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琦
摘 要:近年來,我國的體育旅游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遺憾的是,體育旅游中各種頻頻發生的事故,嚴重影響了我國體育旅游業的良性發展。這些事故不但暴露出體育旅游行業自身問題亟待規范,也暴露出有的游客體育價值觀存在缺陷,欠缺真正的體育精神,還暴露出有關部門監管不嚴,相應的立法存在缺陷。唯有完善相應立法,構建制度保障,將體育管理部門納入到體育旅游的管理隊伍中,并重視引導和宣傳,才能真正確保我國體育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體育旅游業 體育價值觀 法制建設 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59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7-228-02
隨著社會的發展,體育日漸成為一種特殊的可供娛樂的消費品,不再僅僅是滿足人們身體健康需要的活動。上世紀90 年代以來,中國體育資源配置和體育產業得到了很大發展,對中國的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在體育產業的發展如火如荼之時,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也越來越備受關注。
一、我國體育旅游業的現狀
體育旅游是以體育資源為基礎,吸引人們參與感受體育活動和大自然情趣的一種新的旅游形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休閑時間的增加,人們對體育旅游有了更高層次的追求。體育旅游產業在國外是一項十分紅火的產業,如瑞士的滑雪、意大利的足球和美國的NBA,每年都會帶來大量的游客和豐富的利潤,體育旅游產業在這些國家中屬于最具有實力的經濟產業。作為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綜合性的服務產業,體育旅游業既有社會價值,又有經濟價值,是體育產業走向旅游、走向市場的重要環節。體育旅游業不但為體育和體育產業拓展了巨大的發展空間,也為區域社會、經濟和生態三個方面的最佳結合創造了有利條件,為區域綜合效益的提升創造了大量潛在機會。
隨著近年來體育旅游業的發展, 我國已經成為世界體育旅游產業大國。特別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使我國體育旅游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據有關資料統計顯示, 奧運比賽期間有超過60萬名海外游客到現場觀賽, 2008年來京旅游的海外游客超過450萬人次。2009年北京就接待旅游總人數1.67億人次, 創旅游總收入2442.1億元人民幣。有人預測, 受益于北京奧運會和廣州亞運會的影響,我國體育旅游產業將保持兩大賽事舉辦期的旅游高溫, 國內體育旅游產業市場異常活躍,體育旅游產業發展前景良好。
總體來看,2008年奧運會結束以后,現階段我國的高水平體育賽事并不多,由此帶來的游客尤其是海外游客有限。但因為我國疆域遼闊、山水瑰麗、民族眾多,體育旅游業發展的重心更多地是在與旅游業有關的體育活動上。例如由于各地區域環境和自然條件不同,加之風俗習慣、社會進程、文化繁榮、心理素質也存在差異,各地區各民族都在自己的民俗文化背景之上形成了有別于其他民族的傳統體育活動方式,各地傳統節日盛會里進行的民間傳統體育活動成為了吸引國內外游客的一大亮點。此外,近年來國內各大有名的風景區日漸興起了徒步暴走、登山穿越等戶外探險活動,很多在都市工作、生活的年輕人,在節假日走出城市,掙脫工作的壓力和束縛,借遠足活動走進自然、擁抱健康、享受生活,使戶外探險活動逐漸成為我國體育旅游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二、當下我國體育旅游業存在的突出問題
作為新生事物,我國體育旅游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本身就暴露出很多問題。前幾年,有學者提出我國體育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思想觀念落后,對旅游資源缺乏認識;生態環境脆弱和惡化;基礎設施薄弱,可進入性差;體育旅游經營管理人才缺乏。時至今日,這些問題有的已經得到了較好的解決,但也有一些新的問題日漸突出,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很多游客的體育價值觀存在缺陷,沒有真正的體育精神,而相應的立法又不健全,體育旅游中一旦出現事故,無法可依,當事人的權益得不到保護,嚴重影響了我國體育旅游業的良性、持續發展。
