就業教育,語文學科在中職教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一個人要立足于競爭激烈的社會,除了自身具有淵博的學識之外,還應具備創業意識。中等職業語文課在不斷發展和創新,我們要將創業意識滲透語文教學中,將語文課發展成為培養學生適應社會能力的源泉。
參考文獻:
[1]高潔.創業教育——高職畢業生就業指導新視角[J].職教論壇,2005,(6).
[2]馮國凡.關于高等職業教育創業精神與能力培養的研究[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4,(4).
[3]盧建村.職校生創業與研究性學習[J].中國農村教育,2007,(6).
[4]鄒奇清.淺談中等職業學校中的創業教育[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