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富強
摘 要:固定資產是高校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高校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其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加強固定資產的管理,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在高校的各項管理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但在現實中,一些高校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存在諸多問題。文章從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出發,提出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高等學校 固定資產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7-071-02
高等學校的固定資產,是開展教學、科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務的重要物質基礎。加強固定資產的管理,保證固定資產的完整,提高固定資產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發揮固定資產的經濟效益和使用效益,促進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是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基本任務。
一、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1.對固定資產管理認識不足、責權不清、機構分散。多年來,高校固定資產的投入就是國家投入,這樣從高校的決策層到一般工作人員,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從思想上輕視,理念上淡薄,認為只要完成了教學計劃就可以了,基本上不關注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益。高校固定資產的購置,以部門為主,誰購置誰使用,造成資產管理和資產使用部門之間責任不明確。一些高校沒有設立專門的固定資產管理機構,僅由財務部門進行價值量核算,設備處、后勤處、圖書館等部門進行實物量管理,各類固定資產分散到各使用部門管理。表面上看,資產管理涉及每個部門,財務部門負責資金核算,設備部門負責教學科研設備的管理,后勤部門負責房產、辦公設備管理,圖書館負責圖書管理,但實際工作中由于分塊管理,各部門缺乏有效協調,密切配合,致使固定資產管理出現漏洞。
2.固定資產管理內控制度不健全,制度執行情況不佳。一些高校雖然建立了一些固定資產管理內控制度,但很不健全,有的甚至不按制度執行。在固定資產的購置環節沒有清晰、規范的處置程序和處置方式,出現重復購置、購置資產功能與使用上差異,造成閑置,使用效率低下等現象。在資產的調配方面不按制度執行,一些高校在干部調整過程中存在辦公設備跟人走的現象,也不做變更登記,個別人甚至把電腦等據為己有。特別是固定資產的調配中,責任制度不健全,不做清點,不做交接,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在固定資產的報廢和盤盈盤虧方面,按照有關程序,對報廢的固定資產需經過中介機構認定、核準后處置,且一年一次辦理報廢手續,報廢程序復雜,成本高。因此,有些部門,對已報廢固定資產不按規定處置,有的為評估需要,對無使用價值的資產不做報廢處理,造成賬實不符;有的雖做了報廢處理,但殘值收入不入財務賬,而成為賬外資產。資產的盤盈盤虧處理不恰當,有的部門固定資產盤虧是由于無專人管理,使財產流失視為廢棄物丟棄;有的盤盈固定資產不入賬,造成賬實不符,謀取私利。
3.缺乏資產使用效率評估體系,使固定資產使用效率低下。許多高校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局限于資產賬面管理,對資產使用效率缺乏必要的評估。一些高校對教學、科研占用的資產、設備沒有進行成本核算,加上管理人員,理論基礎薄弱,沒有制定具體的成本核算及計提折舊辦法,造成人們對資產使用有不用白不用的想法。同時對閑置資產沒有珍惜意識,沒有建立資源共享機制,使國家購置的資產成為部門甚至個人的私有財產,造成高投資低效益的現象。在設備的購置上,一般由使用部門提出,其出具體可行性報告大對數由使用設備的業務部門完成,很少有財務部門的參與。報告在設備購買上缺乏可行性論證及效益分析,并且對購買的設備把關不嚴,采購、驗收、入庫各環節管理較差,結果導致購進的設備使用效率低,造成資產的極大浪費。在設備使用上,學校各類設備分布在各使用部門,各部門只注重自己申請的設備自己使用,不愿接受校方的調節,重復購置設備,設備使用率不高,設備閑置現象普遍存在,造成資產的流失。
4.高校固定資產核算不完善,資產賬面價值失真。當前,要求對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呼聲越來越大。按照現行會計制度,高校固定資產采用歷史成本法計價,不計提折舊,高校資產負債表上固定資產項目的金額只反映原值,未能反映固定資產使用過程中的實際消耗,造成賬面價值和實際價值的嚴重背離,無從體現固定資產的使用狀況和折舊程度,不利于報表使用者了解固定資產的真實情況。另外,有的高校為了教學評價估,為了不減少固定資產賬面數,多年不做固定資產報廢處理,部門固定資產已沒有了使用價值,有的甚至連實物也不存在了。有的高校在完成固定資產盤點后,對盤盈盤虧的固定資產不及時調整賬面,從而也造成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失真,不利于對單位真實情況的了解。
