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最熱的IT話題中,云和大數據的簡化IT趨勢和一體化理念,早在1996年美國CommVault(康孚)公司成立之初,就被其CEO 羅伯特·漢姆(N.Robert Hammer)確定為發展方向,并在多年后的今天得到市場和業界認可。現在,CommVault常被華爾街分析師們看作惠普、戴爾等IT巨頭在軟件業務上的收購目標。不過羅伯特·漢姆否認了收購一說:CommVault目前市值29億美元,單股股價從最初3美分漲到65美元,漢姆認為已經沒有公司“買得起” CommVault了。今年年初,這家公司登上《福布斯》公布的2012年美國增長最快的25家科技公司排行榜,以3.82億美元的年銷售額和28%的年增長率位列第23。近日,羅伯特·漢姆接受《環球企業家》采訪,暢談了自己對大數據時代的思考,以及對一家系統軟件公司來說,如何與IBM等強大的競爭對手抗衡。
關于大數據
我們首先來定義一下什么是大數據。 現在數據從絕對量來說正在迅猛增長,每年的增速是50%;數據變化速度也非常快,它們來自于不同的源。過去數據主要來自于一些應用,但現在可能由機器產生,或者來自社交媒體,它們存在于不同的位置,比如移動設備、筆記本電腦,或者在數據中心,甚至存在云端。
從企業用戶的角度來看,如此眾多的數據分別被存儲在不同的地方,人們再去根據這些信息做出決策變得更加困難了。傳統的數據搜索、存儲和保護方式已經無法應對大數據的增長,因此這也是很多大公司、政府型組織以及電信公司在做的事情,他們必須再造這方面的引擎以滿足新需求。實際上從數據存儲、數據安全性、甚至打造更大的商業價值方面,都有這方面的需求。此外從消費者的角度上,他們也有個人的期望值,比如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通過智能設備去安全地訪問數據。
如果從企業的競爭力角度看待大數據,他們一定要有獲取大量數據的能力。比如說從數據被創造的時候起,就能以實時的方式訪問這些數據,并且在此之上搭建一個數據分析層。同時,對已有的數據我們有時要做一個比對,從而發現一些趨勢;還可以綜合分析來自于不同源的數據,比如有些從現有的數據庫中抓取,有的要從Facebook這樣的社交網絡上調用。舉例來說,我們研究怎樣治療某種疾病,就要調用人類基因圖譜,這樣一方面我們要到某個大學調取數據,還要分析這個基因來自哪些人、他們的年齡以及其他特性等。所以這種能力概括來說就是我們能夠去定義數據、給數據打上標簽、對它分類,在需要的時候能夠很快搜索到。
這個問題聽起來似乎很簡單,實際上解決起來卻很復雜。假設北京有一個大型圖書館,如果你想搜索有關北京天氣的信息,這里跟天氣相關的書可能有一萬本,內容、主題都不同。最快捷的方式當然是做一次性的搜索,把這一萬本書里相關的內容找到。從這樣的角度來說,各種各樣的數據,都要被打上合適的標記,然后去分類,所以你可以想象一下,在世界上這樣的內容數量是以幾十億甚至萬億來計算的。
一體化必要性
為何我們可以做到大數據業務的一體化?這可能要追溯CommVault的歷史,CommVault最初是ATT風險投資的一個公司。當這個項目的負責人來咨詢我的意見時,我當時的觀點是這家公司要成功的機會幾乎為零:人們當時對數據備份的概念是—我有一個數據,給它做它的一個拷貝,這就是對它的備份了。
當時的存儲就是我們所說的直連存儲,一個電腦外接一個存儲設備即可完成。當時我就想到問題并不在備份本身,而是在數據上。我當時啟發他們,假設數據增長100萬倍,我們擁有無限的計算資源、無限的網絡,假設存儲是免費的,你會怎么做呢?而當時的一些大公司并沒有認識到這是數據的問題,他們只是看到表面的數據的備份或者存儲技術本身。
在1998年的時候,我指導CommVault做了兩件事:一是打造一個架構,這個架構能夠處理大規模的數據,覆蓋幾百個數據節點,就是我們所說的地理數據站點;第二就是如果客戶想做數據備份、歸檔、搜索的話,無須用很多個產品分別做,所以我們要打造一個平臺,實現以上所有這些數據的功能。
這個問題理解起來并不難,但是當著手去解決問題的時候,就有很多要考慮的因素,比如其他公司忽略的是什么?要做數據,就必須對應用有深刻了解。舉個例子,我把這個數據存在這里,當這個數據出了問題我要恢復它的時候,如果我不知道這個數據跟應用是什么樣的情況,計算也不清楚,網絡情況又不夠了解,要做數據恢復就會很難,所以實際上做數據管理的一家軟件公司必須對應用、存儲、網絡、計算,以及整個的IT基礎設施都有非常透徹的了解。
還有一件事情,完成這些工作,還要做到所有的數據管理工作應該是自動化的、智能化的,即把人從數據管理的業務流程中分開。所以,我們必須要明白自己到底要幫助客戶解決什么問題:保護他們的數據,幫他們節約成本,節約人工。
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要素,我們有一個統一的數據管理平臺,所以能夠確保數據的安全性。不管客戶通過什么樣的位置去訪問這個數據,它都是加密的,我們有統一數據密鑰的管理,因此,不管是云上還是本地,甚至設備端的數據,我們都能做到數據的保護。很多公司的方案是,數據做一個備份,它有一個同樣數據拷貝1,同時還要做一個長期的歸檔拷貝2,同一個數據不同用途有很多拷貝,但是CommVault的思路是,我們只需要客戶把數據復制一次,同樣的副本可以用作不同的用處。
要持續的成功和創新不易。對CommVault來說,創新反映在兩個方面:第一,能夠為客戶帶來價值的才叫創新,要么你為客戶節約成本,要么是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來保護他們的數據,提高他們的效率;第二,就是我們通過令客戶滿意的咨詢服務不斷提升客戶與我們之間的合作粘性,同時保持我們的核心競爭力。這是我們眼中創新的兩個表現形式。此外,我們制定策略也不是只看眼下,而是看到未來的發展趨勢。我們會設定一個目標,針對目標有一個具體的執行方案,我們要做什么產品?針對哪個市場?整個結構是如何的?我們設定的業務流程是什么?頭腦必須是非常清楚的,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
CommVault1996年上市,當時每股價格3美分,現在是每股65美元,公司總值29億美金,現在我們可以與任何一家公司去競爭,所以對我們來說,為什么要把它賣給惠普這樣的公司呢?從我們股價的增長速度來看,已經沒有公司“買得起”了。