體育價值觀是體育的價值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應,或者說是體育價值的基本觀點、基本看法,是指導人們對體育問題作出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的基本原則。體育價值觀是人們在體育的過程中結合社會因素所形成的主體意識、自我評價、標準和原則。它是人們在長期的體育鍛煉中所經歷的體育情感體驗,加上社會因素對主體的體育情感影響,逐漸形成的穩定心理特征以及行為定勢。它是人們評價自己和社會體育價值的內部標準,是人們的體育動機、目的、情感等方面的折射。一個有著良好體育價值觀的人,往往會希求通過體育活動和鍛煉提高身體形態的發育水平、生理的機能水平、身體素質的發展水平、基本活動的能力水平、心理的發展水平和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會通過各種體育活動來培養自身果斷機敏、吃苦耐勞、大膽沉著的意志品質。簡言之,一個有著良好體育價值觀的普通人(非競技運動員),通常會把體育活動視為強身健體和養身養性的活動,會通過常態、安全的體育活動來磨礪自己的意志,鍛造自己的品格,鍛煉自己的身體,絕不會為了所謂的追求刺激而拿自己的生命安全去冒險。
但是,那些沒有良好體育價值觀的人,則恰恰相反。近年來我國也興起了戶外探險活動,但由于很多驢友欠缺正確的體育人文精神,僅僅把戶外探險當作了一種尋求刺激的娛樂方式。加之目前國內對這一體育旅游活動缺乏有效監管和法律約束,大部分驢友在自發組織前往未經開發的旅游資源區域探險活動時,事先并不會主動申報進行備案,基本上可以說是“想游就游、想穿越就穿越”,結果導致事故不斷。2010年,在救援被困的復旦探險學生時,一名救援民警墜崖身亡。2011年4月3日,北京房山周口店貓耳山39名“驢友”遇險,救援最后動用了直升機。2011年4月4日下午,17名在北京門頭溝西龍門山澗野山上登山的游客因迷路而向警方求救。2011年國慶期間,一個由14人組成的登山團隊在四川省四姑娘山海子溝露營后與外界失去聯系。這些驢友挑選了一條非常規路線穿越四姑娘山,由于擔心得不到批準,一行9名驢友只登記了6名(團隊中還有1名當地高山協作和4名背夫),并且登記的行進方式為露營,而非穿越。事件發生后,阿壩州、小金縣、汶川縣及臥龍等地的救援隊伍,立即投入大量人員進行搜救工作。在各方大力搜救下,10月12日,終于將失蹤的登山隊員全部安全救援出山。據統計,在此次救援行動中,僅四姑娘山景區管理局就出動人員300多人,花了超過10萬元,耗費了大量人力財力,這還不算臥龍、汶川、理縣等地消耗的費用。頻頻發生的戶外探險事故,充分說明如果沒有正確認識和充分準備,體育活動尤其是探險活動,不但不能使人身心愉悅,還會危及性命,使國家、景區和當事人都遭受了很多不必要的損失。
此外,現在很多游客外出旅游的時候,都比較喜歡參加景區組織的很多活動。特別是不少景區舉辦的帶有濃郁民族特色的體育活動,因其極具趣味性,又有明顯的娛樂價值,受到游客的普遍歡迎,參與者甚多。例如云南、湖南等地的旅游景區,經常舉辦爬桿、射箭、打花鼓等少數民族體育活動,吸引了很多游客參加。雖然舉辦者、參與者其樂融融,但這背后也隱含著很大的風險。但凡是體育活動,就存在發生意外導致參加者受傷的可能。不管景區事先怎么預防事故的發生,采取各種防范措施后仍時有意外出現。有的景區雖然在活動開始前要求自愿參與的游客先填寫所謂的“自負責任”承諾書。但等到意外發生,很多游客因為根本不具有真正的體育精神,也沒有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對于體育活動的風險性認識不足,堅持認為事先的承諾并非真正的自愿,這樣的承諾書不具有法律效力,旅行社和景區均不得以此作為免責的借口。加之有的事故確實是景區、導游自身的問題所導致,如此種種事件復雜地交織在一起,使得現實中爭端不斷。
雖然現實中,體育旅游業已經暴露出這么多問題,但我國目前缺乏相應的法律規范,無法對體育旅游活動中的意外事件、傷害事件進行規制。當下,國內在體育旅游領域沒有建立起整體性、全面性和系統性的法律保障。國家層面上只有國家旅游局頒布的《旅游安全管理暫行辦法》(1990年)、《旅游安全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1994年)和《漂流旅游安全管理暫行辦法》(1998年),以及國家體育總局頒布的《國內登山管理辦法》(2003年)、《滑翔傘運動管理辦法》等部門規章,缺乏協調性和完整性。層級最高、屬于法律的《體育法》(2008年)對于體育旅游也根本沒有作出任何規定。
三、加快法制建設,保障體育旅游業健康發展
體育旅游業的興起和發展,使我們欣喜地發現體育活動不僅可以作為運動向世人展現,還可以推動經濟的發展,為民族、地區、國家的經濟帶來繁榮。但當我們的思想逐步轉化的時候,卻發現,法律缺失已然成為妨礙體育旅游業發展的最大桎梏。要想改變這種局面,必須對癥下藥。體育旅游產業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產業,需要法制的全面保障,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完善相應立法,構建制度保障
