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平(湖南商學院 湖南 長沙 410215)
近年來,隨著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逐年下降,這一現象已引起社會與高校教育者的高度關注。高校體育是直接關系到學生體質健康,因此,高校體育和課程和課外體育活動的有效組織實施以成為高校體育發展、學生體質健康的首要話題。本研究旨在通過問卷調查與實地考察訪談相結合的方法,從了解分析當前普通高校體育課堂教學和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現狀入手,反思學校體育服務全體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為體育更好地服務全體學生,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供合理化建議。
本研究主要以湖南省普通高校非體育專業大學生為研究對象。
2.2.1 、問卷調查法
根據專家審定意見,制定問卷。將問卷發至湖南地區的30所大專院校,并請求該校體育教師組織學生填答。共發問卷3000份,回收2981份,經檢驗有效問卷2968份,回收率為98.06%。
2.2.2 、實地考察與訪談法
于2009年7月至2011年11月,對湖南省的長沙、株洲、湘潭、常德、益陽、岳陽、邵陽、郴州、衡陽、婁底、懷化、吉首等11個地市的18所大專院校進行實地考察,并就有關問題與各校體育教師展開討論。
2.2.3 、文獻資料法
查閱相關資料,收集近三屆湖南省大學生運動會參賽學校情況。
3.1.1 、體育課教學服務質量有待提高
學校以教學為中心,學生是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教師所指令與措施均指向學生并集中反映在學生的身上。因而學生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反映出來的態度、收獲與感受,無疑是對于體育課教學服務質量的最好評價。從對2968名非體育專業大學生(其中女生561人)所作有關問卷調查結果看,目前學生對待體育課的態度,男生中喜歡占25.01%,比較喜歡占30.99%,不好說占29.05%,不喜歡占14.95%;女生中喜歡占22.75%,比較喜歡占29.71%,不好說占12.01%,不喜歡占35.71%。表明當前的體育課有近半數的學生不喜歡。學生認為學習體育課的收獲主要體現在體質健康增進、健身能力提高,身心愉悅、調節體力精力、提高運動水平和智力促進等方面,但這些指標選項所占百分比分別只在20.77-7.79%之間。學生感覺體育教師給他們帶來的直接好處主要反映在體能增強、獲得參與機會、鍛煉勇氣意志、培養鍛煉習慣、促進團結合作、掌握健身方法、學會動作技能、增強協調能力等各個方面,其各項指標選項所占百分比也分別只在20.49%-4.98%之間(見表1、表2)。因此,不難看出,當前普通高校通過體育課堂教學為學生提供的過程及其結果均不十分理想,既與學校教育主要通過各科教學全面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有差距,更不利于學生運用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途徑進行體育學習與鍛煉。

表1 :非體育專業大學生體育課學習的主要收獲

表2 :非體育專業大學生感覺體育教師給自己直接帶來的好處
3.1.2 、課余體育服務缺失
3.1.2.1 、絕大多數學生沒有課余體育活動
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大學生在課余時間經常進行15-30分鐘體育鍛煉的男生僅占29.36%,女生為21.42%。換言之,還有70%-80%的男生和女生沒有經常參加課余體育鍛煉,更有6.09%的男生和7.14%的女生課余從不體育鍛煉(見表3)。而在學生課余時間里經常進行的活動的調查中同樣發現,能經常從事健身活動的男生僅占8.58%。排在上網、閱讀、游玩之后;女生占4.52%,排在逛街、上網、唱歌、閱讀、游玩之后(見表4)。表明當前大學生的課余體育鍛煉的確少之又少,且女生更弱于男生。說明當前高校為學生提供的課外體育服務極度缺乏,與國家要求在校學生每天要有一小時體育鍛煉的要求相差甚遠。

