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電力公司巴中電業局 鐘
內部控制是維護企業的正常運營、化解風險、提高市場競爭力,實現企業目標的重要方式。自20世紀30年代起,人們就開始關注并重視內部控制在企業中的應用。我國也于20世紀90年代開始,制定了一系列的的法律法規,保障內部控制在企業中的應用。經過多年來的實踐發現,我國國有企業在實施內部控制方面存在著諸多阻力,出現了兩者不協調、吧適應的現象。國有企業是國家的經濟命脈,他關系著國民經濟能否健康快速的發展,提高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促進其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在國有企業內部建立一套與自身發展相協調的內部控制體系。
經過長期的發展,我國國有企業在接受現代思想意識方面欠佳,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在國有企業中實施時主要遇到下面幾點問題:
企業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對企業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綜觀我國企業發展歷史,具有現代管理理念的企業管理者寥寥無幾,更別說應用了現代管理理念的企業了。現代管理理念在我國沒有真正的成立起來,沒有真正的運用到我國的企業中,這也正如某些國有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所說,目前幾乎全部的企業都是重經營、輕管理。沒有良好的管理理念做支撐,企業就很難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機構,造成了我國國有企業的“一股獨大”現象,其他的如股東大會、監事會、審計委員會等等監督作用難以發揮,甚至形同虛設,毫無發言權。層級明確、權責分明主要是為了保障股東的權益,但在我國國有企業的層級設置中,獨立董事多由內部人控制,導致形式多樣,但制度卻難以推行的現象,缺失了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等等各層之間的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機制,這就使企業管理者可以在沒有任何可行性分析的情況下進行隨意決策,這勢必會嚴重影響企業的發展方向。
自我國推行市場經濟并加入WTO后,我國的國有企業每天都在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同時也面臨著潛在的風險,如:市場風險、信貸風險、營運風險、法律風險、管制風險、聲譽風險、技術風險等以及隨著交易類型和工具的變化所面臨的兼并收購、破產重組、電子商務等[1]。可怕的是,我國的國有企業缺失風險評估機構,或者更應該說企業管理層的風險意識淡薄,認為風險評估機構可有可無,即使建立也是形同虛設,使得企業看不到潛在的風險,無法正確辨析風險,做出正確的判斷,最后將會導致企業盲目實施決策,造成巨大的損失。
近年來,我國國有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沒有得到良好的實施,致使國有企業的財務混亂、核算扭曲,使得大量財務信息失真,這將嚴重影響企業的發展。多數國有企業現有的信息系統無法與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相協調,缺乏必要的內審機構和外部監督力量,或有內部監管體系,但是要么流于形式,要么形同虛設,使其失去了制度的規范性,導致企業出現了如人為捏造、編纂會計數據、亂做成本賬、會計設置賬外賬、扭曲收入和利潤,引起企業的資產不清、債務不名等等,對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有著嚴重的影響。
要完善我國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必須堅持下面幾點原則:
首先,必須堅持全面性及重要性的原則。企業要想有一個健全且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就先要提高國有企業管理者的素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憑借市場競爭,由市場決定管理層; 打造企業文化,明晰崗位權責;必須根據企業現狀建立符合企業自身的組織結構,明確董事會的職能,保證其具有獨立性;
其次,必須堅持制衡性的原則。制衡性即相互牽制、相互配合。寄在橫向關系內,至少要由彼此獨立的兩個部門共同辦理,確保該部門的工作要受到另一個部門的監督;在縱的關系內,至少要經過兩個或兩個以上互不隸屬的崗位或環節,使得下級要受到上級的監督,上級也受到下級的牽制,此外,各部門的工作必須要相互配合、協調同步,協調配合原則深化和補充了相互牽制原則[2]。從而在確保質量、效率的情況下完成運營。
再次,必須堅持適應性、科學發展觀的原則。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必須根據企業內部狀況的變化來不斷的調整方案,及時解決在此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必須不斷評價、修正后才能真正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的體系。在此過程中,還要堅持科學發展觀的原則,建立的內部控制制度必須能夠可持續發展,有利于企業的長遠走向,要正確處理內部控制與企業設立機構之間的關系等等。
最后,注重國有企業成本效益的原則。即內部控制在企業中實施時,要保障用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利潤。
首先,讓企業深刻認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目前很多國有企業管理者都沒有認識到企業內部控制對企業的重要作用,這與我國企業管理者的傳統管理企業的理念和我國內部控制的研究較晚有很大的關系。內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已經成為影響中國國有企業快速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的絆腳石,只有深化企業管理層的內部控制意識,才能讓企業重視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目前諸多企業僅僅是為了應對監管部門的要求而制定了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并沒有考慮該制度的制定是否與自身企業發展相適應,也沒有將該制度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施行,結果就是企業中問題反復發生,管理者卻沒有意識到是因為沒有完善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所引起的。對此,企業必須按照國家有關企業內部控制的給定,對人員、財務、作業和組織的總體績效建立起適當的、有效的控制系統。站在戰略的高度,制定內部控制制度避免問題的發生,并指明糾正問題的措施[3]。
