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景鳳
(揚州大學 文學院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江蘇 揚州 225002)
量詞是表示事物或行為的數量單位的詞,是漢藏語系中具有鮮明特色而又占據極其重要地位的詞類。由于量詞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尤其是在印歐語系國家的語言中極為稀少甚至幾乎為缺項,量詞的學習無疑給外國留學生造成了很大困擾,因此,量詞的研究在對外漢語教學界引起了相關教師和學者的重視。然而縱觀漢語量詞的研究歷程,對外漢語教學的量詞研究起步較晚,研究面狹窄,使其遠遠滯后于本體研究,這不僅不能滿足對外漢語教學發展的需要,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對外漢語事業的發展,因此基于外國留學生的漢語量詞研究亟待突破。
本文以漢語量詞中的形狀量詞為研究對象,在對形狀量詞的定義和分類進行歸納的基礎上,選取了某些常見且意義相近的形狀量詞,并對這些量詞進行了區別分析,以期能為形狀量詞的對外漢語教學起到一定的啟發作用。
漢語形狀量詞的界定和量詞的定名一樣,都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爭論研究才慢慢得以確立,后為各專家學者所認同接受,但針對形狀量詞下各小類的具體細分至今仍存在分歧,而且各家有各自的標準和依據,都存在其合理性。下面就有關形狀量詞的界定過程,簡單概括如下表:

學者 名稱 分類依據 分類陳望道 形體單位的量詞模樣、項目、依托物、措施方式、經歷方式、動作的依據形式6類羅日新(1 9 8 6) 具有外形特征的量詞 外形特征3類:為條狀/塊狀/顆粒狀物體做記數單位邵敬敏(1 9 9 3) 外形特征類量詞量詞為客觀事物進行范疇歸類的觀察角度不同外形特征類何杰(2 0 0 1) 形體單位詞 顯示事物的形態特點1 2類:線、條、根桿、方形、圓環、彎鉤、堆、疙瘩、三角形、點、叢、平面郭銳(2 0 0 4) 成形量詞計量對象形成的形狀單位作為計量單位如:團、片、滴、層、串、給、卷、捆、排等
某種事物因其占有的空間范圍而顯示出來的特征稱為物體的形狀特征,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以上幾位學者都強調了部分漢語量詞具有顯示事物外形的語義特征。因此,在語義上能夠體現出這種空間性特征的名量詞稱之為形狀量詞。
事物在外形上是千差萬別的,我們基于事物的外形特征對和其搭配的量詞進行歸納分類,提出大致可以將漢語中的形狀量詞歸納為以下四類:
1.點狀形狀量詞:僅把物體所占的空間范圍定位為一個點,忽略其在三維上的特征。如:顆、粒、滴、丸等。
2.線狀形狀量詞:把物體所占空間范圍定位為一條“線”,忽略其在寬度和高度上的特征。如:條、股、根、絲等。
3.面狀形狀量詞:把物體所占空間范圍定位為一個“平面”,只考慮物體在長度和寬度上的特征,忽略其在高度上的特征。如:張、片、面等。
4.體狀形狀量詞:考慮物體在三維,及長、高、寬上的特征。如:塊、團、堆等。
漢語中存在很多量詞意義相近,這些意義相近的量詞在使用過程中既有區別又有交叉,對外國學生學習量詞造成了很大的困擾。由于他們對漢文化了解不夠,漢語知識不足,母語知識負遷移等諸多因素,在量詞學習過程中經常出現誤用、錯用、逃避等各種偏誤,這就要求我們對外漢語教師在量詞教學過程中注意對那些常用而且容易引起混用的量詞進行細致的講解,以幫助外國學生很好地加以區分并正確運用。下面列舉幾組常見的易混形狀量詞進行詳細闡述。
“顆、粒、枚”都是名量詞,都可以用來修飾那些外形具有“小而圓”特征的物體,如:一顆水晶、一粒藥丸、一枚徽章。由于這三者修飾的物體在外形特征上存在一定的共性,外國留學生學習使用的過程中常?;煜?,這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就其不同點作講解及區分。
首先,“顆”在三者中是應用范圍最廣的一個。它稱量的對象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人體的部分器官。如:一顆心/牙齒。
(2)天體。如:一顆恒星。這兩點是量詞“?!焙汀懊丁辈痪哂械摹?/p>
(3)彈藥。如:一顆炸彈。在這一點上,它和量詞“枚”一樣使用。
