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袁嫣
世界范圍內持續的經濟發展,在給各國帶來發展的機會的同時,也為各國實現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挑戰和威脅,尤其是近些年以來,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導致全球出現資源短缺、生態惡化、氣候變暖等現象,這些環境資源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世界經濟的進一步深入發展。人們也開始不斷認識到環境問題的重要性,“低碳經濟”作為新名詞開始出現并應用于可持續發展的領域中。
“低碳經濟”一詞,最早出現在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認為低碳經濟是與傳統高消耗與高增長的、單純追求GDP的發展模式相反的,以低污染、低能耗與低排放為主要目標的綠色經濟發展模式[1],提倡改革能源與產品結構,降低氣體排放,推動能源的最大化利用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現階段,很多國家開始重視低碳經濟的發展,將低碳經濟模式作為國家實現未來經濟可持續增長的重要保證力量,推動低碳經濟的深入發展。
首先,低碳經濟發展理念的應用,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商品貿易的格局。在哥本哈根會議之后,全球范圍內的貿易結構開始不斷調整,各國開始倡導綠色產品生產與綠色貿易發展,低碳產品生產與低碳管理理念開始應用于國際貿易中,并且不斷影響到各出口大國的貿易形勢。同時隨著多種能源的開發利用,傳統靠能源出口的國家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其次,低碳經濟發展理念的應用,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地區貿易的格局。由于低碳經濟發展理念的出現與實施,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傳統的貿易主導因素,低碳經濟作為一種現代化科學的發展理論,使綠色產品作為一種新的影響因素作用于世界貿易發展,導致國際比較優勢呈現出一定的變革。發達國家較早采用并實行了低碳技術,因而在國際貿易中占據有利地位,發展中國家卻仍受技術與產品結構等的限制,大部分國家還處于能源消耗式發展模式,短期內無法有效實現低碳發展,處于國際貿易中的不利地位。
國際社會為了推動發展中國家節能減排,于2005年制定《京都議定書》,推動市場化節能減排措施的實施,決定國家之間可以進行相關的排放權力買賣,如果一國不能有效實現相應的削減任務,則可花錢從超額完成任務的國家購買[2],自此各國開始出現碳交易。而隨著碳交易的發展,很多國家的對外貿易范圍也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擴張,出現一種新的國際貿易商品形式。
另外隨著世界范圍內環境的進一步惡化,低碳企業與產品必然成為未來國際貿易的重要形式,而一些小污染、低能耗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及知識密集型產業也必然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關鍵產業,從根本上推動技術與產品的升級,推動低碳經濟的持續發展。
低碳技術創新主要表現為盡可能的開發并利用新能源,加快更新減排技術的新發展,推動包括可再生資源與不可再生資源在內的所有資源的節能減排,以低碳理念為標準,推動低碳技術的深入研究、開發與應用。
從現階段中國低碳理念貫徹及低碳技術應用角度分析,中國應更加關注實際,推動低碳技術的創新,并重點關注節能技術,包括太陽能利用、氫能源及核能源的利用等。在推動低碳技術創新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加大相關方面財政支持力度,鼓勵優勢科技力量進行強強聯合,積極開發并利用新能源,推動能源的最大化利用,降低能源消耗,最終實現節能減排。另外還需要不斷加大與相關領域行業及國家之間的合作,推動最新的技術應用于國內低碳技術創新,加速降低國內環境污染程度,促進低碳技術的新發展與新應用。
中國世界貿易大國的地位已然成為事實,但這種貿易大國僅僅是從貿易總量上衡量的,從中國的商品結構角度分析,中國更多的是以勞動密集型與資源密集型企業為主,因此出口商品的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同時環保標準相對也比較低。同時中國的一些高新技術出口相對較少、產品過于單一,缺乏有效的創新性,很少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出口,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產品的創新發展與自主發展。而要推動中國貿易實力的提升,則必須不斷調整產品與產業結構,推動產業的低碳化發展,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的合理轉變,綜合采用多種經濟政策及產業政策推動節能減排工作的開展,真正走出一條適應低碳經濟發展理念的工業化發展道路。另外政府還需要不斷加大對實行低碳管理與生產的企業的扶持,推動低碳發展理念在企業中的深入發展,進而從根本上促進國內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改造。
現階段,中國正處在現代化發展的新時期,尤其是工業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其對多種能源與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加,而中國現階段煤炭相對較多、石油和天然氣相對較少的資源格局決定了中國工業以煤為主的生產結構與方式,而煤炭在開發、運輸、利用過程中對水、空氣等產生的污染作用十分突出。因此中國應積極發展可再生資源與能源,充分利用太陽能與風能開發多種清潔能源,不斷降低工業對煤炭等能源的依賴程度[3],進而不斷改變中國現階段的能源使用與利用結構,推動生態工業的低碳化發展。同時還要注意最大化實現能源與資源的效率,提高能源的利用價值。
近些年以來,很多發達國家為了保護本國的一些弱勢產業,均開始采取更加隱蔽的綠色貿易壁壘,而中國作為受金融危機影響最小同時恢復最快的國家,具備較強的出口能力與競爭能力,因此在國際貿易中經常會遭到貿易保護主義的困擾,這給國家的一些出口企業帶來了很大的發展困境。因此國家必須要在不斷完善本國產品的綠色化與低碳化發展的過程中,突出利用WTO相關文件的約束規則。一方面在國內實行低碳化發展模式,推動節能減排,提高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另一方面還需要與其他國家進行聯合,不斷就深入推廣低碳產品與技術等達成一致意見,積極參與到國際氣候變化及相關規定制定的過程中,承擔大國責任,避免使低碳發展理念成為更多國家對中國實行貿易壁壘的手段,有效維護中國權益。
綜上所述,隨著工業化進程加快直接導致的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與惡化,“低碳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與理念開始應用于國際貿易發展中。只有不斷革新技術,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突出能源結構的調整、積極開展多種環境外交,才能從根本上推動國際貿易的低碳化發展。也只有將低碳經濟的理念應用于國際貿易,才能從根本上推動國際貿易實現可持續與健康發展。
[1]王舒.低碳經濟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及中國的對策[J].當代經濟,2011(17).
[2]邊潔英.低碳經濟與國際貿易的重塑[J].中國商貿,2012,(17).
[3]唐良富,唐榆凱,張銳等.低碳經濟——國際貿易競爭新的戰略關注點[J].科技管理研究,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