二、強化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相關對策
1.增強固定資產管理意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高校經費的籌措已不是過去單一的政府投資,而是多渠道籌措事業經費,各項資源合理配置。面對21世紀發展的要求和資源供應相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強資產管理,提高資產的利用率已經成為高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此在資產管理中,必須增強新意識,即:非經營性資產的管理意識,保護國有資產權益意識,資產按效益最大化原則運行意識。進一步明確固定資產的使用不是單獨的社會消費行為,而是高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克服“重投資,輕管理”的思想,自覺維護資產權益,有效配置內部資源,使其發揮最大效益。
2.加強制度建設,嚴格制度管理。
(1)建立統一的集中招標采購制度。固定資產的購置應經過論證,有計劃地采購,年底各部門應根據下一季度工作計劃和事業發展規劃,認真分析固定資產使用情況和現有存量,向有關部門提出下一年度固定資產購置申請。相關部門對提出的固定資產購置申請,應進行嚴格審核,并實地查看各部門購置申請的真實性,有無重復采購等浪費行為。國資處把審核無誤的固定資產購置申請報有關領導審批,根據批復,編制固定資產購置計劃,實行統一招標采購。
(2)加強財務管理制度。高校應建立由領導負責,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分頭負責,責任到人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校長負責固定資產的統一領導工作,各職能處室相互配合管理,財務部門設總分類賬,控制資產總額。財務物資管理會計設一般明細賬及使用處室固定資產明細賬進行數量和金額的核算。各使用部門各執一份明細清單,各部門指定一名人員專門負責部門的固定資產管理,并建立固定資產卡片賬,每月固定資產總賬和明細賬,進行一次核對,每年固定資產明細賬和使用部門核對一次。各有關人員根據固定資產購入、調撥、報廢、盤盈盤虧等手續和記錄做好相關賬目登記,保證固定資產賬賬相符,賬卡相符,賬實相符,從而為學校的管理、決策提供有效依據。
(3)建立國有資產有償占用制度。為使高校從物質利益上關心并充分有效地使用國有資產,采用國有資產有償占用制度,就是把高校對國有資產的管理、使用與對國家承擔的經濟責任結合起來,與學校本身的物質利益結合起來,使用經濟杠桿促進高校增強國有資產使用和管理意識,避免貪大求洋,盲目爭投資,爭設備。從而有利于充分挖掘現有設備的潛力,提高國有資產使用效率。
(4)完善高校對固定資產的核算制度。借鑒企業會計核算方法,在固定資產購進時,借記“固定資產”,貸記“銀行存款”,不再通過“專用基金”、“固定基金”這樣的凈資產科目核算。只有這樣,才能使高校固定資產的會計核算真實化、規范化、標準化。另外,應增加計提折舊的會計核算,這樣能在會計報表中反映出固定資產的原值及凈值,固定資產的增減情況一目了然,以便如實反映高校固定資產的規模、折舊程度和實際價值。
(5)嚴格固定資產清查和報廢制度。固定資產實行清查和盤點制度,每年應至少開展一次盤點清查工作,對盤點結果應查明原因,及時做好賬務處理,確保固定資產賬實相符,對于長期閑置、低效運轉的固定資產,經領導同意后調配使用;對于固定資產的報廢,要全面審查報廢手續是否齊全,并組織專人從技術上進行論證,確定固定資產是否真正失去了使用價值。如鑒定后確實失去了原有功能,而無修復價值,不適用或物質消耗等因素而無法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要求使用部門寫出書面報告,列出清單,經領導有關會議討論決定后,上報主管部門批準方可核銷。經批準報廢的固定資產由資產管理部門統一處理,殘值收入交回財務部門,會計要及時調賬,做到賬實相符。
3.建立產權清晰、責任明確的固定資產監管體系。我國傳統的高校固定資產管理體系是為適應高度集中的國家辦教育而建立的,其主要缺陷是:投資單一化、管理行政化、產權封閉化、資產核算非成本化。因此,要盡快建立投資多元化、管理經濟化、權力一體化、資產核算成本化、責任明確的固定資產監督體系,以適應高校改革和市場經濟的需要。目前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做好工作:一是抓好資產核資工作,清查中要把實物盤點和核查賬務結合起來,全面清理數量,摸清家底,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二是對主要資產價值進行重估,解決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相背離的問題;三是理順產權關系,明確財產所有者對財產“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力”,以制止對國有資產私分、侵占和其他方式的侵蝕;四是建立健全資產交易機制,推動資產的合理流動,以避免資產長期閑置等造成的無形損失浪費。
總之,加強固定資產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減少資金的浪費,充分發揮現有資源的作用,促進固定資產保值增值,最大限度地為教育科研等提供優質服務。
參考文獻:
1.張培征.如何加強對醫院固定資產的管理[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8(4)
2.王家濤.會計集中核算制度下實物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內部審計,2009(2)
(作者單位:內蒙古醫學院紀檢監察審計處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59)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