表3 :非體育專業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現狀

表4 :非體育專業大學生課余時間內經常進行的活動
3.2.1 、學校體育教育觀念模糊不清
實地考察訪談發現,目前高校未能為學生提供優質體育服務的影響因素的確很多,而關鍵在于體育教育觀念上的模糊。體育是學校教育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又是學校各類課程中唯一直接影響學生體質健康基礎課程,對此并非鮮為人知,之所以出現從課內到課外對于學生的體育缺乏應有的重視,導致體育服務上大打折扣而質量不高,本身就反映了學校教育觀念上的模糊。目前高校中“體育就是比賽”“體育就是指現代競技運動項目”或“體育的教育內容就是競技運動項目”的世俗觀念仍然普遍存在。主要表現為學校領導介紹匯報體育工作時,講學校參加過什么體育運動項目比賽、獲得過多少名次與獎牌,或是興建了什么用于競技運動項目比賽的標準化、現代化場館的多而涉及學生體育課外活動的質量,以及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的少。 如此反映出來的不是以非體育專業學生為對象并服務于全體學生,將競技運動項目教育等同于體育教育的模糊觀念,這樣必然導致對于既不能奪取比賽金牌,又不能提高競技運動項目水平,為學校贏得體育運動競賽榮譽的學生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的嚴重忽視且服務質量不高。
3.2.2 、組織管理不力
調查獲悉,當前所有大專院校均設有較為健全的體育教學部具體組織實施體育教育的各項工作,但在履行管理職能上,一般僅停留在對于體育課教學提出目標要求、制訂教學計劃和分配落實教師教學任務上,而缺乏對于體育教學目標、課程建設等深層研究與管理;對于學生課余體育鍛煉,99.03%的學校沒有具體的計劃安排和專人負責;對于課余運動訓練,98.05%的體育教師沒有安排訓練任務。進一步調查發現,上述現象發生又多與當前絕大多數高校在教師晉升職稱時視“教學是軟指標”、教師忙于提升學歷或做課題研究撰寫發展論文壓力大;學校對課余運動訓練不重視、經費少;體育場館設施數量不足等困素有關。但都反映了在組織管理上存在目的不夠明確、計劃、組織、實施與協調不力的問題。導致絕大多數體育教師工作生不高,對其份內的課內課外相結合向學生實施體育教育之事多持應付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這必然成為學生缺少優質體育服務的最直接原因。
高校體育關系到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健康生命與高質量生活,因而,學校在實施體育教育的過程中首先要有全心全意為全體學生服務的思想,進而高度重視學校中唯一是全體學生必須參與的體育課,并充分利用體育教學部、學生班級、社團、體協、俱樂部等校內多方力量和學校的自然環境、空坪隙地,積極開展以獲得健身、養生、防身和身體娛樂為直接目標的各級各類、多種多樣的學生體育活動,鼓勵學生以個人或集體為主堅持健身、養生鍛煉,確保每個學生公平的享受體育教育的權益。
課程教材是為實現學校人力培養目標服務的,它規定了在校學生的主要學習內容,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未來發展,而現行大學體育課程多以競技運動項目為教材,既不是實現非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所必需的,也不是我國學校實際可能提供足夠的場館設施確保實現其教學,鍛煉任務的。其簡單理由在于按照競技運動項目的規定,標準體育場館的活動容量太小,例如,一個羽毛球場的容量2-4人,比照之下,一個上萬名或幾萬名學生的學校該擁有多少這樣的場地才能確保人人都有機會學習打羽毛球的教育公平,顯然是相當困難的、很不現實的。非體育專業大學生,既不想也不可能成為運動員,在大學四年僅有136學時集中學習體育的情況下,既不可能學會那么多的競技運動項目,且即使學會了某個競技運動項目而于今后又是無用的。因此,建議在構建新的體育課程教材時,務必徹底打破以競技運動項目為主線的課程內容體系,從滿足學生現在與未來的健身、養生、防身和身體娛樂等基本需要出發,將其原理、手段方式方法作為素材,構建新型的體育課程教材,確保學生從體育教育中終身受益。
隨著高校普遍擴招,在校學生人數成倍或幾倍增加,而使體育服務于全體學生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并未成增加,的確使學校為全體學生提供優質體育服務的難度越來越大。針對目前我國學校實際,在學校體育管理上,務必明確為學生提供優質服務的管理目標,充分利用有關人力、物力、財力、時間和信息等有效資源,進行合理配置與優化整合,集中作用于學生、作用于校內,并通過精心設計、組織實施等措施強化管理過程;加大宣傳教育、動員引導力度,制定相關規章制度激發全體學生與全體教職員工對學校體育的高度重視與學習、工作的熱情,調動其積極性,確保學校體育課堂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和課余體育活動生動活潑,經常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