其次,“?!眲t是一個相對口語化的量詞,常與量詞“顆”替換使用,但“?!北取邦w”稱量的物體更小,且更偏向“圓珠形”的物體,如:一粒大米/大豆。需指出的是,量詞“?!迸c“枚”的稱量對象不存在交叉。
而“枚”常用于偏正式的書面語中。它稱量的物體常具有“細長”或“圓面”的特征,且沒有大小的明確限制,如:小體積的“勛章”,大體積的“火箭”。 和“?!辈煌氖牵懊丁币蟮氖恰皥A面”,即它所稱量的物體往往是平面的圓形,這區別于“?!币蟮牧Ⅲw圓,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加以區分。
量詞“條、根”,常用來計量典型的細長條狀物,如:繩子、鞭子等。而外國學生往往分不清在具體的語句中到底該選擇哪一個來修飾那些在外形上類似細長的物體,這也要求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要注意講解二者間的不同之處。
首先,“條”強調事物在一維上的延伸性,有柔軟、可彎曲的語義特征,它可以搭配具體名詞和抽象名詞,稱量范圍比“根”寬泛,如:河流、信息等。
而“根”多強調對象在三維上的空間立體性,有硬度強、不易彎曲變形的語義特征。搭配對象主要有以下三種:
(1)金屬制或木質材料。如:一根棍子/鋼筋。
(2)有根系的植物或人體動物的毛發。如:一根枯草/睫毛。
(3)有一定硬度、圓柱形的條狀物。如:一根棍子、一根甘蔗。
“面、片、張”作量詞的時候都可以用來計量有一定平面的物體,但三者之間的區別也是對外漢語教師需要引導留學生注意區別的。
首先,“片”所計量的物體多呈片狀,強調本身平薄的形狀,且物體體積一般不會太大。另外,量詞“片”還可與以下兩種情況搭配:
(1)一些大范圍的空間或面積。如:湖水、田野、成群的建筑物等。
(2)聲音、語言、心情、神態、景象等的抽象名詞搭配,數詞限用“一”。如“一片”有“完全、全部”的意思。
其次,“面”所計量的物體平面一般比“片”所計量的要大,而且大多是由這個面來發揮物體的主要功能,如:一面鏡子/旗子/墻/鼓,使用范圍比較狹窄。
而“張”所計量的對象大體有以下幾種:
(1)延展性好,可張可卷的物體,大多為紙制或皮制。
(2)某些表示人或動物臉面的名詞。如:一張臉。
(3)那些在外形上各異,但都有一個發揮主要功能的平面部件的物體的名詞搭配,如:一張桌子/椅子等。
“塊”與“團”一般用來計量一些立體物體,如:面疙瘩、泥巴等,然而二者在搭配對象上同樣存在細微區別。
第一,“塊”所計量的物體一般棱角分明,在外形上多呈規則的長方體或立方體,有長、寬、高三個維度值;它還常用來計量一些片面狀的物件,更體現出口語化的色彩,如:餅干、手帕等;也可用來計量一些表示占有一定面積或一定空間的事物,如:田地、店面等。另外,“塊”還可計量諸如“心病”等抽象事物。
第二,“團”一般用來計量粘連在一起,在外形上多呈不規則的物體,其在長、寬、高上的維度值通常難以確定。也可計量一些色彩、光線、影像、氣氛等抽象事物,這時它泛指事物的全部量,具有夸張色彩,數詞僅限用“一”,比如:通紅、光芒、和氣、糟等。
形狀量詞只是漢語量詞中的一小類,但僅是這一小類的學習就給外國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出現了各種偏誤。這就要求對外漢語量詞教學注重細節的講解和區分,不單單是指出量詞之間的共同點,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找出相近量詞間的不同之處,以便幫助外國學生正確使用量詞。由此可知,基于對外漢語教學的量詞研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1] 郭敏.基于認知語言學的現代漢語形狀量詞詞義考察.北京語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2] 杜艷.現代漢語平面量詞的認知研究.南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3] 孫義山.圓狀量詞研究.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4] 王曉蕾.顆、粒、枚的比較研究.中國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5] 李巧珍.外國留學生漢語線狀量詞習得研究.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