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臺灣故宮傳出監守自盜的事件。《龍藏經》的復刻版光盤圖檔,被館內的助理研究員盜取,外界傳言盜取者在大陸非法出版,以每套十萬余元價格銷售。
雖然臺灣故宮和正式獲得授權的出版社都對外表示,目前沒有在市面上看到盜版的《龍藏經》,不過,新聞事件曝光后,還是令許多民眾不解,為什么盜印版一套只要十萬余元新臺幣(下同),授權復刻正版卻要188萬元,甚至有輿論認為,臺灣故宮從中獲利甚豐。
大家會有如此反應,說明仍有許多人對于正式出版一本書必須支付的成本有哪些,沒有基本的了解。撇開《龍藏經》的特殊案例不談,一般坊間出版一本實體書,出版社必須承擔的初期成本,再加上出版商、經銷商、零售商各自的預期利潤空間,零零總總加起來,著實不少,使得書籍定價居高不下。光是出版社必須承擔的成本,就有下列十大項:
一、版稅、翻譯授權費、翻譯費
過去的作家,一本書能拿到首印2000本,圖書定價10%起價,最高到20%的版稅,目前則已經壓低到5%-6%,甚至要求買斷稿子的出版社越來越多。本土創作者的版稅越來越低,然而,出版社出版本土創作的意愿卻不高,顯見本土創作難以和外來翻譯書分庭抗禮。
翻譯授權費的部分,則是6%起價。不過,過去臺灣的出版人取得外文書的授權金大多在1000-1500美元,而現在,隨著版權拍賣風潮的興起,花5000美元拿下一本翻譯書版權的情況越來越普遍,同時也墊高了翻譯書的制作成本。
二、排版
排版的價格,從每千字30元到200元以上都有,圖或表以1000字計價。
此外,排版還牽涉到印刷費用。一頁排16行還是17行,最后排下來的總頁數就不一樣,直接影響后面的印刷費用。因此,字數越多的書,通常一頁滿版字數越多,為的就是節省頁數,以節省日后的印刷費,還有倉儲空間。
三、校稿或審定
以千字計,每千字一校15元-300元,視書籍難度而定。一本書至少要三校。大體而言,中文大眾讀物且出版量大的作品,校稿費用低;高難度的學術經典出版品的校稿或審定費用高。
四、印刷或數字樣
印刷廠會送一份數字樣,若需要一份以上,須另外加價。出數字樣后若要修改,以頁計價。
印刷的費用,則受印刷量、紙張、墨水選用、印色(單色、雙色、四色、特別色)、裝訂/印刷方式等因素影響。一般來說,印刷總費用必須控制在書籍定價成本的10%。
五、封面設計
一個封面要3000-20000元,還不含制作封面時,購買圖片的使用權的授權費。
六、人事
出版社人員,少則老板一人,多則上百人。不過,80%出版社的規模都在10人以下。一位助理編輯的月薪22000-25000元,一位編輯的月薪25000-30000元,一位主編的月薪30000-50000元,副總編與總編輯的月薪不一定,要視有無持股分紅或單純聘任而定,少則40000元,多則十余萬元都有。營銷企劃,夠水平的一個月月薪至少40000元起價。
出版社聘用的人員越多,出版量就越大,或圖書銷量越大,費用也越多。
七、房租、水電、管理費、辦公室行政成本等開支
最簡單的出版社辦公室,或為商業區的辦公單位,或住宅區的民宅公寓,甚至是其他出版社辦公室的一個角落,不過,各種行政支出加起來,每月最少也要10000元(一人小公司)。
八、庫存、退書、毀損、物流
一般來說,平均退書率約為30%-50%,也就是說,首印2000本的書如果賣不完,會退回出版社600-1000本。
出版社為了存放還未銷售與已經退回的圖書,必須租賃倉庫存放,倉儲成本隨著出版社的出版量日增而增加,小型出版社只需一間民宅大小的倉庫便夠存放,大型出版社則必須擁有自己的專門庫房。
另外,書籍在倉庫與經銷商之間的流通,或由出版社自行出貨給書店、消費者時,必須承擔物流費用。通常由專門貨運公司統包,以量計價,月結。
九、營銷預算
推薦序、公關贈書、異業結盟、廣告、簽書會、新書發表會等。雖然有不少出版社采用零預算營銷,不過,通常中大型出版社重點新書的營銷預算,至少在25萬元。
十、經銷商、書店倒閉
若書店或經銷商因經營不善或不可抗拒之外力而倒閉或無法支付書款時,出版社得自行承擔損失。另外,商品定價時,經銷商和書店的利潤空間也必須預留出來。一般來說,經銷商的毛利率為10%-20%之間,書店的毛利率為30%-40%之間,出版社的毛利率為25%,一本書的制作成本,為(首印)印量×定價×出版社出貨價格總和的25%-30%。
說實在的,臺灣的書市直到今天,還能看到不少新書的定價壓低到200元以下,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以首印2000本來推估,制作一本書的初期成本只有10萬元(200元×2000本×25%)的預算,10萬元必須涵蓋以上十項成本,真印證了出版界的那句名言:“想要害一個人,就叫他去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