其次,針對我國國有企業的具體情況,進行分類推進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每個國有企業都有自身的優勢和不足,都有自身發展特點,在此情況下,我們必須根據自身條件制度適合自己企業發展的內部控制制度,而不應該所有的國有企業都用同一種管理模式,同時,企業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也要密切觀察該制度是否與現在的狀況相協調,如果不協調要找出原因,對現有制度進行改進,切忌一成不變。因此,投資者在實施國有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時,應當充分考慮不同行業間和企業間的千差萬別,全面分析企業的自身情況和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情況,進行分類推進。對于一些內部控制制度尚不完善的國有企業,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是首要任務;對于一些內部控制制度較完善的國有企業,以確保企業內部控制的良好實施為主要工作內容。
再次,國家應加強有關內部控制的法律法規和評價標準的實施效果。目前我國雖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來規范企業進行完整的內部控制工作,但是真正遵照法規實施企業內部控制的國有企業很少,多數企業的機構設置不明,權責不分,導致企業內部的自我評價機構和內部審計機構混論,在其位不謀其事,加上外部審計部門也并完全按照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行事,使得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形同虛設或者干脆不設。在此情況下,我過政府部門必須加強國家制定的法律法規的約束能力,同時要對某些評價活動沒有規范的情況制定出明確的規范,讓其有規范可依。企業內部也應該針對企業內部控制的情況進行自我評價理念和標準的制定,對內部控制評價和標準進行修復,從企業內外兩方面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最后,完善企業內部風險評估體系。面對國際市場的沖擊,我國國有企業也是在競爭中求發展,無奈目前我國諸多企業的風險意識薄弱,無法正確進行風險評估。加強企業的風險意識,是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前提,能夠建立一個有效的風險評估機制是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企業的風險評估系統必須有風險識別、預警、評估、分析和報告等措施,還要對企業的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進行全面防范和控制[4]。
綜上所述,我國國有企業要想實現健康快速的發展,就必須建立健全其內部控制制度,一般的內部控制制度主要有內部環境、控制程序、內部評價標準及監控體系等幾方面。如果企業沒有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則企業的內部管理機構就會混亂,職責不明,形同虛設,沒有良好有效的評價機構和監督機構,就會使企業的領導人做出錯誤的決策,導致其失去良好的運行機制,最后就可能導致企業運營失敗;沒有完善的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企業的的機構會發生臃腫,辦事效率低下,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長治久安。隨著人們對內部控制的不斷認識,很多國家的企業充分認識到它對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正在積極的根據自身情況制定適合自己企業發展的內部控制機構,而內部控制在我國起步較晚,加之我國受傳統企業管理理念的影響,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下,我國企業的管理理念已經跟不上國際的發展,內部控制的實施更是落后于其他的國家,如此下去,我國的企業要想在激烈的過境競爭中求的生存和發展比較困難。因此,我國國有企業必須充分認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出符合企業實際的內部控制制度,并將其真正落到實處才能夠讓其為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國有企業在建立或完善其內部控制制度的過程中,應當充分注意到必須加強企業的經濟責任審計等內部審計、監督和評價企業內部控制現狀的手段,在建立健全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過程中要嚴打形式主義,監督企業的部門必須明確自己的職責:一是充分分析企業內部情況并結合中國的國情制定的內部控制制度,杜絕照抄照搬,甚至“一刀切”的現象;二是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要切實符合企業現有的發展戰略目標;三是在制定和完善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時,要根據企業內部運營的狀況進行適當的調整,讓其要具有可操作性,不可將內部控制流于形式、形同虛設;四是要確保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施行,維護其嚴肅性和剛性。企業在管理過程中藥與時俱進,善于吸收和借鑒先進理念,不斷完善我國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促進我國國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1]黃光陽.完善我國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思考[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10,8(5).
[2]林柄滄.內部稽核理論與實務[M].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2003.
[3]于成華,武敬偉.試論我國內部控制的現狀及對策[J].商業研究,2004(12).
[4]馬宏杰.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幾點思路[J].蘭州商學院學報,2007,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