邊沁說過:“一種制度如果不受到批評,就無法得到改進。”面對法律法規的缺位和政府監管的缺失,以及懲戒措施的不得力,僅僅依靠旅游者的道德自律和宣傳教育顯然達不到目的。我們應該及時對相應制度進行調整和完善。畢竟“組成共同體的個人的幸福,或曰快樂和安全,是立法者應當記住的目的,而且是唯一的目的,依次應當在立法者確定的程度上,使得每個人都將自己的行為規范得符合該標準。”近年來在體育旅游業中發生的各類事故,無一例外地暴露出國家層面的立法缺失。由于缺乏上位法的明確指引,各地、各景區據此出臺的相應規定,也沒有完整性和協調性,總體上偏重管理,忽視服務,忽視對游客各項權利的有力保障,內容真正涉及體育旅游的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這些規定制定的時間較早,出臺時我國的體育旅游業并沒有得到長足發展,立法者無法預見到現在的情況,因此內容才存在巨大缺陷。建議國家組織有關部門,盡快對先關的法律、法規、規章以及規范性文件進行全面梳理,爭取制定一部內容比較全面、具有協調性和實操性的規范,以指導體育旅游實踐。應該通過立法,對體育旅游中各種意外事件、傷害事件進行規制,明確景區、旅行社和游客各自的權利義務。現行法律規范應該完善的也要及時修訂,為體育旅游產業提供全面的法制保障。
(二)將體育管理部門納入到體育旅游的管理隊伍中
翻看現行的相關法律規范,尤其是《旅游安全管理暫行辦法》和《旅游安全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旅游工作的管理部門都是各地旅游局,計劃、建設、工商、林業、公安、交通、物價、貿易、文化、衛生、環保、宗教等行政管理部門則作為了常見的協調、配合部門,體育管理部門根本沒有出現在這些規定中。實際上,體育旅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事故鑒定、責任認定都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如果沒有體育管理部門的人員參加,事故處理的結果就不具有真正的說服性。因此,建議今后在對相應的法律規范進行完善時,應該將體育管理部門納入到體育旅游的管理隊伍中,讓體育專業人士參與到體育旅游的事故處理中,協助旅游管理部門更好地處理各種情況,真正做到專業管理、服務旅客。
(三)重視引導和宣傳
法律的生命在于實行。要想真正保障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不但要完善立法,還要重視引導和宣傳。有關部門不但要加強對體育旅游產業相關部門人員的知識培訓,還應該通過媒體的宣傳,使體育旅游者形成正確的體育價值觀。體育價值觀帶有很強的個人色彩,是個人經過長期的認識積累和文化沉淀所做出的選擇。換言之,體育價值觀會通過人的社會實踐能力、認知能力的提高而逐步確立、形成并得以完善。加大正面引導和宣傳,可以引起公眾內心的共鳴和認同,培育公眾真正的體育情感和體育精神,促使其形成正確的體育價值觀,減少無謂的沒有安全保障的冒險活動,參加景區活動時知道應該注意風險防范,這樣才能做到安全出行、愉快出行,從而真正促進我國體育旅游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魏文山,杜兆斌.打造山東“三山兩湖”體育休閑旅游圈的戰略構想.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9(5)
2.馬向文,郭戈,蘇振男.我國體育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政府扶持政策探討.體育與科學,2011(2)
3.樊偉.中國體育旅游發展問題與對策研究.現代商業,2007(21)
4.亢瑾,王麗娜.體育價值觀與體育產業.合作經濟與科技,2012(2)
5.孫銘溪.監管缺位致自發探險事故頻發 救助遇險驢友誰買單.http://www.chinanews.com/fz/2011/05-23/3060416.shtml,2012.03.28
6.胡挺.四姑娘山失蹤驢友獲救 12名救援隊員失去聯系.http://news.163.com/11/1013/09/7G83HPHL00014AEE.html,2012.03.28
7.[英]邊沁.沈叔平等譯.政府片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
8.[英]邊沁.時殷弘譯.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作者單位:四川警察學院 四川瀘州 646000)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